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群波

作品数:71 被引量:395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骨折
  • 19篇腰椎
  • 13篇椎体
  • 11篇脊柱
  • 10篇胸腰椎
  • 9篇手术
  • 9篇内固定
  • 8篇前路
  • 8篇椎弓
  • 8篇椎弓根
  • 8篇疗效
  • 7篇后路
  • 6篇胸腰椎骨折
  • 6篇腰椎骨折
  • 6篇骨质
  • 5篇胸椎
  • 5篇术后
  • 5篇椎间盘
  • 5篇螺钉
  • 5篇脊髓

机构

  • 5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2篇达州市中心医...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重庆市第二人...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70篇王群波
  • 28篇李波
  • 24篇余雨
  • 23篇邵高海
  • 20篇卢旻鹏
  • 10篇曹春风
  • 10篇张东
  • 10篇李智
  • 10篇屈一鸣
  • 8篇邱皓
  • 7篇钟斌
  • 6篇张铭华
  • 6篇蒋电明
  • 6篇董靖
  • 5篇焦春艳
  • 5篇郑华
  • 4篇赵波
  • 4篇刘佐忠
  • 3篇何超
  • 3篇王娟

传媒

  • 9篇重庆医学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四川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弓根钉固定及高压分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并神经损伤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高压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高压分步注射骨水泥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22例,随访平均19月。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58.7%恢复为术后7.0%,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0°矫正至6.6°,椎管侵占率由术前52.6%恢复为术后11.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术前平均8.7分,术后2.2分。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除1例A级病例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他病例均达到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有2椎体发生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无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有利于同时解决胸腰椎骨折对神经的压迫、脊柱的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造成的顽固性胸腰背疼痛等问题。高压分步注射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李波王群波邵高海钟斌余雨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8年4月经胸膜外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肋骨植骨和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45例多发下胸椎结核;男31例,女14例;年龄30~67岁,平均41.3岁。2~3个椎体破坏31例,≥4个椎体14例;12例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7例;Cobb s角15°~36°,平均24.5°。术前抗结核治疗4~6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5~2年。结果:4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平均28个月。完全缓解28例,治愈率62.22%;部分改善13例,好转率28.89%,合计恢复率为91.22%。术后12月Frankel分级:B级1例,D级3例,E级8例;术后Cobb s角0~12°,平均5.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8.6°,最终1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7°,后凸角度平均丢失1.9°;所有植骨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由于术后抗扭转力学性能较差,应注意病人选择并需使用胸腰支具到植骨融合为止。
余雨王群波邵高海李波
关键词:下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
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矫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对25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平均48.6岁(8~69岁)。其中陈旧创伤性后凸19例、先天性后凸6例。术前后凸Cobb角(40.56±11.0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型:C级1例,D级1例,E级23例。25例中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平卧困难。其中2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4例先天性后凸还表现为后凸进行性加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800~2 500 ml,平均1 550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腰痛均缓解,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到D级,2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术后症状有改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获得矫形均无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李波卢旻鹏王群波邵高海余雨
关键词:脊柱后凸僵硬型截骨术矫形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胸腰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入、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率达100%,无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结论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植入融合率高,牢固可靠,避免了自体髂骨取骨,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王群波蒋电明安洪李智何秦张东向世群吴晓兰朱小玲
关键词:腰椎人工椎体纳米羟基磷灰石胸腰椎骨折骨移植替代材料胸腰椎前路
Wiltse手术入路和后正中人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Wiltse手术人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23例行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后正中入路组),14例行Wiltse入路TLIF手术(Wiltse入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及融合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5.7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滑脱复位无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械无松动或断裂。术后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融合率为86%,后正中入路组融合率为87%。Wiltse人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8±25.6)min、(128.5±38.7)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3.5±16.4)ml、(284.4±27.6)ml(P〈0.05)。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治疗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Wiltse入路Tu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Wiltse入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张铭华董靖卢旻鹏王群波赵波何超焦春艳饶小华邵高海
关键词:脊椎前移内固定器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膨胀型椎弓根钉(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随访18~31〔平均(24±2.7)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18~24〔平均(21.5±2.2)个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术后1 w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1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为(19.2±2.7)分。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1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予以局部理疗、药物治疗等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结论经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曹春风邱皓王群波刘佐忠朱水涛卢旻鹏李波屈一鸣蒋电明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骨质疏松
半椎体所致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分析及手术选择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分析单个半椎体所致的中重度脊柱侧凸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特点设计手术方案并评价初期手术效果。方法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术前行X线、CT检查,分析半椎体位置、生长潜质、类型以及脊柱的侧后凸Cobb角、柔韧度,根据解剖特点选择后路截骨矫形、后路截骨矫形加前路植骨支撑术,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500—4000mL,平均1350mL。术前侧凸(67.8±8.4)°,术后(25.3±6.8)。,矫正率(63.1±6.11%。术前后凸Cobb角为(73.5±10.7)°,术后(29.1±5.6)°,矫正率(60.1±6.2)%。无脊髓神经损伤、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获得的矫形均无丢失。结论脊柱解剖特点对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采用经后路矫正术对中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如果半椎体相邻椎体楔形变严重,前路植骨支撑融合术是必要的。
李波余雨王群波屈一鸣钱邦平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39例被引量:2
2010年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概念最早由Pang等提出,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该类损伤并非所有患者手术疗效都确切。因此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邵高海王群波李波钟斌余雨杜维
关键词: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
应用Z-plate和Pyramesh钛网融合器治疗胸腰椎骨折
2005年
目的对17例胸腰椎骨折行椎骨侧前方减压、Z-p late+Pyram esh内固定术。认为该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简单、牢固,适用于需行胸腰椎管侧前方减压内固定的患者。
王群波李智张东
关键词:脊椎骨折胸椎腰椎内固定器
腰椎棘突钉-钩-板静态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钉-钩-板静态固定装置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载荷的影响。方法:采用10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L1~S1),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为完整组(N组);损伤组(I组);棘突钉-钩-板组(L组);置入Wallis系统(W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P组),每组2具标本。用WDW-4100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重复测试中立位(AC)、前屈后伸(Flex/Ext)、左右侧弯(LB)、旋转运动加载模式下,完整标本、损伤标本和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的稳定性的差异,以及固定后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力学载荷影响。结果:力学稳定性,L组固定节段标本的生物学稳定性与I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垂直位移:AC(3.17±0.43)mm,Flex(3.13±0.34)mm,Ext(5.52±0.63)mm,LB(5.62±0.53)mm;水平位移:AC(0.72±0.06)mm,FLex(0.57±0.06)mm,Ext(0.72±0.06)mm,LB(0.67±0.06)mm,P〈0.05],与N组及W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L组稳定性与N组和W组相仿。L组与P组比较,稳定性有差异(P〈0.05)。即L组稳定性较P组稳定性差。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应力载荷的影响。L、W组在相同力学载荷下,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力学载荷影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垂直位移:AC(3.12±0.43)mm,Flex(2.72±0.36)mm,Ext(4.32±0.36)mm,LB(4.82±0.55)mm;水平位移:AC(0.67±0.01)mm,Flex(0.54±0.04)mm,Ext(0.70±0.04)mm,LB(0.78±0.05)mm,P〉0.05];L组与P组在相同力学载荷下,对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力学载荷影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垂直位移:AC(2.91±0.53)mm,Flex(4.22±0.59)mm,Ext(5.22±0.56)mm,LB(5.42±0.49)mm;水平位移:AC(0.92±0.06)mm,Flex(0.62±0.06)mm,Ext(0.98±0.09)mm,LB(0.99±0.09)mm,P〈0.05],即L组固定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载荷的影响小于P组。结论:腰椎棘突钉-钩-板静态稳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
张红军邵高海李敬花张涛李波余雨王群波
关键词:腰椎棘突生物力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