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玺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7篇免疫
  • 7篇EB病毒
  • 6篇脐带
  • 6篇脐带血
  • 5篇分化
  • 4篇蛋白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免疫缺...
  • 4篇原发性免疫缺...
  • 4篇球蛋白
  • 4篇缺陷病
  • 4篇细胞分化
  • 4篇免疫缺陷
  • 4篇免疫缺陷病
  • 3篇新生儿
  • 3篇树突状细胞分...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科医...
  • 2篇香港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王玺
  • 13篇陈同辛
  • 8篇金莹莹
  • 5篇曹睿明
  • 4篇朱亚忠
  • 2篇杜晶
  • 2篇王娟娟
  • 1篇王琳琳
  • 1篇姚春美
  • 1篇朱建幸
  • 1篇钱继红
  • 1篇刘宇隆
  • 1篇郝轶群
  • 1篇姚晓红
  • 1篇罗嘉慧
  • 1篇王美红
  • 1篇张慧
  • 1篇王娟娟
  • 1篇杜晶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B病毒感染抑制了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从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细胞因子变化的角度,探讨了EB病毒(EBV)对DC的影响并与成人外周血比较,以阐明EBV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
王玺杜晶曹睿明金莹莹朱亚忠陈同辛
关键词:EB病毒树突状细胞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EB病毒对脐带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过程中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为探讨脐带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过程中EB病毒对凋亡的影响,无菌条件下采集足月顺产新生儿脐带血,体外分离纯化单核细胞,经rhIL-4和rhGM-CSF诱导使之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病毒组在培养的第0天加入B95.8培养上清。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比色法测定caspase 3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特征(如染色质凝集)改变,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XIAP表达下调,caspase 3酶活性显著增高。这些结果提示,在脐带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过程中,EB病毒通过上调caspase 3活性,下调XIAP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EBV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王娟娟金莹莹王玺陈同辛
关键词:脐带血EB病毒树突状细胞细胞凋亡
第7例 新生儿反复便血伴面色苍白
2007年
王玺陈同辛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反复便血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大便带血医院就诊
胸腔积液中纤溶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纤溶因子检测对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包括影响纤溶的药物治疗、放化疗等)的胸腔积液患者84例(年龄≥18岁)进行胸水常规、生化、脱落细...
王玺
关键词:胸腔积液纤溶因子药物治疗免疫比浊法
文献传递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患者不同类别免疫球蛋白水平特点及临床表型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我国大陆地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iency, CVID)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泛美免疫缺陷病组和欧洲免疫缺陷病协会于1999年提出的CVID临床诊断标准,筛选出36例CVID患者。分析其不同类别免疫球蛋白(Ig)的水平和临床表型特征。结果36例CVID患者发病年龄(5.14±3.08)岁,诊断年龄(10.35±5.53)岁,诊断延迟时间(62.30±58.41)个月。36例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30例)和消化道(14例)感染,部分患者除感染外还合并其他症状:如淋巴瘤(4例)和自身免疫性疾病(6例)等。36例CVID患者中,大部分患者3种血清Ig(IgG、IgM、IgA)水平同时降低;其中血清IgG水平(1.73±1.41)g/L,IgM水平(0.35±0.36)g/L;且大部分患者血清IgM水平降低和CIM/CD8比值倒置,而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更常见于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患者。结论我国大陆地区CVID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不能被及时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CVID的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姚春美王娟娟张慧曹睿明王玺王琳琳金莹莹陈同辛
关键词: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血清免疫球蛋白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EB病毒感染可诱导脐带血半成熟树突状细胞生成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研究EBV感染对脐带血DC活化和功能的影响,阐明EBV免疫逃逸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免疫干预的靶点.方法:用IL-4和GM-CSF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分别在第0天和第5天用EBV感染DC,流式...
金莹莹王玺杜晶曹睿明罗嘉慧王娟娟陈同辛
关键词:EB病毒免疫逃逸
流式细胞术诊断X连锁高IgM血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诊断x连锁高IgM血症(X-linked hyper-IgM syndrome,XHIM)的方法。方法取患者、患者母亲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肝素抗凝,用RPMI-1640培养基稀释,以15μl的佛波醇酯(1ns/μl)和6μl的离子霉素(50ns/斗1)作刺激剂,从而将外周血标本分为刺激组和非刺激组,运用荧光标记的抗细胞表面抗原单抗检测CD3+CD4-T淋巴细胞表面CD40配体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3+淋巴细胞表面的CD69分子作为激活对照,以确定细胞活化的程度。结果刺激组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率均在96%以上;患者母亲及健康对照者CD3+CD8+T淋巴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率分别为60.04%和62.87%,而患者仅为0.8%。非刺激组CD69的表达率均小于3%;患者、患者母亲和健康对照者CD40L的表达率分别为0.88%、4.15%和5.51%。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诊断X连锁高IgM血症,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的初筛方法。
曹睿明陈同辛王玺朱亚忠金莹莹
关键词: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M流式细胞术
EB病毒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从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变化的角度来探讨EB病毒对DC表型的影响,以阐明其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将GM-CSF和IL-4、EB病毒和LPS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单染色和三染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来源DC表面CD14、CD11c、CD1a、HLA-DR、CD86、MR和MHCⅠ类分子。加入EB病毒后,DC表面CD14分子表达的下调不明显,CD1a的表达则随病毒加入时细胞的分化阶段有关;同时EB病毒还影响了加入LPS后HLA-DR和CD86的升高和MR的降低;EB病毒还影响了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因此EB病毒可抑制单核细胞来源DC的分化和成熟,这可能是其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之一。
王玺陈同辛罗嘉慧曹睿明朱亚忠刘宇隆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血EB病毒表型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
目的:从新生儿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角度来探讨IVIG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健康成年自愿者作为研究对照,分离得到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将 IVIG、GM-CSF和LPS不同组合对单核...
陈同辛王美红郝轶群王玺杜晶朱亚忠
文献传递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成熟标志物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多糖(LPS)的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CD11c、CD1a、CD80、CD86、CD40、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CD11c阳性细胞和MHCⅠ类分子在CBMC来源DC和PBMC来源DC的表达率非常接近(P>0.05)。CBMC来源的DC上CD40的表达率低于PBMC来源DC[(34.80±7.77)%vs(54.37±9.57)%](P<0.01)。经LPS诱导后,CBMC来源DC上CD80、CD86的表达率都明显低于PBMC来源DC[(3.72±1.63)%vs(7.82±0.81)%、(28.53±4.67)%vs(45.62±5.16)%](均P<0.01)。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低于PBMC来源DC(P<0.01)。结论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PBMC来源DC,可能是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及脐带血移植时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钱继红陈同辛王玺金莹莹朱建幸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脐血外周血成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