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泽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株洲市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4篇手术
  • 2篇乳腺肿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复发
  • 2篇复发转移
  • 2篇OPN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预后
  • 1篇乳癌
  • 1篇乳癌术
  • 1篇乳癌术后
  • 1篇乳房
  • 1篇乳房切除
  • 1篇乳房切除术

机构

  • 11篇株洲市一医院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株洲市一...

作者

  • 12篇王泽强
  • 8篇廖妮
  • 6篇周围
  • 6篇郭琼
  • 2篇张超杰
  • 2篇唐利立
  • 2篇姚志刚
  • 2篇陈洲熙
  • 2篇胡壹
  • 1篇蒋会平
  • 1篇杨艳明
  • 1篇刘家明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美学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47例肿瘤直径≤3 cm的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其中36例采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观察组),11例仅直接缝合皮肤(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及放疗后的美学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随访9~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无1例复发及转移。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达到优或良美学效果的分别为31例(86.1%)和8例(7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放疗后达到优或良美学效果的分别为30例(83.3%)和6例(54.5%),观察组的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5,P<0.05)。结论:对于肿瘤直径≤3 cm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创伤小、术后乳房美学效果满意的方法。
周围王泽强郭琼胡壹廖妮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区段外科
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乳房纤维腺瘤的患者病例500例,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病理结果等。结果 50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乳房纤维腺瘤,有486例患者手术成功,患者切口愈合正常者495例,发生复发者11例,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6.2%。结论手术治疗乳房纤维瘤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治疗时,要注意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排除恶性病变,解除患者担忧。
郭琼王泽强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
可吸收线缝合皮瓣固定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可吸收线缝合皮瓣固定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可吸收线缝合皮瓣固定(43例),另一组切口直接缝合(52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总引流量、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可吸收线缝合皮瓣固定组的患者术后的总引流量为(302.7±50.7)ml,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4.0%,皮瓣坏死发生率为4.7%,切口直接缝合组的患者术后的总引流量为(483.5±56.8)ml,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2.7%,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9.2%,两组患者术后的总引流量、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皮瓣固定的方法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
周围王泽强郭琼廖妮胡壹
关键词:可吸收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54-2预防乳癌术后皮瓣坏死临床观察(附614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本院614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临床观察,寻找预防术后皮瓣坏死的措施。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术后当天即静脉用654-2 10-20mg,连用3-7天。并推广运用于526例乳腺癌患者。结果:实验组皮瓣坏死4例,发病率为10%,对照组发生17例,发生率35.4%,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率为45.8%,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广阶段皮肤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相关报道。结论:乳腺癌术后应用654-2可改善皮瓣血运,减少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
王泽强廖妮周围郭琼
关键词:皮瓣坏死乳腺癌术后
OPN和VEGF的表达在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联合表达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以及在乳腺癌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1996~2001年间手术,并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70例,分为5年内复发转移组40例(A组)和无瘤生存5年以上组30例(B组),纤维瘤组织10例(C组)及正常乳腺组织15例(D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N、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OPN在7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2.86%,与C组及D组的OPN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OPN和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关;A、B组间OPN表达及它与VEGF的联合表达经χ2检验及Log-rank检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OPN与VEGF正相关(P<0.05),r=0.421。结论OPN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在乳腺癌中它与VEGF的表达正相关。两者高表达患者易发生复发转移。
廖妮唐利立王泽强姚志刚张超杰
关键词:OPNVEGF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先天性颈椎融合与外伤性瘫痪被引量:1
1996年
先天性颈椎融合与外伤性瘫痪蒋会平,刘家明,关继华,王泽强我们自1988年2月份至今,共观察17例先天性颈椎融合病人,发现先天性颈椎融合患者对颈部外伤耐受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前者在轻度颈部外伤就可能引起瘫痪,与郭世级报道相符合[1]。而后者即使有严重外伤...
蒋会平刘家明关继华王泽强
关键词:先天性颈椎融合外伤性瘫痪
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微创入路手术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微创入路手术分析推广。方法采用微创乳晕切口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通过我院12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均在微创入路手术中一次性成功。23例放置引流,117例一期愈合,3例皮下淤血,二期愈合,1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需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颇受患者满意。讨论探寻病因,对比传统治疗、mammotome和微创入路治疗,列举微创入路治疗优势。
周围王泽强
关键词:乳腺良性疾病
数字化乳腺摄片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间手术的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腺病患者共350例,包括437个病灶。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检查分级初步判断Ⅰ-Ⅲ级为良性,Ⅳ级-Ⅴ级为恶性,采用诊断性实验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全数字化钼靶摄影的诊断敏感性为88.56%(116/131),特异性为86.27%(264/306),阳性预测值为73.42%(116/158),阴性预测值为94.23%(264/279),准确性为86.96%(380/437)。结论: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技术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特别是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王泽强廖妮杨艳明周围陈洲熙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肿块
Survivin、COX-2和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Survivin)、环氧化酶-2(COX-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乳腺良性疾病和60例乳腺癌中Survivin、COX-2和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COX-2和bFGF在良性乳腺疾病及与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均有显著差异。Survivin、Cox-2和bFGF的表达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病理分期显著相关。结论:Survivin、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和良性乳腺疾病。bF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良性乳腺疾病。Sur-vivin、COX-2和bFGF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OX-2和bFGF可能起协同作用,而Survivin则是三者中相对独立的一种因子。
周围周恩相王泽强陈洲熙郭琼廖妮丁祖炎
关键词:SURVIVINCOX-2BFGF乳腺癌
OPN在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初步研究在乳腺癌中OPN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探索OPN与ER、PR、C-erbB-2等多个乳腺癌相关因子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1996年至2001年间手术、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70例,分为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组40例(A组)和无瘤生存组30例(B组),另选取纤维瘤组织10例(C组)及正常乳腺组织15例(D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N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在70例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72.86%,与C组、D组OPN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别(P<0.001)。OPN与ER、PR、C-erbB-2及年龄、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与p53关系不确定。A、B组间OPN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别。结论:OPN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高表达的患者易复发转移。
廖妮唐利立王泽强姚志刚张超杰
关键词:OPN乳腺癌免疫组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