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汉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核科学技术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1篇传热
  • 8篇超临界水
  • 7篇棒束
  • 6篇传热恶化
  • 6篇传热特性
  • 5篇水冷堆
  • 5篇超临界水冷堆
  • 4篇绕丝
  • 4篇壁温
  • 3篇电偶
  • 3篇易加工
  • 3篇填料函
  • 3篇燃料元件
  • 3篇热电偶
  • 3篇黄铜
  • 3篇交流变压器
  • 3篇法兰
  • 3篇高温高压
  • 3篇变压
  • 3篇变压器

机构

  • 18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22篇王汉
  • 18篇毕勤成
  • 6篇刘朝晖
  • 6篇王林川
  • 4篇吴刚
  • 3篇陆道纲
  • 3篇杨振东
  • 2篇王为术
  • 1篇胡志宏
  • 1篇周世梁
  • 1篇李向宾
  • 1篇曹琼
  • 1篇张钰浩
  • 1篇朱晓静
  • 1篇杨冬
  • 1篇赵鹏飞
  • 1篇潘杰
  • 1篇徐维晖
  • 1篇吕海财

传媒

  • 6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核动力工程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冷却水箱关键热工水力特性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9年
第3代大型先进压水堆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大容积高位水箱及其内置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PRHRHX)和自动降压系统(ADS)喷洒器,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气液两相热工水力现象和独特的传热、传质特性。近年来随着非能动安全系统工程需求和相关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开展了一些针对大容积非能动冷却水箱及其内置关键部件热工水力特性的相关研究,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于PRHRHX,评价特殊C型管束在单相自然对流、两相沸腾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分析经典传热模型及改进经验关联式的适用性;对于ADS1~3级喷洒器高温高压蒸汽喷放冷凝过程,综合分析其喷放冷凝流型、特征参数、冷凝换热系数等关键传热、传质特性。以上研究大幅丰富了第3代大型先进压水堆大容积水箱的设计理论,并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陆道纲张钰浩张钰浩周世梁李向宾隋丹婷周世梁
关键词:传热特性
一种测量并联通电加热管内壁温的装置
一种测量并联通电加热管内壁温的装置,包括伸入到被测量加热管内的金属管,金属管伸入到被测量加热管内的一端多等分切割,形成测温探头,在金属管内、多个热电偶丝与测温探头焊接,金属管的外端通过齿轮传动件连接有带动金属管和测温探头...
毕勤成王汉刘朝晖
文献传递
超临界水冷堆类四边形子通道亚临界水的传热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压力为11~19 MPa,质量流速为700~1300 kg/(m^2·s),热流密度为200~600 k W/m^2的工况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堆芯棒直径为8 mm,栅距比为1.2的类四边形子通道的传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对类四边形子通道管管内的传热特性的影响显著,热流密度越高,传热恶化越容易发生;在较低的质量流速下,传热恶化发生可能性较大,质量流速较高时,对传热特性影响较小;压力对类四边形管管内传热特性的影响明显,压力越高,传热恶化现象越易发生,且临界干度值越低,传热恶化所覆盖的焓值区域越大。
徐维晖王为术梁诚胜路统王汉王林川毕勤成
关键词:反应堆堆芯传热恶化
含绕丝2×2棒束内超临界水传热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超临界水冷堆燃料性能验证试验为背景,对带有螺旋绕丝的2×2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23-28 MPa,质量流速400-1 000kg/(m2·s),壁面热流密度200-1 000kW/m2。通过试验,获得了加热管周向壁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压力、螺旋绕丝对壁温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管周向壁温呈现非均匀、非对称分布的特性,最高壁温出现在边角子通道或螺旋绕丝覆盖的位置。在拟临界区,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升高或质量流速的降低而迅速减小,而随压力的变化较微弱。相对于光滑2×2棒束,螺旋绕丝不仅改变了周向壁温分布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平均换热系数。
王汉毕勤成吕海财
关键词:超临界水传热
一种测量并联通电加热管内壁温的装置
一种测量并联通电加热管内壁温的装置,包括伸入到被测量加热管内的金属管,金属管伸入到被测量加热管内的一端多等分切割,形成测温探头,在金属管内、多个热电偶丝与测温探头焊接,金属管的外端通过齿轮传动件连接有带动金属管和测温探头...
毕勤成王汉刘朝晖
文献传递
流道结构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3年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工质,在工业发电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深入理解SCO_(2)的变物性流动与传热特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SCO_(2)的传热研究集中在圆管等简单通道,缺少流道结构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本文应用OpenFOAM大涡模拟对圆管、环形通道和棒束子通道内SCO_(2)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研究流道几何结构对壁面温度、截面速度分布以及湍流统计变量的影响,并以数值计算结果评估典型SCO_(2)传热关系式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计算工况下,子通道的传热性能优于圆管和环形通道,这主要是由于子通道内存在冷却剂的横向流动与交混所致。在所选取的6种传热关系式中,Dittus-Boelter公式不能准确预测SCO_(2)的努塞尔数,而Kim关系式对3种通道的努塞尔数都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白一凡吕海财王汉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特性大涡模拟
一种新型高温高压冷热流体瞬态切换四通阀
一种新型高温高压冷热流体瞬态切换四通阀,包括阀芯、壳体、下法兰、上法兰、填料函压盖、阀杆、石墨垫片、石墨填料;所述阀芯布置在上法兰、壳体、下法兰组成的密封腔体内,石墨垫片放在壳体与上法兰和下法兰间,上法兰和下法兰使用螺栓...
毕勤成王汉王林川
文献传递
含绕丝棒束内横向流动的可视化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2023年
螺旋绕丝是第4代先进核反应堆燃料组件的定位装置之一,冷却剂在绕丝作用下发生定向交混和周期性横流,是影响燃料元件包壳温度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含绕丝7棒束内水的横向流动进行实验测量,得到了横截面整体速度分布和局部流动特性,并利用STAR CCM+软件进行了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无量纲横向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棒束内存在整体环流和若干局部涡流,大尺度涡出现在棒和内壁附近,小尺度涡出现在棒和绕丝附近。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横向流动规律基本一致,但速度大小呈线性增长趋势。湍流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雷诺应力-椭圆混合模型对流场的预测与实验数据最为接近。横向流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于所选定的棒束结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轴向流速的25%,且在绕丝经过棒间隙时出现突变。
孙牧川王汉陆道纲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棒束可视化
一种模拟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元件的棒束试验件
一种模拟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元件的棒束试验件,包括密封绝缘件、陶瓷内衬管、加热管三个主要部件,通过给加热管通电发热来模拟燃料元件的裂变热,进行相关的热工-水力特性研究;密封绝缘件由顶部高压密封法兰、密封绝缘垫片、中部不锈钢外...
毕勤成王汉刘朝晖
文献传递
一种测量并联通电加热管内壁温的机构
一种测量并联通电加热管内壁温的机构,包括伸入到被测量加热管内的金属管,金属管伸入到被测量加热管内的一端多等分切割,形成测温探头,在金属管内、多个热电偶丝与测温探头焊接,金属管的外端通过齿轮传动件连接有带动金属管和测温探头...
刘朝晖毕勤成王汉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