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果

作品数:166 被引量:2,241H指数:28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9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7篇土壤
  • 43篇污染
  • 27篇
  • 25篇重金
  • 25篇重金属
  • 21篇蔬菜
  • 20篇污染土
  • 20篇污染土壤
  • 18篇水稻
  • 16篇金属污染
  • 12篇重金属污染
  • 10篇有机物料
  • 10篇施肥
  • 10篇菜地
  • 9篇烟草
  • 9篇坡地
  • 9篇
  • 9篇CD
  • 8篇施肥模式
  • 8篇酸性土

机构

  • 166篇福建农林大学
  • 22篇福建省农业科...
  • 8篇漳州城市职业...
  • 6篇福建省农产品...
  • 5篇福州大学
  • 5篇三明学院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丽水学院
  • 4篇闽南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丽水职业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管理...
  • 2篇福建省农业厅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三明市农业局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作者

  • 166篇王果
  • 35篇陈炎辉
  • 14篇黄东风
  • 13篇高树芳
  • 13篇方玲
  • 12篇罗丹
  • 11篇李卫华
  • 10篇郭雅玲
  • 10篇贾洋洋
  • 9篇邱孝煊
  • 8篇吴敏兰
  • 7篇陈春乐
  • 7篇蒋疆
  • 6篇林君锋
  • 5篇李玉林
  • 5篇陈晓婷
  • 5篇王伟玲
  • 5篇田甜
  • 5篇董海霞
  • 5篇唐守寅

传媒

  • 18篇农业环境科学...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篇福建农业学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安全与环境学...
  • 6篇热带作物学报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土壤与环境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环境化学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5篇2010
  • 24篇2009
  • 16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红壤矿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本文根据采自福建省两个生物气候带的红土风化壳以及南亚热带漳浦金刚山、福州鼓山和中亚热带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垂直带谱的25个土壤剖面中的粘粒矿物分析资料,对红壤区粘粒矿物风化的若干规律性以及其组合的地带性特征进行研究讨论,为华南热带及亚热带的成土作用特点和现代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发育方向研究提供矿物学依据。
张庆刚庄卫民王果
关键词:土壤红壤粘粒矿物
三种有机肥水溶性分解产物对铜、镉吸附的影响被引量:92
1999年
研究了稻草、紫云英和猪粪的水溶性分解产物对铜和镉的沉淀作用及其在红壤和潮土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水溶性分解产物对钢镉的沉淀及吸附有双重效应:络合效应和pH提高效应。在相同的pH值条件下,有机分解产物通过络合作用而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铜和镉的沉淀作用及其在两种土壤上的吸附。由于铜具有较强的形成络合物的能力,所以有机分解产物对铜的抑制效果强于对镉的抑制效果。吸附等温线表明,在不调节pH时,三种有机分解产物均通过提高体系的pH值而促进了钢镉的吸附。
王果谷勋刚高树芳方玲
关键词:有机肥
不同土壤农化性状下铁观音茶叶品质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本试验以铁观音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芦田镇及平和县九峰镇3个铁观音茶园为试点,比较不同土壤农化性状下铁观音鲜叶内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三个供试地中,芦田种植的铁观音内含物丰富,生化品质优于祥华、九峰;九峰种植的铁观音,鲜叶加工而成的毛茶感官品质较苦涩。对茶园土壤农化性状分析显示,铁观音品质受土壤农化性状影响较明显。
洪翠云郑丽燕王果郭琳郭雅玲
关键词:铁观音土壤农化性状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酶活性变化——以福建龙岩新罗区特钢厂污水灌溉区为例被引量:17
2009年
从福建龙岩新罗区特钢厂污灌区农田采集土壤,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脲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Cu、Cd、Pb、Zn含量,探讨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全量或有效态重金属与土壤脲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粉粒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重金属污染刺激了脲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但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有效态Cu、Cd、Pb、Zn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通过间接途径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对5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碱解氮直接抑制了脲酶活性;全磷直接刺激了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通过有效磷刺激了纤维素酶活性;有效磷直接刺激了纤维素酶活性,直接抑制了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全钾直接抑制了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速效钾通过有效磷刺激了纤维素酶活性;土壤颗粒组成明显影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5种酶活性与土壤Cu、Cd、Pb、Zn含量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因此其活性不是指示土壤Cu、Cd、Pb、Zn污染的良好指标.
王涵高树芳陈炎辉王果
关键词: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酶
福建省蔬菜产地土壤汞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郊区部分菜地土壤的汞污染状况,讨论了影响土壤汞累积及汞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学性质。结果表明:调查的菜地土壤全汞含量范围为O.038-1.81mg·kg-1,其中有33.04%的土壤全汞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全汞含量与土壤粘粒、粉粒、有机质含量及CEC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这些土壤性质有利于汞在土壤中的累积。土壤有效汞含量范围为0.003~0.095mg·kg-1,与土壤全汞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随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学性质。
洪曾纯郭永玲王果
关键词:菜地土壤污染
水相凝胶色谱法测定草炭土溶解态有机质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
2003年
以水为流动相,宽分布葡聚糖为标准,用水相凝胶色谱法测定土壤溶解态有机质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样品的进样量、流动相流速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蒋疆王果
关键词:草炭土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被引量:47
2006年
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严重性,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子,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及其控制与管理措施,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
黄东风王果陈超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管理与控制
钙镁磷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被引量:78
2002年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钙镁磷肥(G)、泥碳(P)、猪粪(M)、钙镁磷肥+泥碳(GP)、钙镁磷肥+猪粪(GM)等处理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的污染田进行改良。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处理钙镁磷肥、钙镁磷肥+泥碳和钙镁磷肥+猪粪对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大部分处理能抑制水稻、花生对镉铅的吸收;说明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李瑞美王果方玲
关键词:钙镁磷肥有机物料配施作物
不同土壤条件下镉对番茄根系的毒害效应及其毒害临界值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8种土壤上外源添加镉(0~16 mg·kg-1)对番茄根系的毒害效应以及影响镉对番茄根系毒害临界值的主要土壤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镉添加量的增加,不同土壤上镉对番茄根长和根鲜重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土壤上番茄根长降低20%时的毒害效应浓度(EC20,0.1 mol·L-1CaCl2提取的土壤有效镉)介于0.26~11.61 mg·kg-1之间,而不同土壤上番茄根系生物量的EC-20值介于0.01~5.07 mg·kg1之间。土壤pH值是影响番茄根长EC20的主要土壤性质,随着土壤pH值的升高,土壤镉的毒害效应降低,EC20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番茄根系生物量EC20的主要土壤性质,土壤镉的毒害效应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弱,EC20值随之升高。
余淑娟高树芳屈应明陈炎辉王果
关键词:番茄根系土壤性质
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上污泥铜随径流迁移的影响
2010年
研究了以撒施、撒施+草和穴施方式施用于赤红壤坡地上污泥中的Cu在人工降雨条件下随径流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混匀样总Cu(MTCu)、静置样总Cu(STCu)、颗粒态总Cu(TPCu)、悬浮态总Cu(TSCu)和可溶性总Cu(TDCu)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其中MTCu、STCu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为1674.9μg·L-1、105.4μg·L-1和21.59mg·m-2、1.32mg·m-2,分别是穴施和撒施+草对应峰值的4.2~13.7倍和5.4~24.9倍;此后Cu浓度和流失量均逐渐降低。与撒施相比,撒施+草径流中各形态Cu浓度和流失量削减率可分别达72.8%~91.7%和91.4%~97.1%,穴施对应削减率则可分别达78.2%~89.9%和68.6%~82.9%。撒施、撒施+草和穴施MTCu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83%、0.03%和0.26%,穴施和撒施+草均可有效防止污泥Cu的流失,但以撒施+草效果最好。颗粒相Cu是Cu流失的重要形式。
陈炎辉黄瑞卿王果肖振林陈明华陈文祥柴鹏
关键词:赤红壤污泥农用施用方式模拟降雨坡地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