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玲

作品数:54 被引量:367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3篇暴雨
  • 9篇降水
  • 8篇大暴雨
  • 5篇中尺度
  • 5篇气象
  • 5篇干线
  • 4篇地形
  • 4篇台风
  • 4篇逆温
  • 4篇污染
  • 4篇环流
  • 4篇暴雨过程
  • 4篇TBB
  • 3篇低涡
  • 3篇地闪
  • 3篇异常降水
  • 3篇台风云娜
  • 3篇西南低涡
  • 3篇急流
  • 3篇PM

机构

  • 53篇湖北省气象局
  • 11篇武汉区域气候...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三峡水利枢纽...
  • 1篇三峡梯调通信...
  • 1篇国家电网有限...
  • 1篇武汉设计工程...
  • 1篇国网湖北省电...

作者

  • 54篇王晓玲
  • 10篇李银娥
  • 8篇王艳杰
  • 7篇陈赛男
  • 6篇金琪
  • 6篇岳岩裕
  • 6篇王珊珊
  • 6篇高正旭
  • 5篇龙利民
  • 5篇谌伟
  • 5篇施望芝
  • 5篇钟敏
  • 5篇贺懿华
  • 4篇吴翠红
  • 4篇陈璇
  • 4篇柳草
  • 4篇徐双柱
  • 4篇苟阿宁
  • 4篇张萍萍
  • 3篇王海燕

传媒

  • 7篇暴雨灾害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4篇气象与环境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湖北气象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2006年湖...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06年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2005年春季武汉市一次雨雪天气预报过程的思考被引量:2
2005年
针对武汉中心气象台在2005年2月25~27日所作的一次武汉市小到中雨雪天气过程的失误预报,分析了当时预报发布的思路与依据,从技术上揭示了造成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其关键是天气系统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通过对其空报原因的分析,得到了四点启示。
王晓玲彭春华施望芝
关键词:产品释用
湖北省冬季大雪成因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针对湖北省冬季大雪天气预报难题,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988—2005年发生在湖北省冬季的15次大雪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冷空气、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和500 hPa西风带低槽是决定湖北省冬季大雪的三个主要天气系统,700 hPa江南西南急流强弱决定湖北省大雪强度,地面冷空气强度决定湖北省降温幅度;归纳出有利湖北省大雪的温度条件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于锋面抬升和西南低空急流的作用,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倾斜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中尺度倾斜环流,在充沛环境水汽条件下,产生大雪天气;采取物理参数指标结合数值预报建立的湖北省大雪客观预报方法,在实时预报业务中预运行效果较好。
徐双柱王晓玲王平涂诗玉
近10a湖北省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主要天气概念模型被引量:35
2013年
利用湖北省78个气象站逐小时雨量和地面风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湖北省1999—2009年208例强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雨团源地和路径、雨强特征、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普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强降水源地主要位于鄂西山区和江汉平原南部,在不同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强降水雨团主要有6条活动路径;强降水频发区主要位于孝感、黄冈北部和宜昌等地,孝感是全省强降水频发中心;影响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干线(又称露点锋,下同)、湿舌、暖切顶部辐合区、冷切尾部辐合区、气流汇合区、涌线、地面辐合线;根据干线的不同作用和影响方式,将湖北省180个干线类强降水分成干侵入型、干混合型、干锋生型和暖干型四种类型。基于对动力、水汽、不稳定三个条件以及强降水落区等显著特征的总结分析,归纳出四种干线类强降水的天气概念模型。
吴翠红王晓玲龙利民牛奔王珊珊李银娥
关键词:强降水干线
湖北省霾天气过程输送和清除效应的初步分析
<正>1引言我国近二三十年中东部地区霾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受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所致。高污染背景下大气中悬浮的大量气溶胶粒子不仅导致能见度下降并影响人体健康,还会对天气气候产生影响~[1]。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结...
岳岩裕王晓玲
文献传递
湖北省春季两次雨雪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两次相似的雨雪过程,分析了湖北省春季形成强降雪的主要温度条件及天气形势,着重分析了温度的垂直变化以及温度平流在降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的暖湿气流和低层冷平流均比较强时最易产生明显降雪,中低层的逆温对降雪而言不是必要条件,但是只有当逆温存在时,才可能产生强度大的降雪。
王晓玲徐双柱
关键词:雨雪过程温度平流温度层结逆温
基于机器学习的格点气温预报订正方法
2024年
使用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国家级业务化运行的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产品,根据湖北省的地理分布特征构建6个分区,采用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气温预报方法,生成湖北省0.05°×0.05°格点气温预报产品。利用2021年4—9月的预报产品和格点实况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气温预报方法(MLT)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其在0~72 h时效内优于中央气象台下发的气温精细化指导预报(SCMOC)和EC产品;MLT在山区的误差较平原大,但山区的订正幅度大于平原,日最高气温的订正幅度大于日最低气温的订正幅度;4—9月MLT、SCMOC、EC产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日变化都呈现了白天偏高、夜间偏低、午后凸起的单峰特征,MLT的MAE值较SCMOC和EC产品的更低,并且在转折性天气中仍具有优势;站点检验与格点检验结论一致,基于格点建模的气温预报产品对站点预报同样得到了订正。机器学习在格点气温的模式订正方面可以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方鸿斌王珊珊王晓玲谭江红鲁礼炳
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天气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基于2015-2016年湖北省细颗粒物PM_(2.5)监测数据,研究了湖北省17个重点城市PM_(2.5)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颗粒物污染事件在西部和东部山区出现频率相对较小,在中部江汉平原地区出现频率较高,严重污染事件在襄阳、宜昌和武汉出现最多。结合2015-2016年天气环流背景,将影响湖北省PM_(2.5)重污染过程的天气类型分为6种:冷锋前部型(北路型、西北路型)、暖倒槽型(东高西低型、北高南低型)、均压场型和入海高压底后部型。湖北省特殊的地理构造,对不同天气类型的污染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冷锋前部型(北路型)主要影响鄂北及江汉平原地区;冷锋前部型(西北路型)主要污染区域为鄂东地区;暖倒槽型(东高西低型)主要影响江汉平原和鄂东北;暖倒槽型(北高南低型)和入海高压底后部型主要污染鄂西北、江汉平原、鄂东北西部;均压场型主要影响湖北省大部地区。不同类型的环流背景下,气流轨迹也有明显的差别。
陈璇王晓玲岳言裕陈赛男柳草李银娥王艳杰
关键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两种强迫机制下的MCS对比分析
本文利用快速同化系统LAPS资料,结合云图、雷达、地面逐小时加密观测信息,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12-13日,发生在鄂东北的连续两次大暴雨过程.分析发现两次降水过程发生在不同的环流背景条件下,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是暖区降水...
王晓玲舒斯王艳杰钟敏李银娥
关键词: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
文献传递
2005年汉江上游秋涝环流条件和水汽场特征分析
利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NCEP)资料,对2005年汉江上游秋涝期500hPa环流条件和700hPa水汽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如下结果。 (1)在汉江上游秋涝盛期,2005年汉江上游秋涝盛期(9月24日至10月...
贺懿华王晓玲金琪韦惠红
关键词: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EOF分析小波分析
文献传递
2005年汉江上游秋涝环流条件和水汽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NCEP)资料,对2005年9月1日至10月10日汉江上游秋涝期500 hPa环流条件和700 hPa水汽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汉江上游秋涝盛期,500 hPa高度距平场呈现出"+,-,+"波列结构。700 hPa主要水汽源在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同时段水汽通量散度场EOF分析表明,汉江上游水汽通量散度同南海和孟加拉湾北部具有相同的变化符号;小波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汉江上游和南海地区水汽通量散度都存在准2周和准1周的振荡。强降水一般出现在几种不同频率振荡的负值位相叠加的时段。
贺懿华王晓玲金琪龙利民韦惠红
关键词: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EOF分析小波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