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晨

作品数:59 被引量:4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动脉
  • 11篇心病
  • 11篇心力衰竭
  • 11篇衰竭
  • 11篇冠心病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
  • 9篇血清
  • 8篇介入
  • 7篇消融
  • 7篇慢性
  • 7篇慢性心力衰竭
  • 7篇冠脉
  • 6篇心房
  • 6篇心房颤动
  • 6篇心脏
  • 6篇介入治疗
  • 5篇心力衰竭患者
  • 5篇预后

机构

  • 5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淮北市人民医...
  • 1篇蒙城县中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蒙城县...

作者

  • 56篇王晓晨
  • 43篇许邦龙
  • 23篇吴继雄
  • 19篇盛建龙
  • 15篇何非
  • 12篇胡章乐
  • 11篇胡广全
  • 7篇张艳梅
  • 5篇王敏
  • 5篇范婷婷
  • 5篇高峰
  • 4篇程诚
  • 4篇马瑞
  • 4篇王凯
  • 3篇杨婷
  • 3篇彭晓云
  • 3篇方玉
  • 2篇上官海娟
  • 2篇程婧
  • 2篇张婷

传媒

  • 10篇安徽医药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临床与病理杂...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续贯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为ACS患者859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698例,急性心肌梗死161例。检测患者常规血脂水平和CEM。根据患者基线CEM的中位数值将患者分为CEM≤131.56 μg/mg组(430例)和CEM>131.56 μg/mg组(429例)。对出院后的ACS患者每半年随访1次。临床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心功能衰竭和再血管化治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EM水平升高对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根据患者是否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是否行PCI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关亚组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 640(1 380,2 189)d。CEM>131.56 μg/mg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高于CEM≤131.56 μg/mg组[11.7%(50/429)比7.2%(31/430),P=0.026]。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相关风险因子后,基线CEM水平升高(>131.56 μg/mg)仅增加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HR=1.690,95%CI 1.041~2.742,P=0.03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HR=1.794,95%CI 1.010~3.186,P=0.046)、PCI治疗(HR=2.365,95%CI 1.054~5.307,P=0.037)或LDL-C>1.8 mmol/L(HR=1.687,95%CI 1.026~2.774,P=0.039)的ACS患者中,基线CEM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结论提示CEM水平的升高可增加ACS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张建华王昌会徐嘉叶丽王晓晨许邦龙陈旭华伍梦佐程自平徐岩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钙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及PCI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91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是否给予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分为负荷量组和对照组,通过监测术后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前瞻性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PCI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负荷量组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46.7%vs 87.0%,P<0.001)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1.1%vs 37.0%,P=0.006)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总MACE发生率在两组患者未有统计学差异(2.2%vs 8.7%,P=0.361)。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量的瑞舒伐他汀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但对PCI术后1年MACE事件的发生率未有明显影响。
盛建龙王晓晨许邦龙吴继雄胡章乐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瑞舒伐他汀钙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外周血清CA12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145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三组,比较各组CA125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根据不同外周血清CA125、BNP水平分组,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分析不同外周血清CA125、BNP水平慢性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血清CA125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Ⅰ/Ⅱ级(18.79±5.23)U/ml,m级(82.34±24.37)U/ml,Ⅳ级(187.40±37.42)U/ml,P〈0.05];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P=0.011),随BNP水平增高而增高(P=0.001)。CA125联合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更好(P=0.00012)。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不仅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还能反映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
马瑞王晓晨彭松魏国良桂静杨勋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糖类抗原125B型钠尿肽再住院率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纤维介素2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分泌型纤维介素2(s FGL2)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初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0例初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外周血s FGL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膜型纤维介素2(FGL2)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ACS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及血清s FGL2、IL-10、TGF-β1显著降低(P<0.01),而TNF-α和hs-CRP显著升高(P<0.01)。血清s FGL2与外周血Treg、IL-10、TGF-β1呈正相关性,与TNF-α和hs-CRP呈负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 FGL2与外周血Treg和IL-10呈正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s FGL2明显降低,可以反映循环血CD4+CD25+CD127lowTreg数量及血清IL-10水平,s FGL2降低可能参与了ACS发生和发展。
汪道利何非许邦龙吴继雄王晓晨盛建龙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因子
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倍博特)与缬沙坦/氢氯噻嗪(复代文)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择90例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部给予缬沙坦单药80 mg,每天1次,治疗4周后其中58例经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晨峰血压现象(MBPS)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换用药物倍博特(n=29),对照组换用药物复代文(n=29),每天1次,观察换药治疗4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24 h平均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结果与换药治疗前比较,2组换药治疗4周后24 h平均SBP和DBP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缬沙坦/氨氯地平具有更高的血压达标率及晨峰血压控制率,更适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胡广全王晓晨许邦龙
关键词:氨氯地平氢氯噻嗪动态血压
心衰患者基础左室射血分数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心衰患者基础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RT治疗心力衰竭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93±9.42)岁。根据LVEF将患者分为A组(LVEF≤35%)和B组(LVEF>35%),术后随访症状、超声和心衰恶化引起的主要不良事件,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LVEF变化及CRT反应率。结果:术后两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无差异。术后3个月和12个月A组LVEF增幅显著高于B组[(5.08±2.81)%vs(2.45±1.80)%,P<0.05;(5.38±2.92)%vs(2.39±3.53)%,P<0.05]。A组CRT反应率显著高于B组(66.1%vs 33.9%,P<0.05;81.25%vs47.8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D均减小,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无差异。结论 :CRT总体疗效显著,LVEF≤35%心衰患者CRT反应率较高,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
王晓晨胡章乐盛建龙许邦龙吴继雄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射血分数
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对急性ST段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酸(UA)对急性ST段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97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ys-C的含量,罗氏Roche酶法检测UA的含量。比较两组人群血清中Cys-C和UA的水平;对比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管病变患者Cys-C和UA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Cys-C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Cys-C和UA的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和UA水平可能是反映STEMI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且其水平在一定程度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高峰罗志丹黄薇朱海燕王晓晨盛建龙许邦龙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尿酸
老年急性下壁和右心室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电风暴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Zipes等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或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24h内反复发作〉2次,通常要电除颤或电复律终止。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4h内心室颤动发生率3%~5%,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院内病死率高达40.9%。有部分AMI患者因交感神经兴奋、电解质紊乱、再灌注损伤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等原因,PCI后仍可出现电风暴。现报道1例老年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电风暴发作的临床资料。
盛建龙许邦龙王晓晨华锦胜张艳梅
关键词:右心室心肌梗死电风暴介入治疗下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AMI患者
血浆胱抑素C与β痕迹蛋白在早期预测造影剂肾病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β痕迹蛋白(BTP)在预测造影剂肾病(CIN)发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造影术前抽血检测血浆肌酐(Scr)、CysC、BTP及依据MDR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于冠脉造影术后24 h、48 h检测Scr,依据造影后48 h内CIN发生情况,将其分为CIN组与非CIN组。分析CysC、BTP等指标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1)CIN发病率为12.0%;(2)CIN组与非CIN组相比,两组间Scr、CysC、BTP及eGFR有差异(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CysC、BTP、Scr与造影剂肾病呈正相关(r=0.357,P<0.01;r=0.309,P<0.01;r=0.238,P=0.017),eGFR与造影剂肾病呈负相关(r=-0.246,P=0.014);(4)通过ROC曲线找到CysC、BTP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29 mg.L-1(敏感度83.3%;特异度83%)、3.91μg.L-1(敏感度75%;特异度78.4%);(5)以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作为因变量,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回归方程的指标仅为血浆CysC(OR=5.192,P=0.045)。结论血浆CysC可作为预测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指标,而血浆BTP浓度对造影剂肾病无明显预测价值。
张婷吴继雄许邦龙王晓晨何非
关键词:胱抑素C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96例,按照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4例、正常对照组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PWBC)计数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占CD4+细胞比例[(3.18±1.7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64±1.63)%]和SAP组[(5.60±1.56)%](F=25.247,P<0.01),而ACS组外周血hs-CRP、PWBC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0.05)。此外,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占CD4+细胞比例的下降与hs-CRP和PWBC计数的升高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8、-0.311,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的下降可能通过破坏外周免疫耐受平衡和激活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徐林杰吴继雄许邦龙王晓晨彭晓云何非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节性T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