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昱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尿动力
  • 7篇尿动力学
  • 6篇糖尿病
  • 4篇前列腺
  • 3篇增生
  • 3篇糖尿
  • 3篇前列腺增生
  • 3篇前列腺增生合...
  • 3篇膀胱
  • 2篇糖尿病膀胱
  • 2篇排尿
  • 2篇排尿障碍
  • 1篇电极
  • 1篇电图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式
  • 1篇早期诊治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卫中庆
  • 8篇孙则禹
  • 8篇王昱
  • 7篇于洪波
  • 6篇易超然
  • 5篇田成功
  • 2篇陈炜
  • 1篇周志耀
  • 1篇戴玉田
  • 1篇陈海

传媒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尿动力学及处理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特点,为该类型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137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1.6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测、B超...
卫中庆于洪波易超然田成功王昱孙则禹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尿动力学及处理
<正>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特点,为该类型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137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1.6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测...
卫中庆于洪波易超然田成功王昱孙则禹
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卫中庆田成功Gommert van Koeveringe王昱孙则禹于洪波易超然陈炜Philip van Kerrebreck
关键词:糖尿病膀胱病尿动力学膀胱病尿动力学改变最大尿流率早期诊治
自制阴道式电极与肛门式电极在女性EMG测定的应用价值比较
2001年
目的 比较阴道式电极与肛门式电极在女性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 (EMG)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制的阴道式电极对 72例已婚女性作EMG测定 ,同时采用肛门式电极作EMG测定 6 7例。结果 阴道式电极可获得与肛门电极同样的贮尿期 /排尿期的EMG活动波型 ;阴道电极的EMG活动波型更加稳定 ,受腹压增加等干扰影响较小 ,但振幅较肛门电极稍偏低。结论 对女性病人阴道式电极可作为尿道外括约肌EMG测定的方法 ,不仅符合同一神经具有相同电流活动的原理 ,且电极更贴近外括约肌部位 。
卫中庆于洪波孙则禹周志耀王昱
关键词:尿动力学外括约肌肌电图阴道排尿障碍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研究及治疗被引量:17
2001年
王昱卫中庆孙则禹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
糖尿病膀胱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DCP wistar大鼠模型(3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对照(30只),进行膀胱储尿期压、最大容量、最大膀胱压等测定,进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镜的病理学观察。早期DCP患者(32例),晚期DCP(28例)及非DM人群(22例)进行尿流率、压力-流率尿道分布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测定,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①60天后,DCP鼠组与对照组:膀胱储尿期压(0.45±0.08)kPa,(0.60±0.03)kPa(P<0.05);最大膀胱容量(3.49±0.40)ml,(1.82±0.12)ml(P<0.01);最大膀胱压(3.09±0.10)kPa,(4.91±0.30)kPa(P<0.01);膀胱顺应性(1.39±0.11)ml.kPa-1,(0.68±0.07)ml.kPa-1(P<0.01);湿重增加(P<0.01);逼尿肌细胞连接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②相对于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为(15.97±5.71)ml.s-1(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为(8.75±4.20)ml.s-1(P<0.01),膀胱容量增加,为(472.5±32.9)ml(P<0.01),剩余尿量增多,为(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DCP早期就有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卫中庆van Koeveringe G A田成功王昱于洪波易超然孙则禹陈炜van Kerrebroeck P E
关键词:糖尿病性膀胱动物模型尿动力学病理学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尿动力学及处理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特点,为该类型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137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1.6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测、B超...
卫中庆于洪波易超然田成功王昱孙则禹
文献传递
Ⅲ型前列腺炎的尿动力学观察及治疗
目的:报告46例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症)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测结果,与11例正常男性尿动力学资料作对照,探讨前列腺内高压致尿液返流与Ⅲ型前列腺炎形成的关系。方法:盆腔部疼痛、尿路刺激症状男性患者4...
卫中庆孙则禹于洪波戴玉田陈海王昱易超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