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乐

作品数:12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茶树
  • 5篇亚细胞
  • 5篇亚细胞定位
  • 5篇细胞定位
  • 5篇克隆
  • 5篇基因
  • 4篇基因克隆
  • 3篇荧光
  • 2篇叶片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茶树品种
  • 1篇蛋白基因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学成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片叶绿素
  • 1篇荧光参数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作者

  • 12篇王明乐
  • 11篇黎星辉
  • 5篇王伟东
  • 4篇房婉萍
  • 4篇朱旭君
  • 2篇周琳
  • 2篇胡靖妍
  • 2篇尹盈
  • 2篇赵真
  • 1篇张莹
  • 1篇张玥
  • 1篇唐敏
  • 1篇曾亮
  • 1篇吴全
  • 1篇袁林颖
  • 1篇陈暄
  • 1篇杨娟
  • 1篇罗理勇
  • 1篇罗红玉
  • 1篇钟应富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园艺学报
  • 2篇茶叶科学
  • 1篇茶业通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茶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籽多糖的提纯、理化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茶籽多糖是茶籽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我国茶籽利用率不高,如能充分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籽多糖(tea seed polysaccharide,TSPS)提纯方法、理化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籽多糖提供科学依据。
王明乐房婉萍黎星辉
关键词:纯化生物活性
茶树NADPH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迎霜’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利用RACE和RT-PCR技术获得茶树NADPH氧化酶基因Cs RBOHA的c DNA全长(Gen Bank登录号:KJ782632)。该基因全长3 157 bp,开放阅读框2 769 bp,编码92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103.33 k D,理论等电点为9.28;C端序列较保守,N端序列保守性较低,与烟草和蓖麻的相似性达79%,进化关系最近;蛋白结构具有典型的家族特征。该蛋白分布于细胞质膜上,与预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并且在低温(4℃)、高盐(200 mmol·L-1 Na Cl)、ABA(200 mg·L-1)和干旱(10%PEG 6000)条件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
王明乐王伟东赵真黎星辉
关键词:NADPH氧化酶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实时荧光定量
4种常见茶树品种茶籽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国家标准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生态区域的4种常见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金萱、黔湄419和云抗10号)茶籽仁主要化学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在P<0.05水平上,金萱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者,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但与福鼎大白茶和黔湄419无显著差异;福鼎大白茶中粗纤维含量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者,分别达3.64%、27.91%;品种间淀粉和茶皂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含量最高者均为云抗10号;黔湄419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者,达1.17%。4种茶籽仁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黔湄419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金萱、福鼎大白茶次之,云抗10号最低。
王明乐曾亮罗理勇朱旭君房婉萍黎星辉
关键词:化学成分脂肪酸
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基因CsPP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白叶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基因Cs PPT(Gen Bank登录号:KJ652972)。Cs PPT完整ORF长度为1 227 bp,编码40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4.7k Da,理论等电点为10.16;无信号肽位点,属于非分泌型蛋白;建立了茶树Cs PPT蛋白的系统发育树;磷酸化修饰预测该蛋白质多肽链中共有26个磷酸化位点;TMHMM预测表明Cs PPT蛋白为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Cs PPT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上,推测Cs PPT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膜上。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 PPT基因在茶树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芽、叶和嫩茎,根中最低。
赵真陈暄王明乐王伟东Najeeb Ahmed黎星辉
关键词:茶树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
茶树低温胁迫转录因子CsICE的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品种‘迎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与茶树低温胁迫相关转录因子CsICE的开放阅读框,长度783 bp。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CsICE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sICE在根、茎、叶、花和果中都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是根、茎、果中表达量的4倍;在500μmol·L-1ABA处理下,幼叶中CsICE表达峰值是对照的40倍,在4℃低温处理下,最高值是对照的20倍,在10%聚乙二醇6000处理的干旱条件下表达量最高值只有对照的5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ICE定位在细胞核上。
尹盈张玥胡靖妍周琳王明乐房婉萍黎星辉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表达量
基于茶叶生产统计数据对江苏省茶产业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了江苏省茶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的茶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黎谋陈书云王明乐黎星辉
关键词:茶产业
低温胁迫对2个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15年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品种‘黄金芽’(‘Huangjinya’)和‘迎霜’(‘Yingshuang’)为实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1、2、4和6 d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胁迫条件下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25℃),且总体上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黄金芽’叶片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 P)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持续下降且低于其对照,而‘迎霜’叶片的q P较其对照的变幅较小,且2个品种的q P总体上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2个品种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胁迫2 d时达到最高,且总体上高于各自的对照;而2个品种叶片的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均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且大多高于各自的对照。与各自的对照相比,低温胁迫条件下‘迎霜’叶片的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幅总体上低于‘黄金芽’。研究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可直接损伤茶树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致使过剩的激发能大量积累于PSⅡ反应中心,最终导致茶树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根据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结果,可以初步判定品种‘迎霜’的耐寒性优于品种‘黄金芽’。
李庆会徐辉周琳王明乐朱旭君房婉萍
关键词:茶树低温胁迫
越南茶树新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实验对三个越南茶树新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了茶树叶片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和腺鳞(多毛)密度。结果表明:抗旱最好的茶树品种是Kim Tuyen,其次是PH10,最后是PH8;品种抗旱性与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棚栏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与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42**,P<0,01)。初步结论:PH10、Kim Tuyen品种适制绿茶和乌龙茶;PH8品种造制绿茶。
Tran Xuan HoangDang Van ThuDo Van NgocLe Tat Khuong王明乐黎星辉
关键词:茶树新品种叶片抗旱性
茶树磷转运蛋白基因CsPT4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茶园中磷肥的利用效率取决于茶树体内与磷元素吸收、转运及生理利用等相关蛋白的协同调控,而磷转运蛋白(Phosphate transporter proteins,Phts)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茶树品种龙井长叶(Camellia sinensis cv.Longjing-changye)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克隆获得茶树磷转运蛋白编码基因Cs Pht1:4(Cs PT4)的全长c DNA。该基因全长1 642 bp,开放阅读框(ORF)1 620 bp(Gen Bank登录号:KY132100),编码53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s PT4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9.12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8.51;具有典型的Pht1家族特性:"6-亲水-6"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分布于质膜上,与Softberry软件预测结果一致。荧光定量PCR表明:Cs PT4在正常生长的茶树根、茎、嫩叶、老叶中均有表达,在老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部表达量最低。低磷处理,根和叶中Cs PT4上调表达水平均先上升后下降;根部Cs PT4表达量48 h内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叶部。缺磷处理,根和叶中Cs PT4上调表达水平均升高;根部和叶部分别在72 h和48 h达最大值。本研究为茶树响应低磷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辛华洪王伟东王明乐马青平甘玉迪黎星辉
关键词:茶树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
变温变频理条工艺对针形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探索针形茶变温变频理条工艺与机制,为实现针形茶自动化理条提供依据。比较不同的变温变频理条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针形茶变温变频理条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高-高-中"方式理条的茶样感官品质得分最高(93分),香气尚鲜栗香、滋味尚鲜醇、叶底绿明亮,干茶、茶汤、叶底的-a*值分别高达0.47、5.07、3.33;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分别为28.65%、2.64%、3.78%和3.68 mg/g。在固定温度与频率情况下,理条前期,水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叶温、热容量、焓迅速升高,3 min时分别高达64.4℃、4.88 k J/(kg/℃)、173 k J/kg;中期,水分质量分数逐步减少,叶温逐渐上升,热容量保持稳定,焓迅速降低;后期,水分质量分数下降较快,叶温升高缓慢,热容量及焓降低,理条结束时焓最低,为147 k J/kg;熵变不断减少且大于零,说明理条过程不可逆,平均失水率为2.78%/min。理条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不同阶段其作用表现不同:理条前期以升温为主;中期以失水、升温为主;后期以失水为主,升温为辅。采取前期高温高频、后期适当降温降频的理条方式有利于形成针形茶色绿、鲜醇的品质。
罗红玉吴全吴全袁林颖钟应富杨娟袁林颖王明乐张莹
关键词:针形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