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崇禹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造影
  • 4篇造影
  • 4篇综合征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2篇蛋白
  • 2篇心病
  • 2篇心脏
  • 2篇平板运动
  • 2篇平板运动试验
  • 2篇冠心病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蛋白原
  • 1篇电图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市健宫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8篇孙健玲
  • 8篇王崇禹
  • 7篇师树田
  • 7篇王娟
  • 6篇李小鹰
  • 4篇黄卫民
  • 3篇郭继鸿
  • 3篇马先林
  • 3篇姜阳
  • 3篇李远征
  • 2篇吴立华
  • 1篇刘祎秀
  • 1篇刘芳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1年10月航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妇女460例,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记录其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骨质疏松组中,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所占的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呈负相关,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与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应采取系统全身性措施,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更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黄卫民孙健玲李小鹰王崇禹师树田王娟姜阳李远征
关键词: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
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4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平板运动试验445例患者中,TET阳性200例,其中CAG阳性150例,CAG阴性50例;TET阴性245例,其中CAG阴性206例,CAG阳性39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36%(150/189),特异性为80.47%(206/256),阳性预测值75.00%(150/200),阴性预测值84.08%(206/245),假阳性率为25.00%(50/200),假阴性率为15.92%(39/245),预测准确性80.00%(356/445)。(2)血压下降组和运动试验阳性组间CAG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试验阴性组、血压上升较快组和血压波动正常组与血压下降组和运动试验阳性组CAG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是一项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TET中运动血压的下降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孙健玲王崇禹郭继鸿李小鹰马先林师树田王娟
关键词: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445例,回顾性分析其TET中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445例患者中TET阳性200例,其中CAG阳性150例,CAG阴性50例;TET阴性245例,其中CAG阴性206例,CAG阳性39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36%(150/189),特异性为80.47%(206/256)。(2)TET阳性200例患者中CAG阳性150例,其中肢体导联组22例,胸导联组58例,肢体导联+胸导联组70例,肢体导联+胸导联、胸导联sT改变CAG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肢体导联(X。值分别为6.34、3.93,P均〈0.05)。(3)CAG阴性组运动后R波振幅为(17.54±2.52)mm,CAG阳性组为(19.42±3.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P〈0.05)。(4)TET阳性组200例,其中T波正常化60例患者的CAG阳性率为73.3%(44/60),其他140例的CAG阳性率为75.0%(105/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但均高于TET阴性组[15.9%(39/245),X^2值分别为80.21、132.82,P均〈0.05]。结论TET是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综合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可初步估测其病变程度。
孙健玲黄卫民王崇禹郭继鸿李小鹰师树田马先林王娟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
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UA患者(UA组,131例)与AMI(AMI组,139例)两组人群,并测定GA、FBG、2 h PBG、GHb指标。探讨UA和AMI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AMI组患者GA、FBG及2 h PBG较UA组升高(P<0.05),且FBG及2 h PBG与GA呈显著正相关,而两组之间G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资料显示AMI组比UA患者具有更高的血糖水平,GA、FBG及2 h PBG能有效监测UA和AMI急性期的变化,从而预测高危人群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血糖,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孙健玲黄卫民李小鹰王崇禹师树田王娟姜阳李远征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糖化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较正常人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显著改善(P<0.05),血CRP浓度显著下降。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治疗心脏X综合征,舒血宁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CRP水平可能是其有效的机制之一。
吴立华孙健玲王崇禹刘祎秀师叔田刘芳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舒血宁注射液C反应蛋白心电图运动试验
初步探讨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118例糖尿病患者(男66例,女52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65例)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3例);测量脉压(PP),查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空腹血糖(F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肌酐(CREA)、血脂;入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1.0软件包,并行T检验、非条件回归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纤维蛋白原(FIB)、脉压(PP)与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相关(P分别为0.017和0.000),回归值分别为0.990,0.884。结论:纤维蛋白原、脉压为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脉压差,有望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
秦爱华孙健玲吴立华王崇禹师树田王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纤维蛋白原脉压
绝经前女性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绝经前女性急性胸痛患者(ACS组)及100例早发男性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其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单支病变及冠状动脉正常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作为影响绝经前女性并发ACS的主要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是绝经前女性最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该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内源性雌激素的变化有关。
彭新涛孙健玲李小鹰王崇禹师树田王娟姜阳李远征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绝经前期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冠状动脉心肌桥(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分析1 500例CAG结果,记录MB的位置及长度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结果检出MB179例(11.9%),其中165例(92.2%)为单发肌桥,14例(7.8%)为多发肌桥,以左前降支(LAD)为最多,共152例(84.9%)。Ⅱ~Ⅲ级狭窄的MB患者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狭窄的M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多为LAD单发,有加促其近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对于有缺血症状的MB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
孙健玲黄卫民王崇禹郭继鸿李小鹰师树田马先林王娟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