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进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多层螺旋CT
  • 5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影像
  • 4篇肿瘤
  • 4篇16层螺旋
  • 4篇16层螺旋C...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断层摄影
  • 3篇血管造影
  • 2篇动脉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诊断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周围型
  • 2篇细胞
  • 2篇螺旋CT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8篇南通大学
  • 5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2篇王小进
  • 19篇白卓杰
  • 6篇张本善
  • 5篇卜顺林
  • 5篇吴联生
  • 4篇闵钢
  • 4篇黄敏
  • 4篇孙晓东
  • 4篇王秀锦
  • 3篇仲阳
  • 3篇郑祝霞
  • 2篇蒋晓燕
  • 2篇胡宁
  • 2篇胡宁
  • 1篇石晓红
  • 1篇丁怀银
  • 1篇王骏
  • 1篇王秀锦
  • 1篇夏思良
  • 1篇陈辉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索开发一种可透过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为进一步开发靶向脑内的特异性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用聚山梨酯80包被Fe3O4纳米颗粒制成注射液,注入20只新西兰兔耳背静脉内。结果注入造影剂后第5、10、30分钟行MR扫描,20只实验兔T2WI脑实质信号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12 h后行MR扫描,信号显著降低。结论聚山梨酯80包被的Fe3O4纳米颗粒,是一种理想的穿透血脑屏障的MRI造影剂,可用于靶向脑内的分子探针的开发。
仲阳张本善白卓杰孙晓东王小进陈会进
关键词:分子探针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16层螺旋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造影(CTA)评价15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2例有前壁心梗病史者,CTA均能显示罪犯血管有狭窄,5例CTA发现冠脉狭窄的患者,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2例冠脉支架植入的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显示支架段血管通畅。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夏思良王小进
关键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胸痛冠状动脉病变
MSCT与MRI诊断2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与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26例,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20例,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6例,对MS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MSCT诊断20例,影像学分型:3例为主胰管型; 16例为分支胰管型,发病部位:10例为胰头部,其中交界性肿瘤5例,腺瘤5例,6例在胰体部,其中腺瘤5例,腺癌1例; 1例为混合型,发病部位为胰头部。MRI诊断6例中,发病部位:3例为胰体部,3例为胰尾部。病理诊断26例中,交界性肿瘤6例,腺癌4例,腺瘤16例,分别占总数的23. 1%、15. 4%、61. 5%。结论 MSCT与MRI在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小进白卓杰冯湛王秀锦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病理诊断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判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结果显示:颈动脉的轻度狭窄正确率为为91.94%,中度狭窄为84.85%,重度狭窄为100%,血管闭塞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在对该病的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王小进白卓杰仲阳石晓红蒋晓燕张本善吴联生
关键词:颈部动脉狭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16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磁共振影像诊断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16例DVAs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观察其常规序列及特殊序列[磁敏感加权序列(SWI)以及增强序列]的影像表现,分析其病灶本身特点及其伴发病变的影像特征。结果 16例DVAs均为单发病灶,小脑幕上区8例,小脑幕下区8例。DVAs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A)者11例,其中2例合并多发CA。DVAs在SWI图像和增强T1WI显示清晰(16/16),呈"海蛇头"征、"水母头"征或"伞"征;11例DVAs伴发的CA共15个病灶在SWI图像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结节样低信号(15/15)。T1WI、T2WI检出DVAs引流静脉4例(4/16),髓静脉2例(2/16)。位于小脑幕上的8例DVAs的引流静脉有3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上矢状窦,2例汇入下矢状窦;小脑幕下的8例DVAs的引流静脉5例汇入乙状窦,1例汇入颈静脉窦,2例汇入横窦。伴发的CA病灶均位于引流静脉的"远心端",部分病灶位于中央引流静脉的起始端附近。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结合SWI及增强序列可以提高DVAs的诊断率,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特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信息。
白卓杰卜顺林王小进张雨涵寇君伟曾德材王国兰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断层摄影磁共振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胆囊癌患者资料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分析胆囊癌误诊原因。结果:20例病例中肿块型9例(占45%);腔内结节型4例(占20%);胆囊壁增厚型7例(占35%),合并肝脏及其他脏器受侵、肝脏及淋巴结转移、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结石等间接征象。结论:CT扫描不仅能正确诊断大多数胆囊癌,而且可鉴别肿瘤类型;同时能仔细分析胆囊及周围的结构和器官的改变,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水平。
闵钢白卓杰王小进胡宁
关键词:胆囊癌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伴薄壁空腔形成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伴薄壁空腔形成的周围型肺癌CT表现特点及其形成的病理基础,提高对此种特殊形态类型肺癌的认识及警惕性,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诊断错误,后经复查及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形成患者12例的CT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着重分析空腔壁厚度与均匀性、有无内壁结节、腔内有无分隔或血管影通过、动态变化以及空腔与病灶实性部分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右肺5例,左肺7例,均位于肺中外带近胸膜处。腺癌11例,鳞癌1例。其中8例误诊为肺结核,3例误诊为陈旧性病灶伴大泡形成,1例误诊为大泡伴感染。CT均表现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空腔影伴(或)不伴有壁结节。其中9例空腔壁不均匀增厚,厚在1~4 mm;9例中6例见壁结节,5例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影,其余3例空腔壁较为菲薄且均匀,所有空腔内均为气体,无气-液平形成。结论对伴薄壁空腔形成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但该类型的肺癌仍有一定的特点,空腔壁的不均匀增厚及伴壁结节以及腔内间隔影均有助于提示该类型肺癌的临床诊断。
王秀锦白卓杰王小进卜顺林郑祝霞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断层空腔
CT诊断胸部大片状阴影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CT扫描诊断胸部大片阴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的58例CT扫描诊断示胸部大片状阴影患者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胸部大片状阴影58例,经血常规、血清抗结核抗体、血沉和痰或诱导痰厚涂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痰脱落细胞检查以及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等临床检查,最后确诊肺炎48例,CT诊断准确率为93.8%(45/48);肺结核7例,准确率为71.4%(5/7);肺癌3例,准确率66.7%(2/3)。经相关治疗后患者均好转。结论:CT对胸部大片状阴影鉴别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肺癌、肺结核、肺炎是CT诊断示胸部大片状阴影的主要疾病。首次就诊示胸部CT大片状阴影病例在临床较常见,明确诊断很重要。采用多渠道、鉴别诊断的方法可收到较好效果。
王小进白卓杰闵钢张本善吴联生
关键词:CT诊断16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疾病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疾病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疾病患者74例,均行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该组病例中,结直肠癌24例(32.4%),结肠息肉6例(8.1%),结肠肠憩室2例(2.7%);肠外病变患者49例(66.2%)。结论: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在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中极具价值,结果准确,无创,带给患者的痛苦小,是结直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王小进白卓杰胡宁黄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直肠疾病
MSCT脑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48例患者经MSCTA共检出50处瘤灶,瘤体直径最大3.5cm,最小0.5cm;其中8例瘤腔内有血栓形成,4例出现瘤壁钙化。2例MRA检出颅内动脉瘤17例,27例行DSA检出27例29处瘤灶(其中1例3处瘤灶),其与MSCTA表现一致。结论 MSCTA是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邻近颅骨的三维空间关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王小进白卓杰仲阳郑祝霞蒋晓燕张本善吴联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图像后处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