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寿昆

作品数:157 被引量:649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0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饲料
  • 17篇细胞
  • 15篇番鸭
  • 14篇免疫
  • 13篇罗非鱼
  • 11篇消化道
  • 11篇化道
  • 10篇寄生
  • 10篇弓形虫
  • 9篇基因
  • 8篇群落
  • 8篇鳗鲡
  • 8篇黄鱼
  • 7篇生态分析
  • 7篇球虫
  • 7篇消毒
  • 7篇克隆
  • 7篇寄生蠕虫
  • 6篇种群
  • 6篇吸虫

机构

  • 145篇福建农林大学
  • 12篇龙岩学院
  • 7篇福建农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厦门出入境检...
  • 3篇福建大昌生物...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福建出入境检...
  • 2篇福建省淡水水...
  • 2篇拜耳(四川)...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6篇王寿昆
  • 29篇林旋
  • 27篇林树根
  • 18篇李建生
  • 16篇李昂
  • 15篇黄翠琴
  • 14篇王光瑛
  • 13篇陈强
  • 12篇黄志坚
  • 10篇李清禄
  • 9篇何亮华
  • 8篇胡玲英
  • 8篇张伟妮
  • 8篇温福利
  • 7篇王全溪
  • 7篇江和基
  • 7篇黄莹
  • 7篇吴旭
  • 7篇王长康
  • 6篇陈美珍

传媒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福建畜牧兽医
  • 7篇福建农业学报
  • 5篇畜牧与兽医
  • 5篇福建农业大学...
  • 4篇水产学报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福建农学院学...
  • 3篇福建水产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当代水产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福建省畜牧兽...
  • 2篇福建省第七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14篇2008
  • 14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牛蛙药效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以士的宁为工具药,研究了环境温度、给药剂量、动物体重和给药时辰等因素对牛蛙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对药效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出现惊厥的潜伏期越来越短;但不同温度范围对其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在0~10 ℃,30~35 ℃,士的宁药效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2)给药剂量对药效也有显著影响.在每10 g剂量0.01~0.20 mL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牛蛙出现惊厥的潜伏期也越来越短,而不同剂量段对其药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蛙体上,士的宁也同样表现出安全范围较窄的特点.3)在42.8~203.5 g体重范围内,体重对药效有一定的影响.4)给药时辰对药效也有影响,并表现出昼夜节律性.在12:00左右,牛蛙对士的宁的敏感性大大降低.5)在四个影响因素当中,环境温度和给药剂量是影响牛蛙药效的主要因素.
梅景良黄一帆王寿昆黄志坚祁保民张红星
关键词:牛蛙药效环境温度体重
福州动物园野生动物感染衣原体及弓形虫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改良凝集试验(MAT),分别对福州动物园132只野生动物血清作衣原体和弓形虫抗体检测。动物园野生动物感染衣原体和弓形虫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24.42%(32/132)和23.48%(31/132);衣原体与弓形虫抗体滴度的倒数经对数化后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6901,P<0.01),关联分析也显示衣原体和弓形虫抗体之间呈负关联(V=-0.104 9)。
陈仁锋唐耀王寿昆陈小丽胡玲英陈美珍张嘉黄翠琴
关键词:弓形虫衣原体抗体野生动物
番鸭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克隆
本文以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D)抗凝的番鸭全血为材料,采用酚/氯仿抽提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并测序。
仲妍妍李昂王寿昆王光瑛
关键词:基因结构基因测序
文献传递
不同消毒剂对禽流感病毒的杀灭试验被引量:1
2008年
探讨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20%稳定化戊二醛消毒剂在体外条件下对禽流感病毒杀灭效果,结果是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与禽流感病毒作用10min后,1:500~1:8000倍稀释的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率为100%;稳定化戊二醛与禽流感病毒作用10min后,1:10~1:1000倍稀释的消毒剂对禽流感病毒的杀灭率为100%。可见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稳定化戊二醛消毒剂对禽流感病毒均有良好杀灭作用。
黄志坚陈强李清禄王寿昆江和基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初步纯化及部分性质被引量:16
2006年
以日本沼虾内脏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3000Umg^-1、纯化倍数为8.88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NAGase).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3℃.该酶在pH4.5—9.3区域较稳定,当pH〉9.3很快失活;在50℃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50℃,酶稳定性较差,75℃酶完全失活.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165mmolL^-1,最大反应速度‰为6.55μmolL^-1min^-1.酶催化pNP-β-D-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63.55kJmol^-1.
黄小红王寿昆黄一帆陈宏惠
关键词:日本沼虾分离纯化
黑鲷造血组织中黑色素巨噬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黑鲷造血组织中黑色素巨噬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鲷头肾、体肾、脾脏及肝脏造血组织中存在着两类黑色素巨噬细胞,即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和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胞质中不含有典型的黑色素体,但含有一些大型或巨型的圆形或椭圆形浓染颗粒。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根据其超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四型,即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特征就是其胞质中含有典型的极度嗜染的黑色素体,并且这类细胞可进一步发育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在研究中还非常明确地观察到了不同类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这些前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由观察结果可知,黑鲷造血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黑色素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是由不同类型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
梅景良王寿昆王湘平卢惠明
关键词:发育过程超微结构造血组织黑鲷
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被引量:12
2005年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S-P法),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前肠和中肠仅有少量分布,后肠的分布数量多。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lu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两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细胞。
林树根王全溪王寿昆
关键词: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福州地区家鸭次睾吸虫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3
1992年
调查了5366只家鸭,次睾吸虫总感染率为19.6%,其中,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orientalis Tansbe,1921)感染率为9.3%,台湾次睾吸虫(M.taiwanensis Morishta etTseuchimochi,1929)为11.7%,混合感染率为1.4%.这两种吸虫的最高感染月份分别为9月(21%)和8月(32%).东方次睾吸虫感染度低于台湾次睾吸虫(P<0.01).从螺类调查和人工感染试验确证次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tulus(Benson)).次睾吸虫尾蚴主要在白天逸出,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水温与光照是影响逸出的主要因子.实验条件下,东方次睾吸虫完成一个生活史至少需128d,其中螺内88d,鱼体30d,鸭体15d.
王寿昆
关键词:家鸭流行病学吸虫
番鸭脸红性状与开产日龄的相关分析
王寿昆吴秀杰肖文权吴旭连森阳李昂
关键词:番鸭开产日龄
若干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群落关系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在具有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构成的29个种对中,多数不具亲和性;仅2对具有明显亲和性(α>0.5),且均为家畜寄生蠕虫,即寄生山羊瘤胃的鹿同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以及大肠的微管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种间关联程度则多为负关联,其中完全负关联(I∞i=-1)的有12对,仅有4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家畜寄生蠕虫的种群重要值明显高于家禽。分析结果提示,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的种问关系普遍存在负关联和缺少亲和性的现象,寄生空间大小对寄生蠕虫感染强度也有影响。
王寿昆郭果为李长青
关键词:家畜寄生蠕虫生态位群落分析种间关系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