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宾宾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2篇遥感
  • 2篇蒸散
  • 2篇下垫面
  • 2篇边界层
  • 1篇地球系统
  • 1篇遥感方式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图像
  • 1篇遥感应用
  • 1篇蒸散发
  • 1篇蒸散发量
  • 1篇蒸散量
  • 1篇数据质量控制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热通量
  • 1篇图像
  • 1篇湍流
  • 1篇湍流通量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王宾宾
  • 8篇马耀明
  • 5篇马伟强
  • 2篇李茂善
  • 2篇韩存博
  • 2篇仲雷
  • 2篇刘莲
  • 1篇刘景时
  • 1篇胡伟
  • 1篇孙方林
  • 1篇杨耀先
  • 1篇王亚锋
  • 1篇左洪超
  • 1篇朱志鹍
  • 1篇陈学龙
  • 1篇谢志鹏
  • 1篇王忠彦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14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小湖湖气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作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存在着超过1070 个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的面积都在增加.随着人们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和水循环研究的深入,高海拔湖泊湖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变得越来越迫切....
王宾宾
青藏高原拉昂错热力分层和混合层深度变化特征观测被引量:2
2021年
湖泊热力结构不仅影响湖泊内部生态环境,而且与区域气象和气候系统相互影响,但目前对湖泊垂直温度的观测研究仍非常匮乏.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拉昂错连续的湖温和气象观测,分析了小时尺度和日尺度热力分层规律和混合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昂错为冷多次完全混合型湖泊;湖表温度8月达到最大值,湖面敞水区和沿岸的湖表温度季节震荡相同,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与空气温度相比,湖表温度变幅小,降温更慢,峰值滞后约1个月.同时发现,拉昂错混合层深度变化较为规律,辐射和风速是影响湖泊混合层深度的主要外界因子.探明真实的高原湖泊分层规律,有利于提高湖泊模拟能力,为优化湖泊参数化方案提供参考.
苏荣明珠马伟强马耀明谢志鹏王宾宾王宾宾刘景时
关键词:热力分层混合层深度青藏高原
古国生机
2014年
最早开始注意到尼泊尔,是源自网上驴友们炮制的那一部部激动人心的西藏尼泊尔旅游攻略。加德满都作为旅游线路中的核心城市早就因其“佛教中心”、“高山王国”的身份以及精美纯手工制品与克什米尔羊绒服饰而闻名遐迩。
王宾宾马耀明王亚锋蔡石
关键词:旅游线路
喜马拉雅山区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支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2023年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马伟强马耀明谢志鹏陈学龙谢志鹏韩存博王宾宾仲雷韩存博李茂善席振华刘莲仲雷胡伟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水热通量全球变化
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地表能量通量及蒸散发量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2016年喜马拉雅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和南坡(Kirtipur站、Simara站、Tarahara站)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各个站点的地表热通量交换特征及其蒸散发量的差异,并利用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计算土壤热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站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度。有助于深入了解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近地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输送过程的异同,为研究喜马拉雅南北坡区域气候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北坡地区的下垫面加热方式是感热交换占主导地位,而南坡地区以潜热交换为主;南北坡之间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差异明显,短波辐射北坡地区高于南坡,而长波辐射则是南坡高于北坡,冬季南坡净辐射较高,其他季节南北坡差异不大;地表反照率均呈现典型的"U"型日变化特征,北坡地区反照率达0.25~0.40,南坡地区的反照率均在0.1~0.2,北坡反照率大于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Kirtipur站、Simara站和Tarahara站的能量平衡闭合率分别为85.1%、51.2%、53.5%、64.3%、65.6%和68.2%,总体来看南坡地区能量闭合程度大于北坡地区;各站蒸散发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夏季最强,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北坡地区除那曲站外各站点月累计蒸散发量低于南坡。
王俏懿马耀明马耀明王宾宾
关键词:蒸散发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ed from EOS/MODIS in Naqu area over Tibetan Plateau被引量:17
2012年
地表温度是区域和全球尺度陆面过程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卫星资料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在气象、水文和生态领域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针对MODIS数据的分裂窗口算法,对MODIS L1B卫星数据进行实用而简便的云检测处理,并根据青藏高原陆地、水体和冰雪等常见下垫面状况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反演得到了2007-01-03、04-18、06-12和10-02四日的无云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将Sobrino结果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与MODIS日地表温度产品及CAMP/Tibet观测站地表温度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地表温度结果与MODIS数据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地表温度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去除可疑点后)的平均误差仅为1.435K。
王宾宾马耀明马耀明
关键词:遥感技术遥感方式遥感图像
纳木错(湖)地区湍流数据质量控制和湍流通量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2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09年全年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应用Foot-print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湍流观测数据的数据质量、质量评价及不同下垫面对湍流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纳木错(湖)地区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别,导致地表通量分布不均匀,草地对地表通量的贡献最大;对不同大气层结状态,观测站周围200m范围内的地表通量贡献各不相同,上风向通量贡献源区较大,湍流发展较充分。在不稳定状态和中性状态下,纳木错地区地表通量数据质量较高,即白天观测的通量数据质量较高;在稳定状态下数据质量较低,即夜间的通量数据质量较差;纳木错地区的湍流通量受湖陆风和大气稳定性影响较大。
李茂善杨耀先马耀明孙方林陈学龙王宾宾朱志鹍
关键词:湍流通量非均匀下垫面
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进展和回顾被引量:30
2021年
青藏高原高大的地形条件,使得其具有十分显著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这导致高原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大气边界层发展过程对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1979年以来,人们先后开展了"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QXPMEX)"、"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Ⅱ)"、"全球能量水循环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TORP)及"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等观测研究项目,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大气边界层过程的观测分析、数值模拟及卫星遥感应用研究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以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为主线,回顾了40年来历次重大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系统归纳总结了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过程观测试验,分别从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研究、大气边界层过程观测研究、地面和大气热源观测与估算研究、地表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以及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等方向,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梳理,并且针对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以及模式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同时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研究在这几个方面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马耀明胡泽勇王宾宾王宾宾马伟强韩存博韩存博仲雷仲雷孙方林赖悦刘莲刘莲韩熠哲袁令姚―楠石兴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数值模拟遥感应用
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蒸散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5个观测站点(阿里站、慕士塔格站和珠峰站下垫面以荒漠、碎石和稀疏短草为主,那曲站和阿柔站下垫面分别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涡动相关仪观测的2013年热通量资料,计算不同下垫面的实际蒸散发量,并对不同下垫面的实际日蒸散发量与气象要素(净辐射、土壤湿度、地温、气温、风速、饱和水汽压差)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下垫面的实际日蒸散发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变化范围有一定差异。高寒草原下垫面的实际日蒸散发量和实际月蒸散发量最大,其次为高寒草甸下垫面,以荒漠、碎石和稀疏短草为主的下垫面实际日蒸散发量和实际月蒸散发量较小。(2)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的地温、气温和净辐射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不同下垫面的实际日蒸散发量与地温、气温和净辐射均有显著相关性,但风速与实际日蒸散发量的相关性较小。(3)热力因素和水分条件对高原实际日蒸散发量影响较大,而动力因素对实际日蒸散发量影响较小。
张亚春马耀明马伟强马伟强王宾宾
关键词:青藏高原不同下垫面气象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