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煜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中国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裂陷、拗陷和区域沉降3个阶段,形成T20(上新统底)、T24(中新统底)、T30(渐新统底)等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界面),地层遭受了强烈剥蚀。对用地质对比法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以东海西湖凹陷26条主测线剖面为例,分析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作了探讨。
- 王震张明利武法东王子煜王林生
- 关键词:剥蚀厚度海盆西湖凹陷盆地地层不整合面
-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漆家福周建勋陆克政童亨茂杨桥王子煜陈福巨郑兴平邬光辉吴兴宁
- 该项目自行设计、加工“构造物理模拟综合实验仪”这一主体设备,使其能够开展挤压、伸展、剪切及隆升构造等多种类型构造变形的模拟实验。并建立了实验过程计算机动态采集和分析系统。可以广播级的高清晰度记录分析实验全过程。首先跟踪国...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含盐不均匀基底变形对盖层构造的影响
- 2002年
-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不同的相似材料模拟双侧挤压作用下含盐不均匀基底变形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双侧挤压背景下,受硬泡沫和凡士林代表的不同性质的基底的影响,上覆细沙盖层中形成的构造样式不同;②尽管模型的基底结构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但上覆盖层的变形样式并不完全对称;③变形后期,盐脊顶部上覆沙层出现明显的塌陷构造;④实验最终结果显示的整个背冲构造的形成是由两个分割开的次级构造逐步合并而成的。
- 王子煜
- 关键词:盐构造基底构造盖层物理模拟
-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被引量:24
- 2005年
- 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02 、T4 2 、T03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02 反射界面为斜坡-褶皱型地层剥蚀模式,剥蚀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构造带,沿龙井一井—东海一井—花港一井—玉泉二井—残雪一井一线附近的地层剥蚀量最大,可达2 0 0 0 m以上;西部斜坡区次之。T4 2 反射界面地层剥蚀模式为过渡型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在凹陷东部边缘较大,最大可达80 0 m以上;中央背斜带的东海一井构造带、龙井一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残雪一井构造带、春晓构造带等有局部剥蚀,一般在4 0 0~6 0 0 m以内。T03反射界面为断块-斜坡地层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以西部斜坡最大,中央背斜局部构造有剥蚀。西部斜坡带剥蚀量一般在2 0 0~80 0 m之间,中央构造带的龙井二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天外天一井构造带以及东缘构造带有较少剥蚀,一般在2 0 0~4 0 0 m以下。
- 王子煜张明利
- 关键词:剥蚀厚度剥蚀量
-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及其所包含的构造运动信息被引量:51
- 2004年
- 利用油气勘探资料编制的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 ,分析了基岩露头分布及其反映的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基岩地质图显示渤海湾盆地基底岩层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发育有一系列近EW向、NNE—NE向的褶皱和逆断层等挤压构造变形。基岩露头展布表明渤海湾盆地西部、北部在侏罗纪之前的剥蚀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基岩地层形成的区域褶皱轴向及各亚构造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接触关系反映出在下—中三叠统沉积之后至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前的某个“关键时刻”渤海湾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变革 ,导致早期的近EW向构造被NNE—NE向构造替代。而从区域应力体制来看 ,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后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构造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
- 漆家福杨桥陆克政周建勋王子煜
- 关键词: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渤海湾盆地
- 渤海湾地区的中生代盆地构造概论被引量:134
- 2003年
- 根据 1∶5 0万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区基岩地质图揭示的残留中生代地层的分布及构造变形特征 ,渤海湾地区的中生代盆地可以分为 5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盆地为克拉通内部大型坳陷盆地 ,其中晚三叠世盆地仅分布在渤海湾西南部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分布于印支运动形成的向斜坳陷核部 ,属于压陷挠曲型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分布广泛 ,属于裂陷盆地 ;晚白垩世盆地属于后裂陷阶段的坳陷盆地。这些盆地受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影响而发生反转。印支运动在渤海湾地区的东、西部的表现有明显差异。西部变形弱、以近EW向宽缓褶皱变形为主 ,东部变形强、并叠加了NE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变形。早燕山运动使渤海湾地区形成宽缓的大型NE向褶皱变形 ,并使早—中侏罗世盆地发生反转和逆冲断层变形 ;中、晚燕山运动基本没有在渤海湾地区形成褶皱构造变形 ,而是表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和晚白垩世盆地的区域性反转隆升。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后 ,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格局发生基本变革 ,进入以裂陷盆地为主的构造演化时期。
- 漆家福于福生陆克政周建勋王子煜杨桥
-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盆地原型印支运动燕山运动
- 库车坳陷西部中新生代地层岩石物理和力学性质被引量:18
- 2002年
- 通过采集库车坳陷西部中、新生代地层岩石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岩石力学参数 ,表明盐岩、石膏的密度小于砾岩、砂岩和泥岩 ,石盐和石膏的单轴抗压强度远小于砂岩甚至泥岩 ,石盐和石膏的弹性模量明显小于砂岩和泥岩 ,石盐的泊松比远高于砂岩和泥岩 .这些特征表明 ,盐 (膏 )岩的力学行为属于软弱层 ,在应力作用 (压或重力作用 )极易发生塑性变形 .
- 王子煜
- 关键词:中新生代盐岩岩石力学性质应力作用单轴抗压强度
-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大型盐推覆构造被引量:75
- 2004年
-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系列盐相关构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盐推覆构造。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遥感资料和钻井资料揭示,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西秋立塔克山发育大型盐推覆构造,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并略呈往西南凸出的弧形展布,沿走向延伸超过200km,由北往南逆冲推覆距离达30km以上。主断层沿古新统-始新统盐岩层发育,外来推覆体由古新统-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第四系盐上层序组成,表现为受断层控制的单面山,逆冲推覆在原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之上。地质分析和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末期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阶段,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不均匀推覆作用,在盐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逆冲推覆距离、冲断层产状、外来岩系和原地岩系的叠置关系以及盐相关构造的发育都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走向上分段性特点。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受区域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控制。
- 汤良杰金之钧贾承造皮学军陈书平谢会文王子煜
- 关键词:推覆构造褶皱地层层序
- 库车坳陷断层控制下的盐岩塑性流动及对上覆地层构造影响的沙箱模拟被引量:22
- 2002年
-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秋背斜为模拟的实际构造样式,采集新生界岩石样品和盐岩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岩石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等)。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凡士林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采用双侧挤压模型,对断层控制下的盐岩塑性流动及其对上覆地层构造的影响进行沙箱模拟。实验结果表明:a)库车坳陷北秋背斜型的构造样式是由于下伏盐岩在断层控制下塑性流动而形成的,盐岩的塑性流动和上覆盖层构造的形成与构造作用的时间和速率关系密切,快速、短时间作用下表现为脆性,缓慢、长时间作用下表现为塑性;b)断层边界产状是控制盐岩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c)盐岩厚度变化受塑性流动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盐岩内部存在复杂的构造变形;d)盐-岩相互作用并不完全协调,边界有"脱空"现象;e)下伏岩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影响和控制着上覆岩层构造的发育,尽管上覆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可能是一致的。
- 王子煜
- 关键词:断层控制盐岩塑性流动岩石力学性质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
- 泌阳凹陷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4年
- 根据地层层序特征 ,叠加在东秦岭造山带之上的泌阳凹陷伸展作用可以划分出 6个伸展作用幕。核二段沉积前泌阳凹陷以北东—南西向的伸展作用为主 ,构造变形受以正断层为主兼具左旋走滑分量的唐河—栗园断裂控制。核二段沉积期——廖庄组沉积末期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 ,以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为主 ,构造变形主要受以正断层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的泌阳—栗园断裂控制。断裂活动引起上盘构造变形 ,对先成构造进行改造。廖庄组沉积末期发生区域性的隆升作用 ,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导致边界断裂上盘发生断块掀斜 ,地层遭受强烈剥蚀。核二段沉积以来尤其是廖庄组沉积末期 ,受北西—南东向不均匀伸展作用的影响 。
- 王子煜漆家福张永华
- 关键词:新生代地层层序地质构造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