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奥

作品数:21 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土壤
  • 6篇微生物
  • 5篇DGGE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紫色土
  • 4篇细菌多样性
  • 4篇季节性冻融
  • 3篇农药
  • 3篇农药残留
  • 3篇微生物多样性
  • 3篇污染
  • 2篇冻融
  • 2篇生姜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解酶
  • 2篇土壤温度
  • 2篇土壤细菌
  • 2篇土壤细菌多样...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机构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王奥
  • 19篇杨万勤
  • 14篇吴福忠
  • 8篇谭波
  • 6篇张健
  • 6篇周利强
  • 6篇杨玉莲
  • 5篇林静
  • 5篇简毅
  • 3篇武志超
  • 3篇王旭熙
  • 2篇刘金玲
  • 2篇徐振锋
  • 2篇余胜
  • 2篇刘洋
  • 2篇刘利
  • 1篇张丽
  • 1篇夏磊
  • 1篇石培礼
  • 1篇何伟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解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岷江下游(五通桥段)103个土壤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全部样品中六六六(HCH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500μg.kg-1),大部分样品中滴滴涕(DDT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有机磷农药(OPPs)杀螟硫磷(60.40%)和溴硫磷(55.45%)超标率较高,重金属Cd的地积累指数高达2.79。有机氯农药(OCPs)禁用20a后在区内的降解程度较高,OPPs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是由于农药的无序使用,外源输入是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区内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范围广,复合污染较严重,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简毅杨万勤张健杜波林静王奥周利强
关键词: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季节性冻融对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与生化特性的影响
受季节性冻融影响明显的高山/亚高山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作为不争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必然改变高山/亚高山地区的季节性冻融过程,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态系统地下/地上过程,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施加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是生...
王奥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模拟增温土壤微生物生化特性
文献传递
百草枯对巨桉人工幼林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解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和时效,在施加百草枯后第0、1、2、4、8、15、31d动态采集四川盆地典型巨桉人工幼林表层土壤,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施加百草枯后第1d土壤细菌丰富度显著降低,但在第2d明显增加,随后在第4d和第8d出现一个降低的过程,直至第15d降至最低点,在第31d又显著增加.施用百草枯后明显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但增加了Simpson指数,表明百草枯的施加可使部分细菌减少或丧失,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和较低的丰富度.通过对优势条带的克隆测序,鞘脂杆菌科(Sphingobacteriaceae)和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普遍存在于施加百草枯前后的不同阶段,而施加百草枯后第1d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条带消失,随后均在第2、4和8d出现,但15d后伯克氏菌目、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条带消失,第31dγ-变形菌纲条带仍然缺失.这些结果为更清晰地认识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何伟吴福忠杨万勤王奥武志超赵野逸
关键词:百草枯细菌群落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被引量:20
2012年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冻融特征。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初冻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3582 m、3292 m和3023 m)岷江冷杉林的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其对土壤冻融的响应。土壤冻结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冻融格局显著影响了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但不同土壤酶在不同海拔表现出明显差异。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活性受初冻期冻融循环和温度降低影响显著下降,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上升。3种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冻结期变化不显著,但在融化期随着土壤温度急剧增加经历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后快速降低,且冻结时间最长和冻融循环次数最多的3582 m变化更为显著。此外,海拔和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过氧化物物活性,但对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随海拔差异而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氧化还原酶仍然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受到季节性冻融及其变化的显著影响。
谭波吴福忠杨万勤余胜刘利王奥杨玉莲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亚高山
四川丘陵平原区代表性植物的农药残留特征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丘陵平原区主要植物的农药含量,揭示区内植物农药残留特征,初步筛选吸收农药能力较强的植物和农药含量较少的植物,为该区农林业生产布局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和区内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确定93个样点,采集215个植物样品,植物种类43个,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农药含量,分析农药残留特性,筛选农药含量高和含量低的植物。【结果】有机氯农药(OCP)含量高的植物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149.30μg.kg-1)、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112.99μg.kg-1)、蕉芋(Canna edulis)(88.18μg.kg-1)、甘薯(Ipomoea batatas)(75.90μg.kg-1)和乌泡(Rubus multibracteatus)(999.43μg.kg-1);含量低的植物有榕树(Firmiana simplex)(5.91μg.kg-1)、南瓜(Cucurbita moschata)(1.60μg.kg-1)和柚(Citrus grandis)(1.44μg.kg-1);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三叶草(Medicago sativa)未检测出OCPs。所有植物样品中有机磷农药(OPP)残留量都比较低,只在巨桉(Eucalyptus grandis)(31.22μg.kg-1)、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6.45μg.kg-1)、黄花蒿(Artemisia annua)(43.23μg.kg-1)、甘薯(1.70μg.kg-1)、叶芽南芥(Apium graveolens)(22.90μg.kg-1)、大豆(Glycine max Merr)(49.57μg.kg-1)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4.95μg.kg-1)中被检测出。【结论】农药残留量高的蕉芋、乌泡、山茶和小叶榕可能是很好的富集植物,紫云英、三叶草和血皮菜(Gynura pseudochinabicolor)可能为很好的排异植物。
林静杨万勤张健简毅王奥周利强
关键词:植物农药残留
丘陵平原过渡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及潜在风险被引量:7
2009年
林静杨万勤张健简毅王奥周利强
关键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丘陵平原过渡区土壤农药残留特征及评价——以四川省五通桥区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丘陵平原过渡区土壤农药残留特征,为其农业生产布局及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五通桥区为例,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丘陵平原过渡区103个样点的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10种有机磷农药(OPPs)残留量,利用地统计方法和GIS技术,评价研究区域内的土壤农药残留空间分布特征。【结果】94%的样品中HCH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50~500μg·kg-1),70%的样品中DDTs含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50μg·kg-1)。10种OPPs中杀螟硫磷和溴硫磷超标率最高,检出率分别达到60.40%和55.45%。【结论】区内HCHs和DDTs残留不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安全,OPPs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同功能区、自然乡镇农药残留分布差异较大,岷江两岸以及丘陵/河流冲积平原区之间农药残留分布差异较小。
简毅杨万勤张健林静王奥周利强
关键词:农药残留地统计学
栽植生姜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微生物生物量及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了岷江下游紫色丘陵区玉米+红薯间作、大豆单作、生姜连作、水稻-紫云英轮作等4个典型种植模式下栽植生姜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栽植生姜显著降低了4个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但各种植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玉米+红薯间作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大豆单作与生姜连作模式,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下降幅度明显较高.栽植生姜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下降幅度以玉米+红薯间作模式最大,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最小;土壤转化酶活性在生姜连作模式下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在大豆单作、生姜连作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均显著降低.相对于其他模式,栽植生姜使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下的土壤维持了较高的转化酶和脲酶活性.
王旭熙吴福忠杨万勤王奥
关键词:生姜紫色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水解酶
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对川西亚高山/高山地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以氨单加氧酶基因的α亚基(amoA)为标记,在生长阶段、冻结阶段、融化阶段中的9个关键时期调查了该地区不同森林群落: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PF)、岷江冷杉(A.faxonian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MF)、岷江冷杉次生林(SF)土壤有机层的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的特征。结果表明,3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层中都具有相当数量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均表现出从生长阶段至冻结阶段显著降低,在冻结阶段最低,但冻结阶段后显著增加,在融化阶段为全年最高的趋势。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AOA/AOB)受负积温影响明显。冻结后期3个森林群落土壤负积温最大时,AOA数量明显高于AOB,但其他关键时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结构与群落类型密切相关。高海拔的岷江冷杉林群落土壤有机层表现为AOA>AOB(冻结初期除外),低海拔的岷江冷杉次生林群落中表现为AOB>AOA(冻结后期除外),而岷江冷杉和红桦混交林群落则仅在融冻期和生长季节末期表现为AOB>AOA。这些结果为认识亚高山/高山森林及其相似区域的生态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王奥吴福忠何振华徐振锋刘洋谭波杨万勤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积温
不同种植模式背景下栽植生姜对紫色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解栽植生姜对岷江下游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背景下典型紫色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与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玉米+红薯间作、大豆单作、生姜连作、水稻-紫云英轮作等4种典型种植模式背景下栽植生姜前后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栽种生姜前后DGGE条带数目、位置和亮度差异明显。栽种生姜均降低了各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生姜连作模式背景下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下降幅度最小,但栽植生姜后4种种植模式之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明显增加。DGGE特征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栽植生姜后,土壤细菌中的部分绿弯菌门类群消失,部分硝化螺旋菌门类群仅在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发现、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中出现了短波单胞菌门的细菌。这些结果为了解栽植生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生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王旭熙吴福忠杨万勤罗艺王奥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生姜紫色土DGG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