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善中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建国
  • 6篇建国初期
  • 4篇资产阶级
  • 4篇外交
  • 4篇阶级
  • 4篇国共
  • 3篇一边倒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台湾问题
  • 3篇同盟
  • 3篇中苏
  • 3篇五反
  • 3篇五反运动
  • 3篇共产党
  • 2篇杜鲁门
  • 2篇新中国
  • 2篇镇压
  • 2篇镇压反革命
  • 2篇镇压反革命运...
  • 2篇条约

机构

  • 17篇当代中国研究...

作者

  • 17篇王善中

传媒

  • 7篇党史研究资料
  • 4篇历史教学(下...
  • 2篇党的文献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世界历史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国初期的社会改造被引量:3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及“三反”“五反”运动的同时,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社会改造。 一、整顿社会秩序 人民解放军刚进城时,游民、乞丐、小偷遍及街头,这些人夜宿市民家庭门口,不是打架斗殴,就是入室行窃,人民生活不得安宁。上海药水弄、石灰窑一带由于小偷成群,附近居民甚至流传,“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为此,各地公安机关在民政部门的配合下,分批或一次性地将这些人全部加以收容,然后将这些人送往劳动教养所等地,进行教育、劳动和学习,最后帮助妥善地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生产岗位上。上海至1949年底,收容了1.1万余人,这些人大多遣送到淮北、苏北垦区,进行生产自救;济南一次就收容了乞丐游民3410名,其中大部分被送往原籍劳动。这些人被安置后,城市的街头清静许多,治安趋于安定。
王善中
关键词: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贯彻婚姻法运动社会改造抗美援朝运动
论建国初期的“五反”运动
2003年
王善中
关键词:私营经济资产阶级赎买政策中国共产党
50年代初期的中苏关系述评被引量:1
1996年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确立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如所周知,这是三国背着中国达成的有损于中国权益的协定.根据《雅尔塔协定》精神,苏联于8月14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同国民党政权签署了《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政府同意给予苏联诸多在华权益,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和苏联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美国也扩大了对蒋介石集团的援助,至1946年6月30日,美国战后对蒋援助已达到7.81亿美元,约相当于第二次大战期间对蒋租借及援助总和(2.28亿美元)的3倍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方针不能不采取“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既不反苏,也不反美”
王善中
关键词:中苏关系国民党政权国民党政府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及其政策被引量:7
2001年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层面向现实层面的转变 ,并随之进行了政策调整。
王善中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转变
2001年
建国初期,中国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2月又根据这一方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应当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唯一的、利大于弊的选择。正是因为“一边倒”,新中国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承认,同时也收回了相当部分的苏联在华,特别是在东北的权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作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逐渐感觉到“一边倒”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种种牵制和对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不得不考虑并于五十年代中期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王善中
关键词:外交方针新中国主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社会主义阵营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
2000年
关于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当时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美国长期对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所致。本文不完全同意如上说法。
王善中
关键词:外交方针建国初期学术界
全文增补中
论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2001年
关于1957年的那场反右派斗争,中共中央在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有如下结论:“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近二十年过去了,作为学术研究,承认结论但不应当只停留在结论当中,对结论的认识应当有所深化。
王善中
关键词:反右派斗争党内整风爱国人士发动资产阶级
建国初期三反五反运动述评被引量:4
1993年
一 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进入高潮,军费激增,致使政府财政收支失去平衡。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展经济。当时党和政府采取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特别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发展经济,政府不能不扶植私人工商业,而对于私人资本经济不可克服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简称为“五毒”)的行为,采取了尽量容忍并不过于限制、打击的态度。从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材料来看,直至1951年底,党中央和毛泽东并没有发动一场运动来打击私人工商业的任何意向,这说明政府是从经济发展的大局上去权衡这一问题的,再则对“五毒”的界定,因时因地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相比来说,党中央更为重视自身的清廉,当时贪污、浪费、官僚仁义(时称“三害”)现象在一些党政军部门中已有所抬头。中共中央决定从1951年2月起开始整党,10月,又决定在整党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
王善中
关键词:建国初期三反五反运动工商业民族资产阶级增产节约运动资本家
武训、电影《武训传》及建国初期开展的批判被引量:3
1998年
武训、电影《武训传》及建国初期开展的批判王善中1951年春,电影《武训传》上映,影片赞扬了“武训精神”。不久,该电影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批判,连武训本人也未能幸免。然而,当时那种群众运动式的批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和武训本人的问题,以至于几...
王善中
关键词:《武训传》武训精神建国初期农民战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未能解放台湾?被引量:1
2002年
王善中
关键词:台湾问题军事苏联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