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采油
  • 1篇多级分注
  • 1篇油藏
  • 1篇油藏工程
  • 1篇油藏精细
  • 1篇油藏精细描述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双管
  • 1篇水压
  • 1篇同心双管
  • 1篇注气
  • 1篇注水
  • 1篇注水压力
  • 1篇坐封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技术
  • 1篇解封
  • 1篇井网
  • 1篇开发调整方案
  • 1篇开发井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王其昌
  • 2篇熊英
  • 2篇张家良
  • 2篇倪天禄
  • 1篇王学立
  • 1篇盖旭波
  • 1篇郭树文
  • 1篇季岭
  • 1篇丁长新
  • 1篇宋祖厂
  • 1篇王海滨
  • 1篇夏国朝
  • 1篇李晓良
  • 1篇李长平
  • 1篇柴会理
  • 1篇邬楝
  • 1篇邸宝智
  • 1篇曾晓霞
  • 1篇李志萍
  • 1篇董立印

传媒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圆形和长条形储层连通程度的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开发井网与储层连通程度的关系,通过建立圆形储层和长条形储层连通程度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不同形态储层连通程度的预测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形态储层的连通程度与储层形态和井距有一定的关系。实践表明,这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有利于开发井网的优化。
张家良熊英夏国朝王其昌
关键词:开发井网数学模型
地面多级分注技术在大港南部油田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大港南部油田含油层系多,层间矛盾突出,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和低渗油藏的动用开发程度,先后开展了插入式地面分注工艺技术和同心双管分注工艺技术先导试验,并在南部油田应用了5口井,均取得了良好的分注效果。现场试验证明,采用地面多级分注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南部油田由于井深、注水压力高、油稠、结垢造成的投捞测配难度大的工艺难题,提高了分注配套技术水平。
宋祖厂王其昌盖旭波刘扬邬楝王莹
注气水封隔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注气水封隔器,属于石油工业机械采油领域。封隔器包括支撑组件、锚定组件和弹性密封组件以及坐封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内中心管和外中心管,锚定组件可滑动地套装在外中心管上,弹性密封组件可滑动地套装在外中心管上,且弹...
李长平王其昌刘建峰刘雪光刘恩营柴会理
文献传递
黄骅坳陷复式油气藏稳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李晓良王海滨王学立倪天禄李志萍邸宝智王其昌
该项目综合应用储层三维可视化建模、井间分形预测、微观渗流可视化研究技术;核磁共振及地化指标水淹层定量解释技术,低渗透油藏小井距加密、降压增注技术,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点弱面强、点动面稳、相控注水、投球调剖”综合注水开...
关键词:
开发后期储层孔喉半径变化规律研究及治理对策被引量:6
2006年
不同沉积相带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吸水规律不同,水驱油藏随着注水对储层不断的冲刷改造,储层物性好的沉积相带受注入水改造作用更加明显,导致注水井层间差异逐渐加大。针对开发后期日益加剧的层间矛盾,封堵大孔道强吸水层,启动弱、未动用层,成为开发后期提高注水波及体积,实现层间产量接替的必然选择。由于对强吸水层的大孔道缺乏定量认识,影响了调驱的效果。文中通过油藏渗流规律研究,提出利用注采井组之间的调配见效时间来计算开发后期强吸水储层的孔喉半径,并提供了高渗透条带突进流量的计算方法,对封堵强吸水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家良熊英丁长新王其昌
关键词:孔喉半径
段六拨地区油藏精细描述与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王庆魁季岭吕中锋曾晓霞倪天禄王其昌郭树文董立印周杰毛廷辉
技术说明:1、该项目以构造精细解释为前提,整体上实现构造的统一。2、储层精细评价研究细化储层描述单元:⑴在细化储层描述单元到单砂体的基础上,进行沉积微相特征、微相展布及单砂体分布规律以及微相对储层影响研究;⑵进行储层特征...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工程油藏精细描述开发调整方案采油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