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应乾

作品数:16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陆架
  • 6篇海槽
  • 6篇冲绳海槽
  • 4篇东海陆架
  • 4篇沉积物
  • 3篇地层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古环境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更新世
  • 2篇黑潮
  • 2篇BE
  • 2篇冰期
  • 2篇沉积物物源
  • 2篇冲绳海槽北部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研究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机构

  • 12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6篇熊应乾
  • 11篇刘振夏
  • 6篇余华
  • 5篇石学法
  • 4篇程振波
  • 3篇杜德文
  • 3篇李铁刚
  • 2篇李双林
  • 2篇沈承德
  • 2篇葛淑兰
  • 2篇李巍然
  • 2篇杨永亮
  • 2篇吴永华
  • 2篇孟宪伟
  • 1篇向荣
  • 1篇潘静
  • 1篇王揆洋
  • 1篇李朝新
  • 1篇刘乐军
  • 1篇印萍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的^(10)Be和~9Be记录被引量:7
2007年
文章讨论了南黄海泥质区、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芯中10Be及9Be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并与重金属Pb的分布进行了比较。表层沉积物中的10Be,9Be和Pb三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特征。10Be的分布主要受黑潮及其支流黄海暖流所支配;9Be的分布受黄河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南黄海泥质区;Pb则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琉球群岛附近,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冲绳海槽北部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10Be的沉积通量变化在整体上反映了10Be大气生产率的变化,即地球磁场屏蔽效应的影响。03孔全新世时10Be的沉积通量(1·12×109atoms/cm2ka)基本上等于10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而在末次冰期时平均为4·06×109atoms/cm2ka,高于10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3倍以上。在冲绳海槽由于黑潮的缘故,10Be对气候的变化响应要比极地冰芯的10Be变化响应灵敏的多,对气候变化信号起了放大的作用。冰期时冲绳海槽北部10Be的沉积通量远远高于太平洋大洋海区,充分反映了黑潮的传送带作用和边缘海的聚焦沉积作用,并表明末次冰期时在千年尺度上黑潮仍流经冲绳海槽,且强度并未减弱。10Be的通量在新仙女木时降到整个岩芯所跨时期的最低点,甚至低于10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因此推测在新仙女木事件时,黑潮的变动特别大,有可能改向或断流。
杨永亮刘振夏沈承德石学法李铁刚徐清潘静程振波熊应乾H.Matsuzaki
关键词:铍同位素沉积物冲绳海槽北部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古海洋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5年
余华李巍然刘振夏金秉福熊应乾
关键词: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年代地层学古气候古海洋事件
东海和凯尔特海潮流沙脊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东海潮流沙脊与凯尔特海沙脊均为开阔陆架上的大型深水沙脊,它们都形成在冰后期海面上升时期。目前仍然经受现代潮流和风暴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处于活动沙脊和衰亡沙脊之间的发育过程,属于准活动沙脊。与东海比较,凯尔特海的动力作用更强。东海沙脊横剖面大多呈向西南方向倾斜的前积层理,偶见波浪侵蚀面,反映以潮流作用为主形成的沙脊内部结构的特点;凯尔特海沙脊剖面呈现复杂的交错层理,内部有较多的波浪侵蚀面,这是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沙脊内部结构的特点。
刘振夏余华熊应乾李朝新
关键词:潮流沙脊
冲绳海槽DGKS9603孔细粒沉积物元素组合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04年
通过对冲绳海槽DGKS9603孔柱样高密度取样,提取样品中小于2μm的黏土粒级组分,利用ICP-AES进行常、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后,再经多种方法处理数据,发现该孔沉积物物源时段分明:距今45~43ka以生物源作用为主,距今43~41ka以火山作用为主,距今41 0~11 2ka以陆源作用为主,距今11 2~0 0ka以生物源作用为主.元素和氧化物含量的垂向变化主要受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影响.DGKS9603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清晰地记录了E3,YD,H1,LGM,H2,H3,H5七次变冷事件,并表明该孔很可能受到了A,B,C三次火山事件的影响.
熊应乾刘振夏
关键词:冲绳海槽数据处理沉积物物源
末次冰期及全新世冲绳海槽东部Z14-6孔的^(10)Be记录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讨论了末次冰期及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偏东处的沉积物岩芯Z14-6中^(10)Be的历史记录,并与冲绳海槽北部钻孔DGKS9603的^(10)Be记录进行对比。重力柱状岩芯Z14-6取于冲绳海槽水下739m(27°07′N,127°27′E),全长8.96m。选取了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和全新世的层段(2~175cm,年代跨度为0.37~29.3kaB.P.)中12个层位,利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了^(10)Be的含量。Z14-6孔^(10)Be的平均含量为6.10×10~8 atoms/g,最高值(8.71×10~8atoms/g)出现在6.3kaB.P.层位,末次冰期^(10)Be含量总体上处于低值。与DGKS9603孔(28°08.869′N,127°16.238′E;水深1100m,岩芯长585cm)的数据比较,Z14-6孔中^(10)Be含量普遍较低。Z14-6孔的^(10)Be沉积通量平均值为1.04×10~9 atoms/cm^2·ka,最高值(1.36×10~9 atoms/cm^2·ka)出现在6.3kaB.P.层位,最低值(6.45×10~8 atoms/cm^2·ka)出现在9.27kaB.P.层位。Z14-6孔所处水深较浅,黑潮流在末次冰期时并未流经Z14-6孔海区,所以其^(10)Be沉积通量只相当于^(10)Be的大气平均生产率(1.21×10~9 atoms/cm^2·ka)。Z14-6孔中^(10)Be沉积通量降低可能与几个低温事件有关,Z14-6孔在约3kaB.P.和9kaB.P.存在^(10)Be通量减弱现象,因此推测黑潮产生较大变动。Z14-6孔在全新世一些时段的^(10)Be沉积通量峰值显著高于末次冰期时的沉积通量峰值,表明当时黑潮对该海域已发生影响。
杨永亮刘振夏沈承德李铁刚石学法程振波熊应乾
东海北部外陆架EY02-1孔磁性地层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对长达70.20 m的东海浅钻EY02-1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分析,证明沉积物的载磁矿物主要为低矫顽力的磁铁矿,磁性地层揭示了发生于9.62-8.58 m的磁极性事件,结合钻孔上部的AMS14C测年证明它为全新世初期的哥德堡磁极性漂移,线性外推的时间是距今12 681-10 206 Ma,为全新世开始时地磁场是否发生过短期的磁极性漂移提供了新证据;与东海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地震剖面以及典型钻孔(中法联合东海地震调查和DZQ4钻孔)对比还揭示,在中更新世地层中也出现过两次磁倾角变化。在钻孔中下部54.00-50.94 m(2271—2151号样品)出现一段磁倾角变小甚至变成负值,但是由于该段沉积物以粗颗粒的砂为主并且负向样品并不连续,依据研究的标准不作为反磁极性事件。第二个比较连续的负向样品段出现在最底部70.20-64.31 m。虽然研究区域内不乏揭示中更新统地层的地震剖面,但至今没有足够长的钻孔在时间上予以佐证。根据东海地震相对比和沉积物中海侵和海退旋回的不同特征以及布容期以来报道的反磁极性事件发生的时间来推测下部地层的时代归属。由于钻孔最底部的沉积主要是粗颗粒的粉砂质砂和细砂,同时钻孔也穿透了倒数第二冰期的杂乱地震相地层和其下的平行透明海相层,所以推测下部的倒转可能为发生在MIS8晚期的CR0反磁极性事件(距今265-255 ka)。
葛淑兰石学法吴永华熊应乾韩贻兵唐保根
关键词:东海外陆架磁性地层
冲绳海槽DGKS9603柱样中粘土粒级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
该论文通过对冲绳海槽DGKS9603孔柱状样的粘土粒级沉积物高密度取样后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和利用ICP-AES进行沉积物的常、微量组分分析,利用常微量元素的高分辨率结果探讨5万年以来冲绳海槽的物源及其变化,并对这种变化与...
熊应乾
关键词:冲绳海槽地球化学古环境
文献传递
东海陆架晚更新世大型水下三角洲物质来源判析
刘振夏熊应乾余华
采用数理统计,微量元素比值三角图和二维散点图,运用综合分析判别的方法判断东海北部柱样DGKS9617和东海东北部钻孔EA01物质来源。首先,在综合分析黄河和长江物质在化学元素成份的区别、特征矿物、主要矿物的差异基础上,确...
关键词:
关键词:东海陆架水下三角洲晚更新世
中法合作东海沉积地层和古环境研究
刘振夏李培英吕厚远李铁刚程振波夏东兴孟宪伟王揆洋蔡德陵印萍熊应乾李珍刘乐军王湘琴
东海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全球气候冷暖变化所导致的海面升降直接相关,冰期、间冰期的陆、海交替沉积地层在东海外陆架保存完好,可将该层作为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对比的标志层。末次冰期以来东海有YD和5个Heinrich事件,反映短尺度...
关键词:
关键词:沉积地层古环境
黄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粒度效应被引量:53
2003年
分析了最近在南黄海获取的283个站位的表面沉积物样品,获取了粒度、元素含量等多项指标。对粒级含量、元素含量做了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非所有元素分布都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具有粒度效应的元素不受所有粒级控制;元素含量与各粒级的含量呈"\"、"/"、"N"、反"N"4种关系。这些发现对剔除元素分布的粒度效应,为利用元素分布来识别沉积物物源提供了基础性认识。
杜德文石学法孟宪伟程振波陈志华熊应乾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