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立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多糖
  • 3篇棉花
  • 3篇病菌
  • 3篇粗多糖
  • 2篇炭疽
  • 2篇炭疽病
  • 2篇孢子
  • 2篇纤维素分解
  • 2篇纤维素分解菌
  • 2篇棉秆
  • 2篇棉花黄萎菌
  • 2篇黄萎病
  • 2篇黄萎病菌
  • 2篇黄萎菌
  • 2篇激活蛋白
  • 2篇分解菌
  • 2篇高粱
  • 2篇白灵侧耳
  • 2篇侧耳

机构

  • 14篇塔里木大学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17篇滕立平
  • 4篇李艳宾
  • 4篇曾红
  • 4篇周忠波
  • 3篇张琴
  • 2篇温嘉伟
  • 2篇高洁
  • 2篇谭笑
  • 2篇于林
  • 1篇李玉
  • 1篇李莉
  • 1篇杨明禄
  • 1篇路杨
  • 1篇陈小飞
  • 1篇鲁乃增
  • 1篇刘艳萍
  • 1篇孟庆艳
  • 1篇段黄金
  • 1篇李启云
  • 1篇王兰

传媒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菌物研究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株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被引量:3
2016年
为获得具有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棉杆促腐菌剂,进行棉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棉杆纤维素分解菌SJ-3,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到69.1 U/mL,滤纸酶活(FPase)达到48.5U/mL。该菌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到24.7%、23.1%。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较高的发酵液浓度能增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最高抑制率为21.6%,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较弱,最高抑制率仅为6.2%;发酵液对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分别达到32.2%、21.4%。经鉴定,菌株SJ-3为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
李艳宾张琴滕立平刘占文
关键词:棉杆纤维素分解菌棉花黄萎菌拮抗
一种氟乐灵微囊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氟乐灵微囊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氟乐灵微囊粒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氟乐灵12~30份,溶剂15~25份,脲醛树脂17~28份,乳化剂7~10份,分散剂2~3份,抗冻剂0.5~1份,粘度调节剂0.5~1份,紫外光...
董红强熊仁次杨明禄朱天生滕立平陈小飞
文献传递
白灵侧耳(白灵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白灵菇是与杏鲍菇亲缘关系相近的侧耳属食用菌新品种,也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大型珍稀食用菌品种。文中通过生物学特性、交配型基因、杂交育种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白灵侧耳杂交育种方面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了通过杂交育种综合优异性状,去除不利性状培育出更好的蘑菇新品种的可能性,为探讨及研发白灵菇杂交育种及其多倍化材料在生物学进化上的保守性提供理论参考,为解决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谭笑滕立平路杨李莉李慧温嘉伟李玉
关键词:白灵侧耳杂交育种
裂盖马鞍菌粗多糖脱蛋白质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脱除蛋白质是真菌多糖纯化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优化裂盖马鞍菌多糖脱蛋白质工艺,采用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对其多糖进行蛋白质脱除,通过比较2种方法处理后的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来确定最佳的脱蛋白质方法。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脱除蛋白质效果最佳,其最佳工艺为三氯乙酸质量浓度50g/L、三氯乙酸与粗多糖体积比1∶1、振荡时间40min、静置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92.37%,多糖损失率为16.91%。
滕立平曾红汪河滨孟庆艳周忠波
关键词:多糖
一种微生物菌剂田间撒施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田间撒施装置,包括出料仓、播料旋盘和放料底板,所述出料仓右端设有储料仓,所述出料仓底部设有放料底板,所述放料底板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控料拉板,所述放料底板上设有多个投料孔,所述控料拉...
曾红杨生强李艳宾滕立平
文献传递
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沙生柽柳休眠茎尖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采用包埋玻璃化法,对沙生柽柳休眠茎尖成功地进行冷冻保存。[方法]将沙生柽柳休眠茎尖包埋在含3%褐藻酸钙的胶球中,研究了预培养中蔗糖浓度、培养时间和不同玻璃化保护液处理的时间对沙生柽柳休眠茎尖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含沙生柽柳茎尖的胶球在0.8mol/L蔗糖溶液中培养24h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胶球经玻璃化保护液[40%甘油+45%(0.4mol/L)蔗糖+10%聚乙二醇(分子量4000)+5%二甲基亚砜]在25℃处理20min可以明显提高存活率,在优化条件下存活率可高达48.3%。[结论]蔗糖浓度和预培养时间是决定沙生柽柳茎尖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刘艳萍滕立平段黄金鲁乃增王高辉
关键词:超低温保存
一株棉秆纤维素分解真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从棉秆腐解物中筛选得到的高效棉秆分解真菌SJ-1进行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的研究。【方法】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并以Lineweaver-Burk作图法测定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结果】该菌株CMCase和FPase的最适反应温度在50~60℃,最适pH为7.0,有较好的耐高温及耐碱能力。K+、Fe2+对酶活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Cu2+、Mg2+、Ca2+、Al3+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Al3+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Cu2+对FPase抑制较强,Mn2+对FPase有激活作用而对CMCase有抑制作用,Zn2+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以CMC-Na做底物时酶反应的Km为2.69 mg/mL,Vmax为0.53 mg/(mL.min)。【结论】菌株SJ-1的纤维素酶性质较为优良,为进一步进行菌株的选育与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白宝伟张琴滕立平杨瑛李艳宾
关键词:棉秆腐解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酶酶学性质
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的提取及其对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索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对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的提取及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从感染枯萎病的棉花组织中分离培养棉花枯萎病菌,置于不同温度下以不同转速进行培养,获得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6℃、200r/min、72h,菌丝干质量可达3.611g,为大量提取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奠定了基础。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激活蛋白进行提取后,电泳检测发现,在分子量为51kD附近有一条较为集中的电泳谱带。用激活蛋白1 000倍、1 500倍、2 000倍稀释液分别处理2个棉花品种(新陆中7号、新陆中32号)的种子,以清水作对照,检测激活蛋白对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蛋白能够提高2种棉花种子的发芽率、促进胚根生长,其中稀释1 500倍时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分别为:新陆中7号发芽率90%,胚根长6.04cm,胚根鲜质量85.78mg,胚根干质量8.89mg;新陆中32号发芽率85%,胚根长5.12cm,胚根鲜质量77.41mg,胚根干质量8.56mg。表明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具有高效的诱导激活活性,为研制低成本的蛋白生物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滕立平王兰但红霞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种子发芽生物防治
利用ITS-RFLP标记辅助筛选白灵侧耳与杏鲍菇杂交菌株被引量:3
2017年
为提高白灵侧耳菌株、杏鲍菇菌株及其杂交菌株筛选效率及鉴定的准确性,利用ITS-RFLP标记辅助单核杂交技术对白灵侧耳与杏鲍菇的杂交菌株进行了筛选.对5份白灵菇菌株和4份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种间配对杂交,根据亲本菌株交配型将其分成7个组合进行杂交.结果表明:9份亲本材料共具有6个A因子和7个B因子.利用该技术对杂交处理后的菌株样品进行筛选,获得了3份杂交菌株11D、53D、70D,其中杂交菌株11D与53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相比较差异显著;杂交菌株70D的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XB130DB相比较差异显著,而与亲本菌株BL130DB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不显著.
谭笑滕立平滕星凤鹏杨大海李启云温嘉伟
关键词:分子标记杂交菌株交配型
高粱炭疽病重要流行环节研究Ⅰ.孢子萌发侵染、潜育显症和病斑扩展被引量:5
2011年
高粱炭疽病菌孢子侵入率受叶面保湿时间影响,一般孢子在接触叶面结水后1 h开始萌发,3 h后形成附着胞,13 h后开始侵入,已萌发的孢子经12 h干燥后完全丧失存活能力。高粱炭疽病的潜育期大概为3~4 d,分生孢子盘形成的时间为7 d。高粱植株上病斑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遇雨后晴天病斑增长加剧;单个病斑的面积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氮、磷、钾肥对病斑的扩展影响较小。
滕立平于林高洁
关键词:高粱炭疽病孢子病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