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木荣

作品数:46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肿瘤
  • 14篇骨折
  • 8篇肉瘤
  • 8篇细胞
  • 8篇骨肉瘤
  • 8篇骨肿瘤
  • 7篇手术
  • 7篇切除
  • 7篇钢板
  • 6篇关节
  • 5篇远端
  • 5篇椎体
  • 5篇肱骨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皮瓣
  • 4篇肿瘤切除
  • 4篇椎体后凸
  • 4篇椎体后凸成形
  • 4篇椎体后凸成形...
  • 4篇胫骨

机构

  • 2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5篇济南军区总医...
  • 10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46篇游木荣
  • 25篇荆珏华
  • 23篇田大胜
  • 17篇许新忠
  • 16篇钱军
  • 16篇周云
  • 15篇吕浩
  • 14篇于秀淳
  • 11篇陈磊
  • 11篇张积森
  • 10篇俞光荣
  • 10篇刘晓平
  • 7篇姚运峰
  • 7篇荆志振
  • 6篇詹俊锋
  • 5篇汤健
  • 5篇杜秀敏
  • 4篇陈博
  • 4篇朱斌
  • 4篇丁祖泉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3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固定支架519枚固定针植入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介绍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植入过程中的手术细节,减少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植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植入的519枚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治疗不同部位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髓炎病例107例,注意手术细节和术后的护理,探究减少外固定针感染的方法。结果 519枚外固定针均顺利植入,10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无外固定针松动病例,无固定针断裂病例,无医源性骨折发生,无医源性神经肌腱损伤。固定针钉道口出现渗液18例,股骨7例,胫骨6例,跟骨2例,掌骨2例,肱骨1例,加强局部伤口护理,每天碘伏滴注三次,清除钉道口血痂等异物,渗液均得到控制。2例出现流脓,为骨髓炎患者,经抗感染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结论注意外固定针植入时的细节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外固针的松动以及钉道口感染的发生,外固定支架的使用牢固可靠。
许新忠荆珏华张积森周云田大胜钱军游木荣詹俊锋汤健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植入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腓骨重建骨盆环的应变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重建骨盆环的应变。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例,按照Ennecking对骨盆肿瘤Ⅱ型切除标准行髋臼周围切除,行腓骨重建骨盆环;双足站立位,在0~500N垂直分级载荷下,采用应变片及应变花对重建后骨盆关键部位的应变进行检测,并和正常骨盆各对应点的应变值进行对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建骨盆各测点应变变化较大。在双足站立位,500N垂直载荷下,重建侧骨盆之骶块最大主应变明显小于完整骨盆(P〈0.05);而健侧髋臼弓状线应变稍增大;双侧耻骨上支应变绝对值增大、由正常状态下的压应变变为拉应变。结论利用人体双足站立位髋臼周围肿瘤Ⅱ型切除腓骨重建骨盆环的生物力学模型进行检测;用腓骨重建的骨盆具有与正常骨盆相似的应变,但不能完全恢复骨盆正常的应力传导功能。
游木荣俞光荣贾永伟荆志振李兵陈博丁祖泉
关键词:髋臼骨肿瘤主应变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手术的仿真建模方法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一套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及其内固定系统的精确、快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将第三腰椎至股骨中段及内固定系统行CT扫描后导入医学有限元建模软件Simpleware中处理,用可视化装配法生成含内固定系统的骨盆环STL模型,然后经Geomagic软件修补优化后生成实体模型,并对模型的几何精度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导入Abaqus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生成重建手术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韧带在内的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手术的有限元模型。模型有较高几何相似性及力学相似性。结论椎弓根钉棒重建法较理想的代偿了缺损区的力传导途径,术后骨盆结构完整,力学响应稳定;可视化装配法简化了含有复杂内固定器系统的有限元建模过程,高精度的逆向工程软件和优化操作保证了模型的精确度。
陈博丁祖泉游木荣俞光荣
关键词:髋臼周围肿瘤可视化装配
腓骨钩钢板治疗踝部骨折12例近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腓骨钩钢板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br>  方法:12例踝部骨折中外踝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腓骨解剖型带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外踝骨折治疗后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外露、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
张积森荆珏华许新忠田大胜周云游木荣詹俊峰姚运峰
关键词:踝部骨折腓骨远端骨折近期疗效
酒精灭活再植术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酒精灭活再植术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所治疗并获得随访的 2 0例患者 ,总结临床治疗结果和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对 1 8只兔股骨远端行酒精灭活再植术 ,通过大体标本、影像学、组织学和电镜 ,观察酒精灭活再植术对关节软骨的影响。结果  2 0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 ,复发 2例 ;灭活骨骨折 3例 ;切口延迟愈合 3例 ;迟发性切口感染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45 %。肺转移 5例 ,死亡 4例。影像学观察发现灭活骨与截骨断端处可以愈合 ,随着时间的延长 ,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仅为 1 0 %。实验研究发现术后 8周时 ,灭活骨与截骨断端处已有大量骨痂形成 ;术后 1 2周时 ,骨断端处愈合。组织学和电镜观察发现关节软骨逐步失去正常结构。结论 从保留肢体的功能角度而言 ,酒精灭活再植术是一种并非理想的保肢重建方式。
于秀淳刘晓平周银李开华宋若先游木荣
关键词:灭活再植术膝关节切口延迟愈合关节功能评价骨痂形成
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1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动物双侧后肢内侧分别建立4cm×3cm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n=10)和顺行岛状皮瓣模型(n=10),血管蒂长3cm。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皮瓣制备后注射已标记的RBC悬液5μL;对侧为对照组,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顺行和逆行皮瓣分成两组,即顺行皮瓣组和逆行皮瓣组,每组10个;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每亚组5个皮瓣。注射示踪剂5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取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μ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染色,另1张不染色直接压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标记的RBC阳性率在99%以上,荧光强度均≥103;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RBC呈均匀分布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实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顺行岛状皮瓣组荧光主要分布在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逆行岛状皮瓣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结论荧光示踪剂可用于静脉回流研究,顺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回流;逆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式途径"回流。
荆志振俞光荣王栋游木荣张世民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3年
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是其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并在远隔器官形成转移灶.它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间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黏附、迁移和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行为.其中,细胞黏附参与整个过程并起重要作用.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是一大类黏附分子(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s).在近几年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中,CAM倍受重视. CAM是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的一类黏附物质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异源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使不同细胞间的相互效应得以实现,形成肿瘤浸润和转移[1].CAMs主要包括钙黏附素家族、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其他黏附分子(如CD44)等五大类,通过自身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影响着肿瘤细胞的侵袭表型[2].
游木荣于秀淳
关键词:细胞黏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骨肉瘤肿瘤转移免疫球蛋白
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肩关节的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肿瘤类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骨肉瘤、浆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化疗。术后6个月采用MST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1例失访,17例获随访,时间10~96(52.8±8.4)个月。死亡4例,复发1例,肩关节半脱位2例。肩关节MSTS功能评分为9~27(18.6±3.5)分,其中优8例,良5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13/17。结论应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上段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游木荣荆珏华田大胜钱军吕浩许新忠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
细胞黏附分子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肉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CD4 4v6和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 2P和CD4 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 ,并与骨软骨瘤 (n =1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 ,CD4 4v6及CD6 2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 (P <0 .0 0 1) ,ⅡB期、Ⅲ期和ⅡA期之间CD4 4v6和CD6 2P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6 2P和CD4 4v6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736 ;P =0 .0 0 0 )。【结论】CD6 2P和CD4 4v6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和预测骨肉瘤转移潜能的指标。CD6 2P和CD4
游木荣刘晓平于秀淳杜秀敏
关键词:肿瘤转移细胞黏着分子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可行性。方法在有效大剂量化疗保护下对2例儿童骨肉瘤患者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行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及软骨各层厚度的测量。结果2例患者分别随访36个月和40个月,无复发转移,膝关节屈曲100°和110°。患肢较对侧短1.0cm和1.2cm。实验研究发现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灭活骨与保留的骨骺、灭活骨与截骨断端间术后8周即愈合;保留骨骺软骨钙化层的厚度随时间逐渐增厚,较正常薄;关节软骨面基本保持了正常的形态和结构。结论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为儿童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新的保肢手术方法。
于秀淳刘晓平蔡锦方李开华游木荣
关键词:骨肉瘤保肢术骨骺再植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