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仲明

作品数:154 被引量:2,269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51篇生物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9篇黄土丘陵
  • 46篇植被
  • 45篇土壤
  • 36篇丘陵区
  • 36篇流域
  • 36篇黄土丘陵区
  • 32篇延河流域
  • 32篇河流域
  • 28篇植物
  • 22篇退耕
  • 20篇丘陵
  • 20篇黄土高原
  • 18篇群落
  • 18篇物种
  • 18篇耕地
  • 18篇沟壑
  • 16篇丘陵沟壑区
  • 14篇土地利用
  • 14篇土壤水
  • 13篇植被恢复

机构

  • 130篇西北农林科技...
  • 85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京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榆林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魁北克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武警工程学院
  • 1篇浙江同济科技...

作者

  • 154篇温仲明
  • 53篇焦峰
  • 24篇李锐
  • 24篇杨勤科
  • 23篇焦菊英
  • 16篇王飞
  • 14篇卜耀军
  • 13篇赫晓慧
  • 10篇张晓萍
  • 10篇刘洋洋
  • 6篇马祥华
  • 6篇张伟
  • 6篇王红霞
  • 6篇郭茹
  • 5篇丁曼
  • 5篇郑颖
  • 5篇从怀军
  • 5篇张志新
  • 5篇苗连朋
  • 5篇白文娟

传媒

  • 3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7篇生态学报
  • 1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西北林学院学...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草地学报
  • 7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草业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年份

  • 12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30篇2005
  • 6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河流域植物叶性状间关系及其在不同植被带的表达被引量:17
2015年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6种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分析这些性状及其关系随环境梯度的变化,以了解该区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植物比叶面积(SLA)与叶组织密度(LTD)、叶片单位面积氮和磷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位质量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的尺度关系和生存对策在不同植被带不同,典型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植物LTD-SLA的尺度依赖关系比森林带植物的强,而森林带植物叶片单位面积N、P含量与SLA、LTD间的尺度关系较草原带更明显,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发生了位移.在干旱贫瘠的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植物以防御和抗胁迫策略为主,而在环境条件相对湿润、富养的森林带植物以快速生长和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为主.
郭茹温仲明王红霞戚德辉
关键词:叶性状植被带
黄土丘陵县域尺度整体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38
2005年
以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利用GIS和统计分析相结合,选取景观优势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和平均景观斑块分维等指标,对黄土丘陵区安塞县景观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对各种景观类型的优势度的影响十分显著,集中体现在坡耕地和荒坡地上,二者面积之和达到总面积的73.12 %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增强,景观破碎度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斑块形状受地貌形态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集中体现在有林地和荒坡地上,其形状指数值大于其它景观类型;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平均斑块分维数总体趋势呈缓慢上升。这些结果表明,安塞县目前的景观格局极不合理,不利于安塞县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焦峰温仲明王飞张晓萍杨勤科李锐
关键词:土地利用图地貌形态斑块面积有林地
陕北黄土高原刺槐植物功能性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0
2013年
为阐明刺槐植物功能性状在黄土高原不同环境下的变异规律,探明刺槐对黄土高原环境的适应策略,对陕西省境内从中部向北的14个县(市、区)的刺槐植物功能性状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生境刺槐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刺槐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气象因子对刺槐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叶氮含量(LNC)、根组织密度(RTD)和根氮含量(RNC)在各采样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他8个性状在各采样点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2)刺槐植物功能性状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比叶面积(SLA)与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和比根长(SRL)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根磷含量(RPC)与叶磷含量(LPC)和比根长(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组织密度(RTD)与比根长(SRL)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象因子对刺槐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刺槐植物功能性状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年均降水量(MAP)、年均温度(MAT)和年日照时数(ASR)。
宋光温仲明郑颖丁曼
关键词:刺槐黄土高原气象因子
时间尺度上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8
2022年
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但较少关注时间尺度上二者的关系。本研究以宁夏云雾山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40年的定位观测试验,利用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作为物种多样性的衡量指标,地上生物量作为地上生产力的衡量指标,通过局部加权回归(Loess)、一般线性模型(GLM)等分析方法,检验物种丰富度、植物多度和地上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40年,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单峰”状,即演替前期(1982—1993)上升、演替中期(1994—2011)相对平缓,演替后期(2012—2021)下降的变化模式,而植物多度则整体呈上升趋势。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多度-地上生物量之间均表现为“单峰”关系;物种丰富度与植物多度之间则表现为“倒单峰”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因演替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杨雪晏昕辉李美慧拓行行张博温仲明温仲明
关键词: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
延河流域6种草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来源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以延河流域中阿尔泰狗娃花、茭蒿、铁杆蒿、白羊草、大针茅、长芒草6种常见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的10种易于测量且能反映生存策略的功能性状,包括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比根长(SRL)、根组织密度(RTD)、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氮磷比(LNP)、根氮含量(RNC)、根磷含量(RPC)、根氮磷比(RNP),结合植物遗传背景和环境数据,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了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来源。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条件下,除了叶组织密度LTD这一植物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功能性状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菊科的SLA,LNC,LPC,RNC,RNP显著高于禾本科,SRL显著低于禾本科。(2)植物物种和气候变化是性状变异主要来源,对研究的8个性状变异来源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名,物种>年均降雨量>年均蒸发量>年均温度>坡度>坡位>海拔>坡向。(3)不同物种根据自身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耐受性,在环境变化时调节自身性状的表达,以产生相应的生存策略。
曾鸿文温仲明陶宇张静朱朵菊
关键词:功能性状性状变异
基于TM遥感影像的陕北黄土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提取被引量:12
2009年
根据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的概念,以TM影像为信息源,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陕北黄土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区,Cs能更好地描述植被群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与绿度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黄度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衰败指数NDSVI、归一化耕作指数NDTI)等单一的遥感植被指数虽然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但用绿度与黄度植被指数相结合可综合反映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能较好地克服单一指数在描述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中的不足;MSAVI、NDTI分别是基于遥感影像提取Cs较为理想的绿度和黄度植被指数;根据群落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推算区域尺度上的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是可行的,但由于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的差异,要使该方法在其他地区适用,仍需开展相应的率定和验证工作.
雷婉宁温仲明
关键词:植被指数植被覆盖水土流失植被结构
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产流产沙响应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探索合适的植被参数用于评估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我们在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构建了植被盖度相近但结构不同的试验小区,并测量了每个小区中优势种的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等功能性状,并根据测得的性状数据,计算了群落功能丰富度指数(FR_(ic))、群落功能均匀度指数(FE_(ve))和群落功能离散度指数(FD_(iv))3种功能多样性指数。依据样方调查结果计算了不同小区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3物种多样性指数。并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将雨强固定在120 mm/h,降雨历时30 min。对不同小区的产流时间、产流产沙总量及其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结束产流时间随着群落功能丰富度指数(FR_(ic))的增大而逐渐减小;(2)在3个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中,坡面产流总量只与群落功能丰富度指数(FR_(ic))有线性的响应关系;(3)通过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比较,群落功能丰富度指数(FR_(ic))回归结果的R^2>0.5,其他指数结果的R2均在0.01左右,功能多样性指数比物种多样性指数响应敏感,能更好地反映群落水土保持效益。
陶宇温仲明朱朵菊曾鸿文张静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黄土丘陵沟壑区模拟降雨产流产沙
基于GIS与神经网络的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土壤水分不足是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受外界气象因子、土地利用与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本研究利用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建立了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多个因子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后对整个流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表明应用GIS与BP神经网络研究区域复杂地形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是可行的。
赫晓慧温仲明焦锋杨勤科李锐
关键词:BP神经网络GIS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土地结构被引量:33
2004年
从土地类型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入手,对安塞县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类型以梁坡和沟坡地为主,二者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 53%;土地总体质量不佳,质量最好的川、沟台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 61%;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镶嵌状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土地利用率高,开发潜力小: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 02%,林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4 90%,其中郁闭度>35%的天然林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9 31%;牧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1 39%,而90%以上牧草地覆盖率都小于30%。反映出安塞县土地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急需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和调整,以保证其土地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焦峰温仲明石辉王飞张晓萍杨勤科李锐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20
2003年
通过对典型黄土区 1 0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土壤深层具有丰富的土壤水资源 ,3~ 1 0m土层内土壤水资源从南部的 1 0 86.8mm逐渐降低到北部的 5 2 4.1mm ,各地土壤水资源量约相当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2倍。在 1 0m土壤水分剖面内 ,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以荒坡地或低产农田为对照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黄土高原目前主要的造林树种可利用 9~ 1 0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资源。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背景下 ,人工林植被的耗水主要使黄土区中北部地区 3~ 8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长期接近或低于凋萎湿度 ,形成难以恢复的深厚土壤干层。人工林大量耗水形成的难以恢复的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特殊的生态水文现象 ,是目前区域人工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体现。同时表明 ,黄土高原营造的人工林尚不能达到涵养水源之功能。
穆兴民徐学选王文龙温仲明杜峰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林水环境深层土壤水分区域土壤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