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海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义
  • 3篇状语
  • 3篇老乞大
  • 3篇方位短语
  • 3篇《老乞大》
  • 2篇药名
  • 2篇隐喻
  • 2篇语言
  • 2篇纲目
  • 2篇本草
  • 2篇本草纲目
  • 2篇《本草纲目》
  • 2篇词汇
  • 2篇X
  • 1篇虚词
  • 1篇医学汉语
  • 1篇意象图式
  • 1篇异名
  • 1篇语法意义
  • 1篇语言融合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涂海强
  • 1篇杨文全

传媒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求索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释《元刊全相平话五种校注》助词“得”被引量:1
2006年
“得”在《全相平话五种》中用字频率较高,兼有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两种功能,构成的语法格式也多样。本文主要讨论助词“得”的语法意义和格式。
涂海强
关键词:助词语法意义
《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虚词分布及程度副词语义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考察《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教材里面170个虚词的分布情况,根据虚词在"语言篇"四册里面的分布序列,认为该教材违背了留学生虚词习得的顺序和规律。按照语义的分类标准,分别考察各类近义程度副词的教学方法,提出虚词教学应注重语义对比和语用分析。
涂海强
关键词:医学汉语虚词程度副词语义
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被引量:28
2011年
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与亲属称谓"哥"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中的"哥"不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尊称或昵称,而是孳生出凸显具有某种提示特征或特殊魅力的一类男士或事物的特殊指称义。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着重分析"X+哥"类词语在媒体语言运用中的结构特征、衍生方式、词语模机制、语义特征及推理,认为大量出现的"哥"类词语遵循着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过程,主要是语义与语用关联推理。人们在报刊和网络中类比词语模,通过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从而衍生出语义和谐的"哥"类词语。
涂海强杨文全
关键词:词语模
《本草纲目》草部类药名复音词汇隐喻命名始源域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草纲目》药名复音词汇的隐喻命名涉及到认知主体的各个认知域,尤其是草部类药名词汇的隐喻命名具有典型性。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考察草部类药名复音词语的认知域(始源域)特征,分析各个认知域的使用频率,构建隐喻命名形成的等级范畴次序。
涂海强
关键词:《本草纲目》隐喻
《老乞大》四种版本中方位短语“X+方”作状语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老乞大》是韩国旧时的高丽、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科书,其生命力很强,它的成书、流传、修改、翻译历经元、明、清三个时代,使用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具有很大的影响。比较《老乞大》四种版本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形式变化和表达法的变化,可观察蒙汉两种语言在融合过程中的某些特征,有助于指导现代汉语教学。
涂海强
关键词:老乞大方位短语状语方位词语言融合
《老乞大》四种版本方位短语“X+方”作状语时构成情况考察
2011年
《老乞大》是14世纪中叶高丽、朝鲜族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非常口语化。经过对《老乞大》四种版本的分析与比较,发现方位词语义特征丰富,呈现新旧并存态势,"X"的成分复杂,可出现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代词性词语以及数量性的词语,其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偶有副词性词语出现。这对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互证作用。
涂海强
关键词:《老乞大》方位短语状语
《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调查《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方式,考察药名别名词汇与正名之间的映射路径,论文提出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主要有:部分——整体图式、感官图式、空间图式、文化图式、事件图式、实用图式以及复合图式。
涂海强
关键词:《本草纲目》意象图式隐喻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之文献用名考证--以“酸浆”同物异名理据辨析
2011年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有其内在的动因与机制,这促成了词语命名义的产生,即词语的理据。文献用名考证是名物训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名与实的关系,而辨析名实关系需要推求词语的来源以弄清词语的得名之由或理据。本文以"酸浆"的文献用名为例考证其同物异名的理据关系。据考证,"酸浆"是茄科类植物,其文献用名繁复,如"红姑娘"、"灯笼草"、"苦葴"、"苦耽"、"苦"、"洛神珠"、"王母珠"、"皮弁草""酢浆草"、"酸浆草"等。这些不同命名义的同物异名体现了词语命名的具象关系,它或以味道、或以果实成熟形状、或以植物本身茎叶外形命名。
涂海强
关键词:同物异名
从《老乞大》四种版本看元明清方位短语作状语时语义指向的发展面貌被引量:1
2008年
笔者主要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共时和历时层面的描写与比较分析,以此来看元明清三代方位短语作状语时语义指向的发展面貌。《老乞大》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前指、后指和隐指三种情形,其中状语在语义上大多数指向谓语中心语。状语指向宾语时发展相对稳定,但在元明清各时期的共时层面上后指宾语较前指宾语呈稳步上升趋势。状语指向主语总体趋势下降,但在元明清各时期语义指向主语经历了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各时期的语义指向都有少量的隐指、双指,这符合语言发展的实际。
涂海强
关键词:《老乞大》方位短语状语语义指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