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玲

作品数:31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玻璃体
  • 20篇视网膜
  • 20篇网膜
  • 12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0篇手术
  • 9篇视网膜病
  • 9篇视网膜病变
  • 9篇病变
  • 8篇视网膜脱离
  • 7篇玻璃体切除
  • 6篇增殖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玻璃体切除术
  • 6篇玻璃体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源性
  • 4篇手术治疗

机构

  • 30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监利县人民医...

作者

  • 31篇洪玲
  • 25篇陈晓
  • 15篇宋艳萍
  • 14篇朱丽
  • 11篇晏颖
  • 8篇曾苗
  • 8篇金中秋
  • 8篇周和政
  • 5篇陈云辉
  • 4篇丁琴
  • 4篇黄志坚
  • 3篇徐东强
  • 3篇邓君
  • 3篇丁怡
  • 3篇肖艳霞
  • 2篇冯越越
  • 2篇江文珊
  • 1篇赵霞
  • 1篇秦帅
  • 1篇鄢俊杰

传媒

  • 8篇国际眼科杂志
  • 7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6
  • 3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陈晓洪玲金中秋
关键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再脱离视网膜复位玻璃体积血术后观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二种不同体位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和可调节二种体位的比较。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1~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68例患者68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后,分为2组:29只眼纳入术后严格俯卧位组,39只眼纳入术后可调节体位组。病人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之间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俯卧位组为89.7%,可调节体位组为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月后最佳矫正视力,俯卧位组和可调节体位组分别为(0.74±0.25)LogMAR和(0.77±0.36)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不是所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均需要严格地俯卧位,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适当采取可调节体位亦是安全有效的。
晏颖陈晓洪玲朱丽邓君曾苗宋艳萍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体位惰性气体
完全或部分引流视网膜下液对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并伴周边视网膜裂孔患眼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视网膜下液(SRF)完全引流(CSFD)与部分引流(PSFD)对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并伴周边视网膜裂孔患眼视网膜复位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并伴周边视网膜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72例7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BCVA记录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72只眼随机分为CSFD组及PSFD组,均为36例36只眼。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视网膜脱离时间、平均logMARBCVA、晶状体状态、视网膜裂孔数目及位置、视网膜脱离累及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CSFD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入重水,患眼偏向视网膜裂孔侧,尽可能吸出重水及SRF;PSFD组患眼不使用重水,患眼无需刻意偏向视网膜裂孔侧,允许部分SRF残留。记录从25G巩膜刀穿刺至拔出巩膜穿刺套管的手术时间;行白内障手术者,不包括白内障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保持仰卧位24h,之后根据视网膜裂孔位置采用相应适宜体位6~10d。手术后1、3、6个月随访,其中1、3个月行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两组患眼视网膜复位以及BCVA变化情况;手术后3个月黄斑区SRF吸收情况。记录并观察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SFD组、PSFD组患眼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2.25±4.32)、(47.90±5.00)min两组患眼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1)。手术后3个月,CSFD组、PSFD组患眼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88.9%、91.6%;两组患眼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8,P〉0.05)。手术后6个月�
晏颖陈晓洪玲朱丽邓君曾苗宋艳萍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网膜下液
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评价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裂孔区注射透明质酸钠、吲哚菁绿染色、液-气交换、内界膜剥离、再次气-液交换、14%C3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 16眼中,13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3眼裂孔未闭,其中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下降1眼。结论 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能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
陈晓金中秋洪玲陈云辉
关键词:内界膜剥离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高速双线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高速双线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增殖型PDR患者40例(46眼),其中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9例(31眼),采用高速双线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实施玻璃体手术,术中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随访3~12个月(平均7.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8眼(82.6%),视网膜脱离术后均得到复位;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5眼,术后玻璃体积血6眼,持续性高眼压5眼,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采用高速双线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PDR疗效明显,手术安全性更高、操控更方便。
陈晓宋艳萍金中秋周和政洪玲曾波
关键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例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陈晓洪玲金中秋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复位后葡萄膜炎术后高眼压眼视网膜
脉络膜结核瘤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25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5个月于2013年3月12日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数指/20cm,不能矫正,左眼1.0;眼压右眼12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右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絮状混浊,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黄斑区附近见一直径约3PD大小灰白色实性隆起病灶,周围环以黄白色渗出灶,可见其表面血管爬行(图1)。
曾苗陈晓宋艳萍洪玲丁琴
关键词:右眼视力眼部检查眼前节玻璃体左眼
无眼内填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无眼内填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3例23只眼纳入研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A型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患眼BCVA0.02~0.4。平均屈光度(-14.1±3.8)D;平均眼轴长度(28.8±1.5)mm;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573.2±142.8)btm。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除,手术结束时未填充气体或硅油,仅保留玻璃体灌注液。手术后随访6~28个月,观察患眼BCVA、CFT变化、黄斑区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23只眼中,劈裂腔消失,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6只眼,占69.6%;劈裂腔高度不同程度下降,视网膜部分复位者4只眼,占17.4%;视网膜未复位者3只眼,占13.0%。视力提高者12只眼,占52.2%;视力稳定者9只眼,占39.1%;视力下降者2只眼,占8.7%。随访期间未见黄斑裂孔、眼底出血、低眼压以及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无眼内填充的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可获得较好疗效;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朱丽陈晓宋艳萍晏颖洪玲曾苗
全麻下额肌瓣悬吊治疗小儿单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目的 观察全麻下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小儿单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 对23例小儿单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行全麻下额肌瓣悬吊术,男13例,女10例,2.5-7岁,平均4.6岁,患眼提上睑肌力2-4mm,平均3....
徐东强肖艳霞洪玲
关键词:睑下垂全麻额肌瓣悬吊术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重度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步临床观察
陈晓宋艳萍周和政金中秋洪玲晏颖朱丽丁琴赵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