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伟哉

作品数:128 被引量:681H指数:1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细胞
  • 25篇神经元
  • 18篇血压
  • 18篇免疫阳性
  • 18篇高血压
  • 17篇阳性神经元
  • 17篇免疫
  • 16篇氧化氮
  • 16篇一氧化氮
  • 15篇蛋白
  • 15篇免疫阳性神经...
  • 14篇高血压大鼠
  • 14篇合酶
  • 11篇活性
  • 10篇凋亡
  • 10篇海马
  • 9篇增殖
  • 9篇神经元型
  • 9篇神经元型一氧...
  • 7篇体外

机构

  • 127篇暨南大学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暨南大学附属...
  • 5篇韶关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清远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肇庆医学高等...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 1篇澳大利亚墨尔...

作者

  • 128篇沈伟哉
  • 77篇郭国庆
  • 19篇王辉
  • 11篇岑颖洲
  • 11篇钟世镇
  • 10篇邢旭光
  • 10篇余菁
  • 10篇李药兰
  • 9篇江振友
  • 9篇林晨
  • 8篇肖春苟
  • 7篇辛莉
  • 7篇黄雪松
  • 7篇曹长姝
  • 6篇邱小忠
  • 6篇梁一鸣
  • 6篇郑达人
  • 6篇张晶
  • 5篇原林
  • 5篇山爱景

传媒

  • 26篇暨南大学学报...
  • 12篇解剖学杂志
  • 9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解剖学研究
  • 3篇解剖学报
  • 3篇广东医学
  • 3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老...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广东解剖学通...
  • 2篇中药材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14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10篇2002
  • 14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枸骨叶不同溶媒萃取物对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枸骨叶5种溶媒萃取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枸骨叶对体外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阳性淋巴细胞的CD69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枸骨叶的醇提物I、乙酸乙酯IⅠ、正丁醇萃取物IⅡ具有明显抑制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枸骨叶醇提物I与乙酸乙酯萃取物IⅠ能明显抑制ConA刺激T淋巴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枸骨叶2种水提物无免疫抑制作用。结论:枸骨叶脂溶性萃取物具有较强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化学成分。
林晨谭玉波张晶沈伟哉岑颖洲江振友
关键词:枸骨叶刀豆蛋白A淋巴细胞
十六碳酰基磺酸甘油葡萄糖脂的新用途及制备方法
十六碳酰基磺酸甘油葡萄糖脂的新用途及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化合物的新用途和制备方法。从总状蕨藻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十六碳酰基磺酸甘油葡萄糖脂可用于制备治疗II型疱疹病毒感染药物,尤其适合于制备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药物。具体是用总状蕨...
李药兰王辉沈伟哉岑颖洲
文献传递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后续持续性缺血视网膜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2VO),造成SD大鼠视网膜不完全性缺血,其中单纯缺血组直接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预处理组在结扎血管之前,采取重复两次2min缺血-3min再灌注的处理,实验对照组的大鼠术中暴露而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术后1、3、7d,分别灌注取材。用体视学方法测量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用末端脱氧核苷酸缺口标记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视网膜后续持续性缺血的影响。结果:预处理缺血组大鼠视网膜各层厚度均薄于一般缺血组;缺血所致的凋亡细胞数目较少,仅见于内核层,术后1-7d节细胞层内未见有凋亡细胞,节细胞数密度无明显变化;bcl-2的表达弱于同一时间的单纯缺血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对缺血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程欣覃莉沈伟哉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视网膜缺血细胞凋亡基因,BCL-2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内神经元及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
王省郭国庆周玲生谭军沈伟哉孙银萍董华丽
该研究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描述了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内NPY、NE能神经元密度和大脑基底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术后手术组血压迅速上升,...
关键词:
关键词:肾血管高血压动脉
人胎视网膜细胞凋亡与小白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观察人胎视网膜细胞凋亡与小白蛋白 (Parvalbumin ,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发育。方法 :不同孕龄的人胎 1 6例 ,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 ,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 :(1 )细胞凋亡观察 :1 2周人胎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 ;1 5周、1 7周凋亡细胞较多 ,大小不一 ,分布于视网膜的全层 ;2 0周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内核层 ,数量减少 ;2 8周凋亡细胞仅见于内核层 ,呈指环样外观 ,着色较深 ,数量较 2 0周减少明显。 (2 )PV免疫阳性神经元发育 :1 2周人胎视网膜未见PV免疫阳性神经元 ;1 5周、1 7周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有弱阳性的PV免疫阳性神经元 ;2 0周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外核层和内核层 ,内核层的数量较多 ;2 8周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 2 0周相似 ,但内核层的数量减少 ,呈整齐的带状排列 ,着色增强。结论 :在胚胎 2 8周视网膜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已基本建立 ,而PV免疫阳性神经元发育和细胞凋亡在时间和数量变化上的一致性提示Ca2 + 在视网膜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沈伟哉郭国庆
关键词:视网膜细胞凋亡小白蛋白神经元胚胎
匍扇藻多糖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褐藻匍扇藻(Lobophora variegata)多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匍扇藻多糖的粗提物经沸水提取和乙醇沉淀后获得,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以获取较纯的多糖片段。它们的抗病毒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效应减少法和空斑减少检测法检测。粗多糖的细胞毒性采用 MTT 法测定。结果:匍扇藻粗多糖具有显著的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的活性,它能抑制不同的单纯疱疹病毒毒株,包括标准株、阿昔洛韦抗性株和临床病毒株。通过空斑减少法测得它对阿昔洛韦抗性株和 HSV-Ⅱ型临床株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 18.2 和 6.25 μg/ml。因为它的细胞毒性很低,因此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系数。这种粗多糖有一定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但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该粗多糖经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两个不同的多糖,它们也都显示出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结论:匍扇藻含有具抗病毒活性的多糖并且对单纯疱疹病毒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王辉沈伟哉黄荣春伍泽庚
关键词:海藻抗病毒活性单纯疱疹病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浆NO浓度的变化 ,探讨NO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大鼠血压 ,硝酸银还原法测定SHR血浆中NO的含量。结果  (1)血压变化 :各时期WKY大鼠血压无显著性差异 ;高血压组大鼠血压随着月龄增加逐渐升高 ,均明显高于WKY大鼠 (P <0 0 1)。 (2 )血浆NO浓度的变化 :WKY大鼠血浆NO浓度各时期无显著性差异 ;高血压组大鼠血浆NO浓度在 3m、6m时间点明显高于WKY大鼠 ,但在 12m时间点却较WKY大鼠明显降低 (P<0 0 1) ,同组内与 3m、6m时间点比较亦显著减少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在 3m、6m时间点高血压大鼠血浆NO浓度与血压之间呈正相关 (P <0 0 1) ,在 12m时间点与血压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随着高血压发生和发展 ,血浆NO升高 ,而在高血压后期 ,NO的变化不明显 ,这种变化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沈伟哉郭国庆梁一鸣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血浆一氧化氮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的功能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结果 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接受氯沙坦和吲哚帕胺治疗 12周后血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氯沙坦组患者在治疗后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 ,血流阻力减少 (P <0 0 5 ) ;而吲哚帕胺组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有所下降 (P <0 0 5 ) ,其他参数无明显改变。血浆NO的测定显示 ,氯沙坦组患者血浆NO的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吲哚帕胺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的顺应性 ,可能与血浆中NO的含量增多有关。
查彩琴郭国庆沈伟哉
关键词:氯沙坦高血压动脉功能血浆一氧化氮吲哚帕胺
CRMP-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突起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为研究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1,CRMP-1)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构建了CRMP-1真核表达载体,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为模型,采用基因转染、突起生长时差成像、突起提取和免疫印迹技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NGF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脂质体转染技术可成功地把CRMP-1基因导入细胞.过表达CRMP-1可明显抑制突起生长,促进突起坍塌,首先是细小突起缩短,然后是长突起,细胞突起的长度随CRMP-1蛋白表达时间延长呈逐渐缩短的趋势.突起提取液的测定显示,CRMP-1过表达的细胞较NGF诱导的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突起明显减少(P<0.01).说明CRMP-1具有明显的突起生长抑制作用.
郭国庆辛莉邱小忠沈伟哉原林
关键词:神经元突起基因转染
几种血管活性因子与脑卒中被引量:3
1999年
Stroke was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that harmed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 the cause of this disease involved many factors. The review inquired into some kinds of angioactivins, mentioned their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modification in quantity and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 on contraction and dilation of cardiovessles. These traces of angioactivin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prognosis of
许丽宾郭国庆沈伟哉
关键词:中风血管活性因子ETANGAVPCGRP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