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明

作品数:26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理县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岷江上游
  • 8篇干旱河谷
  • 7篇辐射松
  • 5篇岷江上游干旱...
  • 4篇幼林
  • 4篇造林
  • 4篇物量
  • 3篇杉林
  • 3篇群落
  • 3篇干旱
  • 2篇引种
  • 2篇引种造林
  • 2篇幼林地
  • 2篇育苗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生态
  • 2篇生物量
  • 2篇碳储量
  • 2篇群落特征

机构

  • 25篇理县林业局
  • 16篇四川省林业科...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阿坝藏族羌族...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九寨沟县林业...
  • 2篇阿坝州川西林...
  • 2篇茂县林业局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 1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德阳市林业局

作者

  • 26篇汪明
  • 9篇何飞
  • 7篇黄泉
  • 7篇慕长龙
  • 7篇宿以明
  • 6篇吴宗兴
  • 5篇刘兴良
  • 4篇郭宁
  • 4篇邢韶华
  • 4篇杨万勤
  • 4篇刘千里
  • 4篇崔国发
  • 4篇姬文元
  • 2篇张慧玲
  • 2篇张健
  • 2篇蒋先敏
  • 2篇牟菊英
  • 2篇吴福忠
  • 2篇杨玉坡
  • 2篇张川

传媒

  • 13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米亚罗林区冷杉林群落特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冷杉林是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米亚罗林区的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天然冷杉林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不同生态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冷杉林最适宜的分布环境。结果表明:冷杉林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蓄积量则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小环境的变化、人为干扰有关;冷杉林的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为:海拔3500~4000m、土壤厚度50~79cm、坡度40°~49°的中、上位阴坡和半阴坡;海拔3800~3900m为冷杉林的最集中分布区域,该区域中影响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生态因子排序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坡向。
郭宁邢韶华姬文元崔国发汪明薛樵蒋先敏
关键词:冷杉林群落特征生态因子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区典型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特征被引量:13
2008年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该区青冈人工林(QF)、人工混交林(BF)、粗枝云杉人工林(SF)、沙棘灌木林(HP)和刺槐人工林(RP)五种典型森林群落细根的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特征。不同森林群落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并与土壤发育程度和树种有关;细根主要分布土壤表层0~20cm范围内,平均占细根总量的87%,大于20cm细根也有分布,仅占细根总量的13%;QF、BF、SF、HP和RP细根的生物量分别为3820ks·hm^-2、2036kg·hm^-2、1855kg·hm^-2、1816kg·hm^-2和1144ks·hm^-2,碳储量分别为1.91MgC·hm^-2、1.02MgC·hm^-2、0.93MgC·hm^-2、0.91MgC·hm^-2和0.57MgC·hm^-2。
谭波张健杨万勤汪明薛樵董生刚
关键词:细根碳储量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种子育苗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经过连续 3年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 1)辐射松种子在 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2年其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6 4 5 % ;( 2 )用 0 5 %的高锰酸钾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幼苗出苗率提高 39 2 % ;( 3)用湿润河砂层积催芽的种子其苗木平均苗高 2 4 0cm ,平均地径 0 33cm ,比对照苗高多 4 8cm ,地径大 0 12cm ;( 4)酸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比碱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多 9 8cm ,平均地径大 0 16cm ;( 5 )营养袋规格 10cm× 15cm ,营养土配方为腐殖含量 5 0 %的平均苗高 2 3 3cm ,平均地径 0 3cm ,达到一级苗标准 ;( 6 ) 2月底 3月初播种的苗木比 4月底 5月初播种的苗木苗高多 9 1cm ,平均地径大0 16cm ,出苗率提高 35 6 %。经过综合试验研究 ,场圃出苗率由 40 %提高到 80 %以上 ,每公顷产一年生合格营养袋苗达 12 0万株。
吴宗兴余良海刘千里黄泉王俊华汪明赵文黄晓江
关键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种子育苗
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在川西米亚罗林区的应用被引量:24
2010年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由森林的自然性、森林生产力的维持能力和森林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3个方面构成,包括林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级别及其得分。整个林场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等级根据森林小班评价结果的加权得出。以川西林业局管辖的301林场和303林场为例进行了评价试用,结果表明:301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45.65%,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59,评价级别为二级(一般);303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64.80%,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63,评价级别为一级(好)。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认为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真实状况,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探讨了本方法在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研究中的优缺点。
郭宁邢韶华姬文元崔国发泽郎根汪明薛樵蒋先敏
关键词:森林资源黄金分割层次分析法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岷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5年生辐射松人工幼林的营养元素含量、贮量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辐射松人工林,其生长差异较大,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树高不同,营养元素含量也有差异;各器官中元素含量以氮最高;由于研究地区土壤富含有效铁,故微量元素铁在乔灌木根系及草本植物中含量极高。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贮量为310.47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营养元素贮量分别占总贮量的52.25%、15.25%、30.84%和1.66%;分析得知,随生境不同,辐射松人工林乔木层营养元素贮量差异较大。
严代碧岳永杰宿以明郑绍伟潘攀何飞慕长龙吴永波汪明
关键词:干旱河谷辐射松人工幼林营养元素含量
辐射松的引种、造林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松的引种、造林方法,它选择松科松属植物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的种子,经种子育苗、扦插育苗、造林等方法,出圃率高,成活率高达96%,保存率高达90%。
吴宗兴刘千里黄泉汪明王俊华余海清黄晓江
文献传递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经过连续14a的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 5m×2.0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 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 19倍;每株幼树施20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 7cm~120.2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 74cm~3 83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 7cm,地径生长量提高3 0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 1cm、地径生长量提高2 54cm;(3)辐射松1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a生时也急剧增加。
吴宗兴刘千里黄泉汪明王俊华段琼黄晓江
关键词:辐射松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引种造林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区划及其生态屏障建设与布局被引量:6
2005年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长江上游四川省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本区的生态地位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四川自然地理分异规律为基础,以此提出四川省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依据及分区系统,对长江上游四川省生态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将四川省生态环境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13生态个功能亚区;并针对各功能亚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屏障的区域布局、建设途径及任务。
汪明刘建刘兴良骆建国杨玉坡
关键词:生态功能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
辐射松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本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引种栽培的5a生辐射松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鲜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及其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精度均在97%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5a生辐射松人工林分生物量平均为19 507t/hm2,净生产量为3902 40kg/(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8 510t/hm2,占林分总量的43 62%;净生产量1 702t/(hm2·a),占林分净生产量的43 63%。灌木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2 171t/hm2、434 20kg/(hm2·a);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8 091t/hm2、1618 20kg/(hm2·a);苔鲜层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0 464t/hm2、92 80kg/(hm2·a);凋落物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0 271t/hm2、54 20kg/(hm2·a)。辐射松人工林与同区域同龄油松和岷江柏相比,其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高于它们。
潘攀慕长龙牟菊英宿以明何飞刘兴良汪明兰海冯永超
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杉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特征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云杉林是四川西部山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为了解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促进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我们设置典型样地对两种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林龄在30a左右的云杉林,其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数以及其所属科、属数均明显比人工林多一些,而草本层物种数相差不大;但从物种多样性指数方面看,除天然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人工林外,二者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上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人工林乔木层的生长状况无显著差异,天然林灌木层物种的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要显著大于人工林,平均盖度则没有显著差异;草本层各群落特征指标在两种林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个体数在不同样地之间的变幅均要比人工林小。物种相似性指数的比较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内物种组成较为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邢韶华姬文元郭宁崔国发汪明薛樵蒋先敏
关键词:云杉林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