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川

作品数:84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李斯特菌
  • 11篇半乳糖苷酶
  • 10篇乳杆菌
  • 9篇蛋白
  • 9篇结核
  • 9篇杆菌
  • 8篇基因
  • 7篇疫苗
  • 7篇质粒
  • 7篇抗原
  • 7篇Β-半乳糖苷...
  • 7篇半乳糖苷
  • 5篇囊泡
  • 5篇病毒
  • 4篇单增李斯特菌
  • 4篇递呈
  • 4篇乳酸
  • 4篇酸奶
  • 4篇重组菌
  • 4篇重组菌株

机构

  • 70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腾弘农业...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自贡市疾病预...
  • 1篇成都海关技术...

作者

  • 70篇汪川
  • 24篇余倩
  • 20篇裴晓方
  • 20篇张朝武
  • 19篇刘衡川
  • 13篇刘思静
  • 10篇许欣
  • 8篇林怡伶
  • 6篇王国庆
  • 5篇唐田
  • 4篇汪东篱
  • 4篇刘婷
  • 4篇黄欢
  • 3篇占利
  • 3篇周琛
  • 3篇文华
  • 3篇孟玲
  • 3篇吕晓英
  • 3篇蒋明娟
  • 3篇苏琳

传媒

  • 15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6篇卫生研究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血糖的天然食品被引量:2
2003年
汪东篱刘衡川汪川裴晓方旺拉
关键词:降血糖天然食品糖尿病蔬菜类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特征的盲样考核在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被引量:3
2022年
1前言卫生检验与检疫(简称卫检)专业于1974年在原四川医学院卫生系(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创立,以培养具有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背景,具有扎实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
汪川陈科翰王国庆曾沛斌李蕊丹左浩江
关键词:实验课程盲样考核
某高校不同饮奶方式大学生牛奶不耐受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饮奶情况和不同饮奶方式对牛奶的耐受情况,为寻找合理的饮奶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从某高校抽取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每人提供准确称量的25g奶粉(含乳糖6.25g),进行4次不同饮奶方式的调查。结果早餐空腹、早餐混食、正餐混食、正餐2h后饮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7.6%,23.7%,13.7%,23.7%。早餐空腹饮奶不耐受率最高,正餐饮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5)。结论大学生对25g奶粉普遍耐受,不同饮奶方式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不同。建议不要空腹饮奶。
乔蓉曾果汪川付佳黄承钰
关键词:乳制品乳糖不耐受饮食习惯
一种绵羊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构建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绵羊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构建方法及应用,在actA和plcB双基因减毒LI菌株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缺失四个基因(actA、plcB、dal、dat)的减毒营养缺失株(LI△actAplcB△d...
汪川周玉真刘思静张云雯
文献传递
可分泌高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乳酸乳球菌株的构建及其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目 的 本文以高产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为初始基因,递归PCR合成的乳酸乳球菌基因us...
汪川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产酶特性乳酸杆菌乳糖酶缺乏
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裴晓方占利文华许欣余倩潘晓莉刘祥汪川林怡伶汪东篱孟玲
关键词:艾滋病病性性病婚检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基础知识教育
一种提高减毒绵羊李斯特菌膜囊泡产量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减毒绵羊李斯特菌膜囊泡产量的方法及应用,从减毒李斯特菌LIΔactAplcB出发,构建了敲除dal、dat基因的LIΔactAplcBdaldat减毒菌株,同时构建携带dal基因的回补质粒pCW633,...
汪川唐明圆雷瑶陈科翰田思成张秋阳
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粪样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粪样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经纳米金颗粒(AuNPs)修饰的寡核苷酸探针,所述寡核苷酸探针包括探针Probe‑1...
唐田周琛方楚斌费宇方蓉肖丽娜廖娟汪川
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靶RNA快速荧光检测法的建立
2024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技术(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CHA)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靶RNA荧光检测法,实现对新冠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CHA反应原理,选择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N基因,NC_045512.2)上长24 nt的片段作为检测靶点(即靶RNA),设计合成发夹探针H1、H2,并在探针H1上修饰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在室温(25℃)下,向探针溶液中加入靶RNA引发CHA反应,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靶RNA的快速检测;优化检测探针及反应条件,对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了针对新冠病毒靶RNA的荧光CHA法,可于室温下在30 min内完成检测,该法除具有优良的特异性、可准确区分靶RNA和发生单碱基突变的靶RNA之外,还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检出限为50 pmol/L。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对新冠病毒靶RNA简单快速的检测,具有优良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望通过进一步优化以用于临床新冠病毒核酸样本的快速检测。
方楚斌唐田周琛张婧林华朱娅岚杨加雪汪川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沙门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分子分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优化沙门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ERIC-PCR)分子分型方法,分析沙门菌标准菌株及流行分离株基因组DNA ERIC-PCR指纹图谱。方法提取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根据ERIC核心片段设计引物,运用ERIC-PCR技术扩增沙门菌基因组中的靶序列,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凝胶成像分析仪对图谱进行观察分析。反应体系中模板量、Mg2+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实验则采用对优化项目设置梯度、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进行。以优化好的ERIC-PCR方法对16株沙门菌及1株大肠杆菌进行分析。结果在总体积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选择DNA模板量为100ng/25μl,Mg2+浓度为2.0mmol/L,引物ERIC1R、ERIC2浓度分别为0.4μmol/L,退火温度为52℃时,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条带最清晰完整。不同血清群、型和来源的沙门菌株间基因组DNA ERIC-PCR指纹图谱带型差异较大,可在250~5000bp范围内出现3~13条条带,并在250bp处出现一条特征条带。结论优化了沙门菌ERIC-PCR的重要反应条件。ERIC-PCR法能区分不同来源的沙门菌,可用于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同源性追踪,弥补传统分型方法的不足。
汪川刘衡川姜娴余倩张朝武
关键词:沙门菌流行病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