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太伟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4篇比较文学
  • 3篇文学创作
  • 2篇艺术
  • 2篇艺术品
  • 2篇艺术品格
  • 2篇品格
  • 2篇晚清
  • 2篇网络文学
  • 2篇现实主义
  • 2篇魔幻
  • 2篇魔幻现实主义
  • 2篇教学
  • 1篇大学生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伦理
  • 1篇电视

机构

  • 11篇贵州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学院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汪太伟
  • 1篇孙青
  • 1篇杨志恒

传媒

  • 2篇新闻世界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师资建设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黎庶昌“使外文学”作品的新因素及其对中国近代散文发展的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汪太伟
关键词:晚清黎庶昌
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思——网络文学探索
2003年
网络文学的发展 ,从文化创作层面来看 ,实现了文学的多媒体艺术表达 ,在文学创作的内在机制上 ,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其创作主体的虚位和分散及平等自由的话语权 ,这些变化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从我国网络文学的现状来看 ,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建构自己独立的艺术品格。
汪太伟
关键词:网络文学话语权艺术品格
论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对比较文学教学发展的推动——以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四届年会为对象的考察
2010年
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有效促进了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教学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四届年会,不断健全和完善了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壮大了研究队伍,推动了比较文学的教材建设,实现了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良好互动,日益丰富着比较文学的教学实践。
汪太伟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教学年会教学发展
重庆抗战时期的电影艺术被引量:3
2005年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重庆抗战时期的电影艺术,自觉地肩负起服务于抗战的历史使命,通俗化、大众化成为其首要追求,记录片创作的兴盛和故事片纪实美学风格的凸现,是其另一主要特征。
汪太伟
关键词:通俗化历史使命抗战时期记录片兴盛
从《蛙》看莫言的谵妄现实主义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对其的颁奖词中写到:"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在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谵妄现实主义做出比较后,笔者认为应将"hallucinatory realism"理解为"谵妄现实主义",并以《蛙》为例试图得到论证,着重分析带有莫言特色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孙青汪太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蛙》
从“Hallucinatory Realism”的翻译看媒体的责任
2014年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英文颁奖词"hallucinatory realism"的中文翻译"魔幻现实主义"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关键词。各方对"魔幻现实主义"一词用法不准确的公开辩护虽然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但是依旧没有大范围吸引到读者的注意。一个词语的翻译不准确造成了媒体的集体失语,这值得媒体深刻反思。
杨志恒汪太伟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
对苏珊·巴斯奈特《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的质疑被引量:1
2010年
苏珊.巴斯奈特《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反思,仍然隐含着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对其观点的逐一质疑与解析,正可以清晰揭示出其欧洲中心主义的因素及局限,从而指出比较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必须加强研究者的知识装备,克服中心主义局限,才能走上理想之道。
汪太伟
关键词:比较文学苏珊·巴斯奈特欧洲中心主义
学术的传承与心灵的旅行—随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孙景尧教授赴贵州安龙田野实践学习散记
2009年
田野实践学习方法之缘起与知识分子眼光之向下 作为比较文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得以师从孙景尧先生,是我一生的学术缘分。而孙景尧先生经常耳提面命的比较文学研究三原则(即“理论研究、文本细读、田野考证”),则常成为我思考研究问题时的指导性方法。在比较文学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领域,孙先生以研究天主教人华的传教最为擅长,
汪太伟
关键词:学术比较文学研究师范
晚清外交官文学创作的一种界定:“使外文学”被引量:1
2011年
在近代西方强权外交的背景下,晚清开始向外派驻使臣,这些使臣具有政治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双重复合性,他们出使异邦,思考中外异质文化的文学创作,是近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但学术界长期缺乏对此现象的整体观照。论文拟将晚清使外文臣的文学创作界定为"使外文学",以便从整体上对使外文臣的文学创作做出一个合理的界定。"使外文学"的异质文化书写,表现了创作主体在他者语境中自我认识的深化,并为国家文化形象的完善以及世界各民族的全球化融入过程,提供了独特的文学书写范式,应当在跨学科范畴中加强研究的力度。
汪太伟
关键词:晚清外交官异质文化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力著——《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被引量:1
2012年
朱栋霖主编的《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以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对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中外文学比较史做了细致的梳理和论述,并对中国当代文学追求自己民族品格的"创造性转化"努力进行了极富意义的探讨,实现了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拓展与创新,也为中国比较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贡献,是一部匠心独具、视野开阔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系统论著。
汪太伟
关键词:中外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