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颖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蛋白
  • 2篇淀粉样
  • 2篇神经元
  • 2篇缺血
  • 2篇基因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信号改变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亚低温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研究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汤颖
  • 2篇王德生
  • 1篇何超明
  • 1篇刘俊平
  • 1篇彭超
  • 1篇李芳
  • 1篇温世荣
  • 1篇李国忠
  • 1篇孙红伟
  • 1篇王霏
  • 1篇黄高雅
  • 1篇吴洋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早发型AD主要与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基因(PSEN1)和早老素2基因(PSEN2)的突变有关,迟发型AD与多个基因有关,载脂蛋白E基因(APOE)是目前唯一公认的迟发型AD的风险基因。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风险基因被发现。本研究将综述这些基因,并分别探讨它们在AD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彭莹娟汤颖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基因发病机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脑干梗死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被引量:5
2012年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它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改变,致使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逐年增加。其中脑干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成为维持生命活动和意识状态的重要枢纽,因此脑干梗死一直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难点,如何对脑干梗死进行简单有效的诊断、治疗,并对高危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使其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降至最低,成为研究热点。近年随着影像学的进展,脑干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经典的脑干梗死症状并不多见,不典型症状的增多,导致临床误诊、漏诊增加。因此,了解脑干的解剖基础及发病机制,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帮助。
吴洋王德生汤颖温世荣
关键词:脑血管病发病机制
肥大性橄榄核变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肥大性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又称下橄榄核肥大(inferior olivary hypertrophy,IOH),是Guillian-Mollaret解剖三角病变所致的跨突触神经元变性,头部磁共振呈特征性下橄榄核T2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改变,下橄榄核体积常增大,临床上以腭肌震颤(symptomatic patal tremor, SPT)、眼震为特征性表现。HOD较为少见,多被临床医生所忽视,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何超明汤颖
关键词:神经元变性头部磁共振T2WI信号改变
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治疗的7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疾病史、入院心电图检查、住院期间心电监测确定有无房颤及类型。随访出院结局和3个月预后。将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分别与无房颤组及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对比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①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无房颤的患者相比,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P<0.001),患者严重神经功能受损比例更高(P=0.002)。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均P<0.05)。合并阵发性房颤是出院结局及出院3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190(1.111,4.316)、3.399(1.701,6.791)。②合并阵发性房颤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相比,患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比例更低(P<0.001),住院期间病情明显缓解比例更高(P=0.017)。结论合并阵发性房颤相比无房颤患者起病时病情重、伴发疾病更多;相比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仅心脏瓣膜性疾病比例更低;相比于无房颤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及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李欣彦汤颖孙红伟李芳王萍赵景波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预后
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目前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有关,载脂蛋白E(Apo E)基因是目前被公认的AD最常见的风险因子,Apo Eε4等位基因是目前散发性AD的最强遗传性危险因素。近年许多基因被证实与散发性AD具有相关性,研究Apo E在AD发病中的作用,对AD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及A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黄高雅王德生汤颖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神经毒性
脑啡肽酶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对A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脑啡肽酶是Aβ最主要的降解酶,而且慢性缺氧、维生素D化合物、雌激素等许多因素可以调节脑啡肽酶的表达及活性,影响其对Aβ的降解,从而影响AD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基因治疗已成为一种延缓AD的治疗方法。
王霏刘俊平汤颖
关键词:脑啡肽酶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治疗
局部亚低温对缺血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
卒中是人类的常见病,目前研究认为缺血性脑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其中包括谷氨酸受体的激活、细胞内钙超载和高能磷酸化合物耗竭.近几年来亚低温治疗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经得到了世界公认,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慎明了.对于亚...
汤颖
关键词:亚低温神经元离子通道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
文献传递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又称脑内金属离子沉积性神经变性病1型,即通常所称的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或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
彭超汤颖李国忠
关键词:神经变性病分子机制激酶泛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