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忠鎏
- 作品数:13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核燃料元件厂和气体扩散厂职工全因死亡危险因素的Poisson回归研究
- 1997年
- 利用已建立的核然料元件厂和气体扩散厂辐射流行病学数据库,对其资料再开发,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202厂、814厂和504厂职工死亡资料,研究辐射对职工全死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平均剂量同全死因在202厂和504厂呈负相关,在814厂无相关,未见低水平辐射对职工健康的有害影响。
- 阮玉华李伟林汤忠鎏王培香原进社邵日升
- 关键词:回顾性队列研究POISSON回归相对危险度
- RBF神经网络建立真菌发酵过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采用结构简单的 RBF 神经网络建立真菌发酵过程模型,模拟结果精确,网络训练误差收敛速率也很快。
- 汤忠鎏卢京潮
- 关键词:真菌发酵神经网络
- 血糖代谢系统模型辨识
- 1996年
- 本文利用模型辨识方法,对20组临床葡萄糖耐量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生物医学理论,对血糖代谢系统模型作了改进。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血糖代谢系统的动态过程。
- 汤忠鎏王浙东卢京潮
- 关键词:房室模型血糖代谢模型辨识
- 遗传算法优化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提出一种简易的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网络模型。输入变量为可在线测量的排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网络权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训练。所获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培养过程的状态变量(生物量浓度,产物浓度等)。研究表明遗传算法训练此类神经网络系统是可行的。
- 汤忠鎏王浙东
- 关键词: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 广义卡尔曼滤波算法在真菌发酵过程状态估计中的应用被引量:6
- 1995年
- 真菌深层培养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为了对过程进行优化,需建立动力学模型对发酵过程进行模拟。而在发酵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菌类变异、设备与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所形成的随机噪声,这类噪声县确定性模型无法预估的。为了提高数学模型的模拟精度,本文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技术进行递推滤波估计。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滤波处理可以改善状态变量的估计精度。
- 汤忠鎏
- 关键词:真菌发酵卡尔曼滤波
- 遗传算法在医学判别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0年
- 将 2 0例冠心病患者与 2 0名正常人的样本数据 ,运用遗传算法 (GA)建立了线性判别函数 ,并与Fisher判别分析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GA比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 。
- 汤忠鎏王浙东
- 关键词:遗传算法冠心病
- 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的房室结构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1
- 1997年
- 在对横纹黑蛋巢菌深层培养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房室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RBF网络描述各房室的输入、输出关系,并进一步对整个生化过程作了建模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性能较佳,对真菌培养过程的观测数据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 汤忠鎏卢京潮
- 关键词:真菌培养
- 淮安市食管癌病例-对照研究(Ⅰ):烟、酒因素的作用被引量:36
- 1999年
- 目的 研究淮安市烟、酒因素对食管癌的作用。方法 用1:1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淮安市549 对食管癌病例和对照。结果 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腌制品、水果等因素后,发现吸烟是淮安市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与不吸烟人群相比,男性现仍吸烟者OR为2.5(95% CI:1.6~3.8),男性曾经吸烟者OR为1.9(95% CI:0.9~4.0),男性患食管癌的危险随着吸烟量的增多,吸烟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且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P< 0.01,女性也表现出相同的危险趋势,但大部分未达显著水平。采用Bruzzi的方法估计淮安市男性吸烟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为45.7% ,女性为8.3% 。本研究未发现淮安市食管癌与饮酒相联系的证据。结论 吸烟是淮安市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酒因素对淮安市食管癌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 沈月平戴奇胡旭徐天亮项永兵汤忠鎏李伟林
- 关键词:食管肿瘤吸烟饮酒病例对照研究
- 神经网络模型在微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1997年
- 汤忠鎏
- 关键词:微生物工程神经网络模型
- 核燃料元件厂和气体扩散厂工人死因回顾性调查被引量:2
- 1995年
- 本研究对核燃料元件厂和气体扩散厂职工1971~1985、1986年期间受照剂量及死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是放射组职工人均年剂量低于1mSv,至1985年底的累积剂量10mSv左右。观察放射组3652人,对照组5393人,两组分别累积53813和81650人年。全死因死亡:放射组104例(死亡率193.26×10-5),对照组253例(死亡率309.86×10-5),其中癌症死亡前者49例(死亡率91.06×10-5),后者82例(死亡率100.43×10-5);全死因死亡率经年龄调整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死亡按1973~1975年全国癌亡率为标准计算SMR,两组间差别亦无显著性,并且均小于1。因此,在低水平辐射环境中未见癌症增加现象。
- 李伟林汤忠鎏佘桂枝张占英王培香孙秀梅原进社邵日昇李喜成
- 关键词:流行病学放射病电离辐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