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污泥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污泥
  • 1篇运行效果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外循环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活性
  • 1篇颗粒污泥
  • 1篇回流比
  • 1篇甲苯
  • 1篇甲苯二胺
  • 1篇甲烷
  • 1篇反应器
  • 1篇分光光度法
  • 1篇分光光度法测...
  • 1篇苯二胺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汤伟
  • 3篇陈滢
  • 3篇刘敏
  • 2篇张燚
  • 1篇辜清
  • 1篇莫娟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理化检验(化...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产氢颗粒污泥中聚-β-羟基丁酸酯的含量被引量:1
2014年
产氢颗粒污泥中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紫外检测主要包括两步:污泥的预处理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样品经次氯酸钠法处理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加入5mL硫酸,水浴加热10min,在波长235nm处测量吸光度。残留的三氯甲烷蒸发60 min可除尽。PHB的质量浓度在4.0mg·L-1以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23mg·L-1。方法用于产氢颗粒污泥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0.5%~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
汤伟刘敏张燚陈滢莫娟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
甲苯二胺对厌氧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相对产甲烷活性(RA)和COD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甲苯二胺对厌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苯二胺质量浓度为0~150 mg/L时,RA接近100%甚至高于100%,COD去除率为91%~93%,与对照组无差别,对厌氧微生物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当甲苯二胺质量浓度为200~400 mg/L时,RA为75%~95%,COD去除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2~6个百分点,属于轻度抑制;当甲苯二胺质量浓度高于400 mg/L时,RA在70%以下,COD去除率降至85%以下,属于中度抑制;且随着甲苯二胺质量浓度增大,RA减小、COD去除率减小,抑制作用增强。因此,为了防止甲苯二胺对厌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抑制,甲苯二胺质量浓度应控制在0~150 mg/L。
唐伟枫刘敏陈滢汤伟
关键词:甲苯二胺厌氧污泥微生物活性
外循环对IC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改善已形成颗粒污泥的IC反应器运行性能,增设外循环装置,并在回流比分别为0、1.0、2.0、3.0、4.0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与无外循环的情况相比,在设定的回流比范围内,附加外循环不会破坏反应器内部厌氧条件,反应器运行稳定;在进水COD为6000 mg·L-1左右,系统HRT约为10 h,容积负荷为14 kg·m-3·d-1的情况下,系统污泥MLSS有所增加,COD去除率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可达97.3%,出水COD低至160 mg·L-1;随回流比的增大,产气总量逐渐增加且最终可达171.2 L·d-1,甲烷产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回流比为2.0时可达到91.7 L·d-1;增加外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厌氧颗粒污泥生物相更为丰富,产甲烷优势菌由甲烷杆菌转变为甲烷八叠球菌。结合能耗和去除效率等考虑,回流比为2.0时最佳。
张燚刘敏陈滢辜清汤伟
关键词:外循环颗粒污泥回流比甲烷运行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