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庶春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辽东学院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考论
  • 4篇司马相如
  • 3篇俗赋
  • 2篇但见
  • 2篇点刺
  • 2篇嬗变
  • 2篇《孔丛子》
  • 2篇成书
  • 1篇行迹
  • 1篇续编
  • 1篇扬雄
  • 1篇逸周书
  • 1篇游侠
  • 1篇杂记
  • 1篇商周
  • 1篇生面
  • 1篇诗赋
  • 1篇蜀文化
  • 1篇题材
  • 1篇通论

机构

  • 18篇辽东学院
  • 1篇丹东职业技术...

作者

  • 19篇毕庶春

传媒

  • 13篇辽东学院学报...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丹东师专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逸周书》篇题之“解”考论
2017年
《逸周书》篇题之"解"非后人所加,它有其新异之处,它源自"结绳""解结"遗俗,独立为述解体,是后世训释体的开端。孔子的"述而不作",源自瞽史。孔子学派不仅在传经、解经中传承瞽史之作,而且在师法、家法中体现瞽史之职,奠定并弘扬瞽史传统。二戴《礼记》是孔子学派早期传承瞽史之作的荟萃,是诸子传记萌生的渊薮。上古以来,典籍的传承显著呈现出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典籍的传承至少经历了瞽史、孔子和诸子三个时期。《逸周书·史记解》当为西周"故志",而上博简书《容成氏》,当为古楚国"故志"类典籍。《荀子》中《大略》《宥坐》等六篇,当为《韩非子》"六储说"和《说林》的先导。经学、史学、子学以及古代文体等均与瞽史有着深远的渊源。
毕庶春
广蒐博采 精校存真——读赵晓兰教授的《成都文类》整理本
2012年
赵晓兰教授整理的《成都文类》,于2011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四十万字,上下两册。《成都文类》的整理本至少显示出以下特色:
毕庶春
关键词:文类
司马相如巴蜀行迹考论被引量:1
2008年
司马相如的故里究竟是在成都,还是在今四川蓬安?自古至今,异说纷呈。这一争辩,实则关乎相如生平及其作品的考定。因此,试图借助史志考察司马相如一生中在巴蜀的行踪。然后,就明、清学者以及今贤所论,辨正"长卿桑梓"之所在;考察其先世由来、家道兴衰;认定其《梓桐山赋》等作品,进而考察西汉体物小赋与秦、汉杂赋,与宋玉等人赋作以及大赋兴起的历史联系。
毕庶春
关键词:司马相如
厚积出新 蕴赋史于评注 言而有征 拓《赋彚》乎选篇——读《历代赋评注》被引量:3
2010年
《历代赋评注》具有三大特色:厚积、出新、蕴赋史于评注。旨在创新,赋予新的时代特色,结晶人们对辞赋新的认知,新的理念,结晶前哲、时贤治赋的心得和新的科研成果,荟萃名篇佳作,从而,使其成为既是集大成的里程碑,又成为能启迪新探索,激励学者长足奋进的新平台。这些,都充分体现于《历代赋评注》的选篇和评论之中。这正是《历代赋评注》"选者的眼光"和学术效果。
毕庶春
关键词:古赋俗赋
“金鉔”考论——《美人赋》考辨被引量:2
2008年
自古至今,对题名为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聚讼不已。本文试图由小及大,借助对赋中之"金鉔"以及与之相关人物丁缓的探索,进而考察《美人赋》的流传,从而,考定司马相如《美人赋》的真伪,考定其《美人赋》产生的大致时代。
毕庶春
关键词:司马相如《西京杂记》
巴蜀与汉赋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巴蜀是夏、楚文化的发祥地。商周以来,巴蜀东与中原文化交融,南承荆楚文化濡溉,积淀富集,自成体系,卓立于世。司马相如之作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三种文化熔铸的结晶。司马相如是巴蜀文化崛起的标志。巴蜀文化孕育着司马相如,孕育着王褒、扬雄,孕育着西汉上乘文学作品。
毕庶春
关键词:司马相如汉赋巴蜀文化王褒扬雄商周
虢季子白盘铭文及似赋之铭考论
2008年
本文借助对虢季子白盘铭文似赋之因的考察,鸟瞰铭、赋、颂诸文体之间的融通衍变。
毕庶春
关键词:虢季子白盘铭文
俗赋嬗变刍论(下)——从“但见”、“怎见得”说起被引量:4
2004年
在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毕庶春
关键词:但见俗赋
《孔丛子》作者与成书考论(下)
2020年
《孔丛子》书题之"丛"当作"藂"。其前二十一篇当草创于孔鲋,在其卒时,即公元前208年左右已大致撰成。大约在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之前,孔鲋所作或许以全书,或许以单篇形式面世。嗣后,孔腾、孔藂、孔臧有所增补。孔臧变动《小尔雅》诸篇位次,编定成书,并以父名"孔藂(丛)"为书题。陈梦家先生"东晋成书"与"四点刺谬"之说有误。《后汉书·孔僖传》袭用《连丛子》下,但二者又互为补正。《连丛子》上、下篇的撰写与编纂,均出自孔季彦,在其卒年,即延光三年(124年)之前已大致完成。其族人仲渊孔扶有所增补,并将《连丛子》附于《孔丛子》二十一篇之后。合二而一的《孔丛子》一书,于东汉延光三年至建宁三年(170年)之间面世。
毕庶春
游侠及游侠文学三论被引量:5
2009年
游侠是历史的产物。游侠的理念显现出所产生时代的思想烙印,即其侠义行为以及报恩、复仇之举,均源自原始儒家、原始墨家学说。于是,游侠显现出儒的侠化,侠的墨化,儒家节操,墨家行为。侠风、侠骨伴随儒教对东汉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夯实了后世绵延不绝的游侠文学发展的基础。曹植的游侠诗,既是咏怀诗的先声,也是边塞诗的先声。而咏怀诗又孕育着李白儒、仙、侠合一的诗作。文人之所以酷爱游侠,出自诗人对人格尊严的追求,以及憧憬与宣泄心态的外化。这一心态,一定程度地左右着作家的文学个性风格的形成。
毕庶春
关键词:游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