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华兴

作品数:210 被引量:2,002H指数:24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7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黄土区
  • 65篇晋西黄土区
  • 50篇土壤
  • 40篇水土
  • 33篇水分
  • 30篇水土保持
  • 30篇土壤水
  • 29篇土壤水分
  • 28篇间作
  • 19篇刺槐
  • 17篇苹果
  • 17篇黄土高原
  • 16篇间作系统
  • 15篇生态
  • 15篇径流
  • 13篇林分
  • 12篇沟壑
  • 12篇刺槐林
  • 9篇树龄
  • 9篇护林

机构

  • 208篇北京林业大学
  • 24篇国家林业局
  • 21篇教育部
  • 16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武警森林指挥...
  • 2篇国家环保局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北京水保生态...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8篇毕华兴
  • 37篇许华森
  • 36篇云雷
  • 35篇高路博
  • 21篇朱金兆
  • 18篇张建军
  • 18篇鲍彪
  • 18篇常译方
  • 16篇田晓玲
  • 15篇李笑吟
  • 15篇刘鑫
  • 14篇马雯静
  • 14篇李俊
  • 14篇王宁
  • 13篇刘李霞
  • 13篇朱清科
  • 13篇郭孟霞
  • 12篇崔哲伟
  • 12篇王晓燕
  • 12篇林靓靓

传媒

  • 37篇中国水土保持...
  • 27篇北京林业大学...
  • 2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6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中国水土保持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中国林业教育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土壤侵蚀与水...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11篇2009
  • 18篇2008
  • 8篇2007
  • 13篇2006
  • 8篇2005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水沙效益评价和预测系统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从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内涵出发,应用晋西黄土区流域径流泥沙模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了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水沙效益评价预测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库管理3大子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图文并茂地实现防护林体系水文生态效益的评价和预测。
毕华兴朱金兆吴斌
关键词:晋西黄土区防护林体系流域
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遥感、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黄土高原沟壑区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对象,在2005年TM影像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景观构成上,长武县以园地、林地为景观基质,其他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在景观总体水平上,研究区景观多样性较低,分布均匀性较强,而异质性较弱,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分离程度均较低;景观类型水平上,从斑块平均面积和斑块密度反应出研究区农地、园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最大,而林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园地面积与林地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优势度指数与聚集度指数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各个乡镇景观指数的分析结果是,高优势度、高聚集度和低分维数的区域为彭公乡,土地利用以大面积的园地、林地为主导。
任怡毕华兴云雷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景观指数黄土高原沟壑区
北方退耕还林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贺康宁张建军高甲荣史常青毕华兴丁国栋
该研究于2004年-2006年,分别在山西方山(黄土半干旱区)、山西吉县(黄土半湿润区)、青海大通(黄土高寒区)、内蒙古达拉特和宁夏盐池(退化草牧场和风蚀沙地)等五个研究区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在黄土半湿润区:通过对人工植被...
关键词: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技术造林树种
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是确定植物空间配置及植被恢复目标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主要有:①干旱区植被耗水量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其他区域间植被耗水量差异不明显;②供水量是影响植被耗水量的重要因素,干旱区丰水年植被耗水量可达欠水年的3倍以上;③黄土区林地总耗水量与植被生物量无关,蒸腾耗水量与植被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④植被建设应以降雨量为主要依据,以植被蒸腾耗水量达到降雨量的60%以上为宜。
尹忠东朱清科毕华兴张建军
关键词:降雨量林地林分生物量蒸腾耗水黄土高原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补偿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别选取2400株/hm^2与1300株/hm^2刺槐人工林代表研究区高、低密度刺槐林分,以裸地为对照,分别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和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对0—150cm深度范围内各土层体积含水量与林外降雨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从不同降水年份来看,在干旱年和平水年,低密度刺槐生长季平均土壤储水量高于高密度刺槐,在研究年份中,低密度刺槐多年平均土壤储水量比高密度刺槐多年平均土壤储水量高6.80mm。(2)在土壤剖面垂直方向,干旱年、平水年高密度刺槐对0—30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高于低密度刺槐,丰水年0—3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各刺槐林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综合分析降雨入渗深度、入渗量及雨季土壤水分补偿度等指标,研究区天然降雨可对低密度刺槐林分生长所消耗的土壤水分进行有效补充,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黄土高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会造成水分的不足而导致新的生态退化。但考虑到高密度刺槐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建议在研究区进行刺槐林植被建设过程中多考虑采用低密度刺槐林的配置方式。
王宁毕华兴孔凌霄侯贵荣崔艳红周巧稚常译方
关键词:晋西黄土区刺槐
有序聚类法在土壤水分垂直分层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7年
针对现阶段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中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分层方法所存在的数学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应用有序聚类法中次序不变性的特点,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吉县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样地0.200cm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将土壤水分垂直剖面进行了分层.研究结果表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0—20cm)、土壤水分利用层(20~100cm)、土壤水分调节层(100cm以下).通过与现有的同类研究对比,有序聚类法分类结果与其他分类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有序聚类法在严密的数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土壤水分层次的有序性,是土壤水分分层研究的创新.
李俊毕华兴李笑吟郭孟霞刘鑫林靓靓郭超颖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动态刺槐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21年
选择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林地(山杨×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人工油松×刺槐混交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人工侧柏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每块样地中心布设1个土壤水分观测点,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仪定位观测2016—2018年1—12月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深度为200 cm,每20 cm为1个测层,每月分上、中、下旬进行土壤水分含量观测,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年内变化规律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以划分为稳定期(1—3月)、波动期(4—6月)、增长期(7—9月)和消耗期(10—12月)4个时期,5种林分类型的年平均土壤储水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天然次生林地(338.68 mm)>人工油松林地(319.74 mm)>人工侧柏林地(314.15 mm)>人工油松×刺槐混交林地(303.37 mm)>人工刺槐林地(292.03 mm),刺槐林地耗水量最大。(2)在雨季末,研究区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水分均得到了正向补充,且土壤水分的恢复能力大小排序为次生林地>针叶林地>混交林地>刺槐纯林。(3)研究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含量速变层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层2个层次;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林地类型剖面平均含水量总体上先增大后减小。不同林地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为侧柏林地>次生林地>油松林地>油松×刺槐混交林地>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的补充深度为天然林地>针叶林地>油松×刺槐混交林地>刺槐纯林。
赵丹阳毕华兴侯贵荣崔艳红王宁王宁马晓至冯星
关键词:土壤水分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地
数字高程模型精度与地表拟合方法对坡度计算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以数字地图为基础,以日本早池峰山地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表拟合方法及DEM精度对坡度计算的影响:1)最小曲面法、逆距离法和剖面法3种不同的地表拟合方法对基于DEM计算的坡度影响很小。2)DEM精度对基于其计算的坡度有相当大的影响,随着DEM精度的降低,计算出的平均坡度变小。3)DEM精度对不同坡度级别有着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按坡度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当坡度为0°~10°时,采用低精度的DEM将低估测面坡度,使这一坡度级面积增加;当坡度为10°~35°时,采用低精度的DEM将过高地估侧地面坡度,使这一坡度级面积减少;当坡度大于35°时,DEM精度对坡度的影响很小,坡度的频率分布随着DEM精度变化基本维持不变。
宋如华毕华兴中北理阿部和时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坡度地形地貌特征参数
西北极端干旱区近54年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西北极端干旱区32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月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研究西北极端干旱区近54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54年来,西北极端干旱区平均气温9.3℃,30站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倾向率达到0.034℃/a(P<0.01),且冬季和春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和秋季,在空间上,西部塔里木盆地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2)西北极端干旱区平均年降水量55.35 mm,29站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11站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倾向率为0.346 mm/a(P<0.01),夏季增加幅度最大,春季最小,在空间上,西北部和东部为高值区、南部为低值区。研究结果表明,近54年西北极端干旱区总体气候呈现明显的暖湿化趋势。
毕超单楠毕华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与范式初探被引量:10
2008年
模式就是一种方法,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理范式是以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以构建黄土高原人地和谐体系为目标,应用生态经济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黄土高原环境容量、水量平衡为出发点,采用各种模式,进行组装配套,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和就业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思路、方法和技术系统。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调控和综合治理而言,"模式"比"范式"更为确切,也较好理解。
毕华兴刘立斌刘斌
关键词:水土保持范式黄土高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