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雄飞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表面活性剂复配与硝酸钠水质调控的联用降低溶液临界胶束浓度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为典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测定外加硝酸钠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单独或复配存在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硝酸钠水质调控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联用降低溶液CMC的可能性及特点。结果表明,两者的联用可使含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明显降低。无论溶液中SDBS与Tween80如何复配,硝酸钠水质调节都可使CMC一定程度降低,但外加硝酸钠浓度较低时降幅更明显,随着硝酸钠浓度的升高,其作用功效的增幅不断减小,即其降低CMC功效的能力存在最大极值。浓度一定条件下,硝酸钠促进表面活性剂复配CMC降低的能力受控于复配的特点。在降低CMC的过程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共混时协同作用的产生及其作用强度,都受控制于硝酸钠浓度。可见,一定条件下,利用水质调控技术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的联用降低CMC是可行的。这为表面活性剂增效技术使用时减少表面活性剂投放量的途径与措施的寻找,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性,促进其更大范围内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吴耀国殷雄飞张小燕卢聪胡思海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硝酸钠临界胶束浓度
-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和分子印迹传感器的识别机理,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分子印迹传感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 易娜张教强史长明殷雄飞
-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
- 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3-二甲氨基丙胺为单体、甲苯为溶剂,合成了环氧树脂(EP)的固化促进剂——甲苯-2,4-二(N,N′-二甲氨基丙脲)。为了验证自制促进剂的性能,以EP/双氰胺/促进剂为基体,并辅以填料、增韧剂、沉淀硫酸钡和流平剂等助剂,制备了粉末涂料。结果表明:制备促进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TDI)∶n(3-二甲氨基丙胺)=1∶1.8、3-二甲氨基丙胺/甲苯溶液的滴加时间为1.5 h;当w(促进剂)=2.0%、固化温度为160℃时,粉末涂料的固化时间为6.5 min、胶化时间约100 s,并且其硬度、附着力和柔韧性俱佳,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和使用要求。
- 殷雄飞石伟易娜
- 关键词: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
- 胶体对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影响
- 鉴于胶体粒径、电荷、结构和浓度等不同,以致胶体与放射性核素之间吸附/解吸、络合、氧化/还原等作用的强度与程度存在差异,影响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形式与浓度,从而或通过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共聚等,表现出以载体的形式实现对放射...
- 于秀菊吴耀国刘凯殷雄飞
- 关键词:胶体放射性核素迁移络合作用
- 土壤有机碳影响土壤吸附多环芳烃机理的研究进展
- 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物质组成及官能团等的差异可引起SOC与多环芳烃(PAHs)之间作用的不同,以致SOC影响土壤对PAHs的吸附与解吸,甚至影响PAH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方法的筛选。因而,关于SOC对土壤吸附PA...
- 刘凯吴耀国于秀菊殷雄飞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多环芳烃
- 文献传递
- CL-20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模板分子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的摩尔比为1∶7∶20,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μm的CL-20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CL-20-MIP)。用UV光谱,SEM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了CL-20-MIP的吸附和识别性能。结果表明,CL-20与A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所得产物为规则的球形。在1 mmol·L-1的CL-20/乙醇溶液中,CL-20-MIP和非印迹聚合物(NMIP)对CL-20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4.02 mg·g-1和6.77 mg·g-1;吸附过程由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方程描述。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CL-20-MIP对CL-20具有特异性吸附,对竞争吸附物RDX,TNT的吸附量分别为6.98 mg·g-1和8.46 mg·g-1。
- 易娜殷雄飞赵蓓吴耀国胡思海
- 关键词:有机化学分子印迹聚合物沉淀聚合法
- 胶体对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影响
- 鉴于胶体粒径、电荷、结构和浓度等不同,以致胶体与放射性核素之间吸附/解吸、络合、氧化/还原等作用的强度与程度存在差异,影响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形式与浓度,从而或通过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共聚等,表现出以载体的形式实现对放射...
- 于秀菊吴耀国刘凯殷雄飞
- 关键词:胶体放射性核素迁移络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