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惠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5篇乙肝
  • 5篇肝硬化
  • 4篇移动抑制因子
  • 4篇细胞移动
  • 4篇巨噬细胞
  • 4篇巨噬细胞移动...
  • 3篇亚群
  • 3篇乙肝肝硬化
  • 3篇细胞变化
  • 3篇细胞亚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亚群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NK
  • 3篇T淋巴细胞
  • 3篇T淋巴细胞亚...

机构

  • 9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青海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作者

  • 12篇段惠春
  • 9篇于晓辉
  • 2篇张方信
  • 2篇范仲麟
  • 2篇王学红
  • 1篇戴飞
  • 1篇李淑兰
  • 1篇周小平
  • 1篇段文斌
  • 1篇张双霞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MIF、IL-17及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F、IL-17及IL-10在慢性乙肝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慢性乙肝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各24例)作为实验组,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
于晓辉段惠春
关键词:慢性乙肝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
文献传递
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的联系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
段惠春于晓辉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级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文献传递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MIF、IL-17及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F、IL-l7及IL-10在慢性乙肝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慢性乙肝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各24例)作为实验组,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
于晓辉段惠春
关键词:慢性乙肝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
文献传递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癫痫持续状态1例被引量:2
2012年
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损害。本病在欧美等国家多见,近年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表现为癫痫发作者少见。我院2011年4月收治有癫痫发作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段文斌段惠春周小平
关键词:癫痫
免疫细胞在乙肝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感染机体的HBV并不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而是通过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损伤肝细胞,故免疫细胞在乙肝肝硬化的形成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既发挥着清除病毒的作用,同时又损伤肝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免疫细胞在乙肝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研究新进展。
段惠春范仲麟王学红
关键词:肝硬化免疫细胞
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的联系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I(细胞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实...
段惠春于晓辉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CHILD-PUGH分级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文献传递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分级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的联系
<正>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实验组,并对其进行Child—Pugh分级,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利用...
段惠春于晓辉
文献传递
细胞因子失衡促进肝硬化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脏免疫损伤是肝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肝脏的免疫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包括促炎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与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当促炎因子占主导时,则发生组织细胞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当抗炎因子过强时,则出现免疫功能抑制。二者失衡能促进肝硬化的形成。
段惠春王学红范仲麟于晓辉
关键词:细胞因子失衡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F、IL-17及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慢性乙肝患者(HBeAg阳性与阴性各24例;HBV DNA阴性21例,HBV DNA阳性27例)作为试验组,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MIF、IL-17及IL-10的含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MIF[(67.50±9.21)μg/Lvs(25.21±7.08)μg/L]和IL-17[(70.93±2.24)vs(26.78±1.58)μg/L]明显升高,IL-10[(192.88±20.74)vs(240.32±28.33)μg/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阴性与阳性组中MIF、IL-17及IL-10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F、IL-17的含量与ALT呈正相关(r=0.693,P<0.01;r=0.897,P<0.001),而IL-10与ALT呈负相关(r=-0.285,P=0.037)。结论 MIF、IL-17及IL-10可能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于晓辉李淑兰段惠春张方信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织中MIF的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的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探讨MIF表达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病机制的可能联系。方法收集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织各60例为实验组,正常胃黏膜25例为对照组,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和14C呼气试验检测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组织中MIF和MIF mRNA的表达。结果萎缩性胃炎H.pylori阳性41例,其中MIF和MIF mRNA表达阳性分别为38例和37例,阳性率分别为92.7%和90.2%。胃癌组织中H.pylori阳性55例,其中MIF和MIF mRNA表达阳性分别为52例和51例,阳性率分别为94.5%和92.7%,以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MIF表达和H.pylori感染可能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于晓辉张双霞戴飞张方信段惠春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