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晓昆

作品数:113 被引量:875H指数:17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地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生物学
  • 28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植物
  • 18篇植被
  • 15篇干热
  • 15篇干热河谷
  • 12篇群落
  • 10篇生态
  • 8篇区系
  • 7篇植物区
  • 7篇植物区系
  • 7篇植物群
  • 7篇植物群落
  • 7篇生态系统
  • 7篇生物多样性
  • 7篇物种
  • 6篇滇西
  • 6篇滇西北
  • 6篇多样性
  • 6篇保护区
  • 5篇雪山
  • 5篇自然保护

机构

  • 110篇云南大学
  • 9篇云南省林业科...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云南省人民政...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云南省建设项...
  • 2篇内蒙古教育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11篇欧晓昆
  • 32篇张志明
  • 10篇孙振华
  • 9篇柳小康
  • 8篇王磊
  • 7篇普小云
  • 7篇周建伟
  • 7篇张俊
  • 7篇潘杰
  • 6篇耿宇鹏
  • 6篇王文礼
  • 6篇张劲峰
  • 6篇景跃波
  • 5篇彭明春
  • 5篇杨明玉
  • 5篇韩永康
  • 4篇王恒颖
  • 4篇李勇鹏
  • 4篇李峰
  • 4篇闫海忠

传媒

  • 13篇云南大学学报...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山地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广西植物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生物圈保...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管理信息系统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价值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北地区植被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这里的滇西北地区泛指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州和迪庆州的全部;丽江和大理州的部分县市,总共15个县市,其地理位置大约在北纬25°30′—29°15′,东经98°05′—101°15′之间。
欧晓昆
关键词:滇西北植被类型植被图
文献传递
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相似性分析被引量:53
2010年
选择元江干热河谷典型草地群落,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流域上、中、下游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种群习性等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流域上游祥云和中下游红河干热河谷草地群落中出现的植物种类最多,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是以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为辅的结构类型。(2)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群落中,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为优势种群,次优种群随流域环境的改变而不同。(3)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00~0.25之间,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种群的扩散受流域河谷通道作用影响较小。(4)种群的扩散和定居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组成也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
沈蕊张建利何彪李峰张志明周睿欧晓昆
中国北方草原区城市呼和浩特市域野生种子植物多样性编目被引量:4
2000年
依据1996 年夏季采集的标本,经鉴定确认:呼和浩特市域现有野生种子植物计172种,隶属123 属、37 科.按生物多样性编目的要求分种进行了描述,为植物区系和群系(Floraand Form ation)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雍世鹏刘书润那日苏欧晓昆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
环境激素遗传机制研究初探及展望被引量:1
2009年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并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本文综述了环境激素的相关遗传机制,并就今后关于环境激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介。
王磊王卫斌欧晓昆段昌群李勇鹏
关键词:环境激素内分泌干扰生殖机能
利用多因子评估法(MCE)进行老君山国家公园功能区划
本研究在确定了老君山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以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同时针对这些保护对象分析主要的威胁因子,利用GIS模糊设定关系功能工具(Fuzzy Set Membership Function)对这些因子各自进行...
张志明欧晓昆
关键词:国家公园分区管理功能区划
种内变异及其群落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种内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表型或遗传差异.传统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常常将物种视为同质个体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种内变异.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的功能性状具有数量可观的种内变异,并且可能具有和种间变异相似的生态效应,使得进化过程与生态过程整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态-进化动态.种内变异在种间竞争、物种共存、生物入侵、群落建构、生态系统功能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者围绕"种内变异及其群落效应"总结了植物生态学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简述种内变异的来源和结构,然后总结种内变异在生态系统群落水平的生态效应,之后介绍了种内变异的研究方法及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忽略种内变异,最后对目前的不足以及将来的方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李耕耘钱美玲欧晓昆耿宇鹏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生态效应生态系统功能
热带雨林探奇
1998年
我们现在走进的是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她地处横断山脉南余脉地区、这里澜沧江及其支流网布纵横、山地、丘陵、河谷和盆地交错。她的位置和周边的地形使得这里冬季温和,夏季多雨,成为我国热带森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仅有的野象活动区域。这里热带森森所特有的景观和现象一定会引您入胜,绞杀植物、板状根、老茎生花、巨大的藤萝,白蚁洞穴和土堆、树干布满附生寄生植物等,在这里都可以领略至尽。还有傣、哈尼、拉祜、基诺和瑶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令,特别是她们爱护自然、合理利用资源的传统方式。
欧晓昆
关键词: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
全文增补中
高黎贡山乔木树种丰富度快速评估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现有资料和已发表研究文献,通过分析高黎贡山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及物种分布中心与分布幅宽间的关系,对高黎贡山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快速评估,并采用环境因子对其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物种分布中心与分布幅度关系表明,分布幅度较窄的物种分布于较低海拔和较高的海拔,而分布中心在中海拔(2000m左右)地区的物种则具有较宽的分布幅.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气候因子随海拔变化与乔木树种多样性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候因子在不同海拔范围对物种分布和多样性的作用不同.
孙振华彭声静欧晓昆
关键词:海拔气象因子
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研究——以屏边县生态系统为例
生态系统作为景观的亚尺度单元,区域生态系统的水平格局可以利用反映景观组分空间布局及破碎度的格局指数计算等手段实现定量化描述;而区域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组分的格局变化通常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地区小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
王恒颖欧晓昆
关键词:区域生态系统流域
文献传递
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DEM数据进行植被变化探测被引量:7
2007年
适时精确的探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研究其起因、过程和效应的基础.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对两景不同时期的影像(2003和2004年)进行一次性变化探测.并且输入层中增加了DEM和坡度两个额外"波段".在选取训练样区的过程中,共选取了82个亚类型,其中36个为植被变化亚类型,46个为无变化植被亚类型.NDVI差值法被用于探测变化和无变化的区域,该方法为获取精确的和足够的植被变化类型训练样区提供有效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探测变化技术所产生的植被变化图,其精度明显高于分类后比较法所产生的植被变化图精度.此外将DEM和坡度作为额外波段结合两景影像得的8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层,能够有效的提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山区植被变化探测精度.同时在选取训练样区的过程中,将各不同的变化和无变化的植被类型根据其不同的光谱特征分成不同的亚类型进行取样,对提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山区植被变化探测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处理可以降低山区影像的地形效应.
张志明LPCVerbekeEMDe Clercq欧晓昆RRDeWulf
关键词:DEM植被变化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