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次旦多吉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不同提取部位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对异丙肾上腺...
  • 1篇多糖
  • 1篇异丙肾
  • 1篇异丙肾上腺素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诱导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素
  • 1篇威灵仙
  • 1篇胃炎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小鼠心

机构

  • 4篇三峡大学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4篇陈置丰
  • 4篇次旦多吉
  • 3篇白彩虹
  • 3篇颜为红
  • 3篇龚学谦
  • 2篇石孟琼
  • 2篇刘光耀
  • 2篇胡荣
  • 2篇卢训丛
  • 2篇贺海波
  • 1篇邹坤
  • 1篇杨文雁
  • 1篇罗涛
  • 1篇袁琴
  • 1篇邓为
  • 1篇陈茂华
  • 1篇王海燕

传媒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ISO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分别用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和卡托普利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于末次给药的次日进行实验,计算小鼠全心重量指数和左心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测定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心肌细胞直径和横截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和MDA、Hyp、NO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和cNOS活性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直径和横截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加(均P<0.01)。经开口箭4个不同提取部位治疗后,上述异常的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开口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其作用效果与卡托普利相当;石油醚部位在改善SOD、Hyp、cNOS、NO和心肌横截面积、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部位除GSH-Px、iNOS和心肌细胞直径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对ISO致小鼠心肌肥厚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在开口箭的4个提取部位中,其作用效果以正丁醇部位最为显著,其余依次为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实验结果表明,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逆转NOS系统异常的表达水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之一。
贺海波白彩虹邹坤袁琴龚学谦陈置丰颜为红次旦多吉
关键词:开口箭异丙肾上腺素
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和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研究了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和TNF-α分泌的作用.通过ELISA方法检测25、50、100μg/mL的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1μg/mL)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诱导iNOS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能够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25、50、100μg/mL)均能抑制其活性和基因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强弱依次为威灵仙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因此得出,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效果不同;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可能是威灵仙发挥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刘光耀王海燕白彩虹贺海波邓为陈置丰龚学谦次旦多吉颜为红
关键词: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RAW264.7细胞
乳鹿颗粒对大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乳鹿颗粒对大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Hp菌液给大鼠灌胃制备Hp感染性胃炎模型,灌胃给药治疗结束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中白介素1 beta(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分析;取胃组织分别进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及细菌培养实验检测细菌定植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中MIF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结果:乳鹿颗粒4.0和8.0g/kg可显著改善Hp感染性胃炎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胃组织中MIF、CD74和NF-κBp6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液中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提高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减轻Hp和促炎因子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结论:乳鹿颗粒对大鼠Hp感染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MIF/CD74表达和NF-κB的核移位,进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石孟琼卢训丛胡荣白彩虹刘光耀陈置丰次旦多吉颜为红龚学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
乳鹿颗粒的长期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乳鹿颗粒长期灌胃给药对实验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乳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乳鹿颗粒组分别灌胃给予乳鹿颗粒16.0、48.0和144.0g/kg(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21、64和192倍),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每2周测食物消耗量1次,每周称体重1次,给药12周后和停药恢复2周后每组随机选取雌雄大鼠各5只取血,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计算脏器质量系数,同时对主要脏器进行外观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乳鹿颗粒各组大鼠给药及停药恢复期间的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摄食情况、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乳鹿颗粒无明显的长期毒性,按临床剂量用药是安全的。
石孟琼卢训丛胡荣陈置丰次旦多吉杨文雁罗涛陈茂华
关键词:长期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