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洪萍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巨桉
  • 2篇多样性
  • 2篇外生菌根
  • 2篇菌根
  • 1篇大型真菌
  • 1篇生态分布
  • 1篇四川巨桉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试验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人工林
  • 1篇桉林
  • 1篇外生菌根菌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理化性质
  • 1篇巨桉人工林
  • 1篇菌根菌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梁洪萍
  • 3篇潘欣
  • 3篇张健
  • 3篇朱天辉
  • 1篇李瑞久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川省巨桉林下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探明四川省巨桉人工林下大型真菌资源,本课题自2008年5月开始在巨桉主要栽培区定期进行地表大型真菌的调查,根据真菌形态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调查巨桉林下生态因子,分析土壤因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林下大型真菌种群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真菌共17种,隶属于7科10属,其中马勃状硬皮马勃和草地横模马勃为优势种群,并发现一新的外生菌根真菌—银灰口蘑。林下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在海拔300650m、郁闭度大于0.7、阴坡半阴坡土层厚的区域。大型真菌可降低巨桉周围土壤pH值,并显著提高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对促进巨桉土壤养分循环、改善营林质量及保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潘欣张健朱天辉梁洪萍
关键词:巨桉大型真菌多样性
四川巨桉外生菌根研究
目前,巨桉作为四川短轮伐期纸浆林、退耕还林和菌根营养型的主要桉树树种,被广泛引种,已经成为四川桉树的主要栽培树种之一,巨桉林下的外生菌根真菌现状与菌根生态分布规律及是否具有促生作用,对于乡土菌根真菌资源开发与维持巨桉人工...
梁洪萍
关键词:巨桉生态分布多样性田间试验
文献传递
巨桉林下马勃分子系统发育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采集巨桉林下马勃子实体,培养其菌丝体,提取子实体及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rDNA-ITS不同区域作序列分析,首次构建马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野外采集获得马勃子实体10种,其中成功培养6种,测序结果表明马勃rDNA-ITS区长度在607~766bp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与豆包菌(Pisolithus)亲缘关系较近,秃马勃属(Calvatia)、马勃属(Lycoperdon)及横膜马勃属(Vascellum)之间亲缘关系较近,ITS1-5.8S rDNA-ITS2区可建立马勃类真菌属间系统发育树,ITS2区可用于建立马勃类真菌属内系统发育树,3个待定种硬皮马勃Scleroderma sp.11-1,Scleroderma sp.2-2和Scleroderma sp.5-2为金黄硬皮马勃(S.aurantium)的可能性较大。此研究可为探讨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种类与作用机制、马勃分类系统学及菌丝体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潘欣张健朱天辉梁洪萍
关键词:系统发育ITS序列
外生菌根菌对巨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该文调查了四川乐山沙湾、眉山丹棱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菌土,测定了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两地所采集的菌根土的理化指标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样地Ⅰ菌根土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样地ⅡpH值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两样地菌根土的全N、水解N、全P和有效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大孢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彩色豆马勃和马勃状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样地Ⅰ菌根土速效K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样地Ⅱ菌根土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由此可见,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对提高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维护人工林地力具有一定作用。
潘欣张健朱天辉梁洪萍李瑞久
关键词:外生菌根菌巨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