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超

作品数:21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动脉粥样硬化
  • 7篇细胞
  • 7篇内皮
  • 6篇内皮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地黄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六味地黄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药理

机构

  • 2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淮安市妇幼保...

作者

  • 21篇林超
  • 15篇卞慧敏
  • 8篇孙鑫
  • 7篇钱星
  • 6篇徐斌
  • 6篇马志
  • 6篇卢颖
  • 5篇李育
  • 5篇孟庆海
  • 4篇张启春
  • 4篇张亚云
  • 4篇姚远
  • 3篇包东桥
  • 3篇景怡
  • 2篇王梦
  • 2篇刘兆国
  • 2篇胡小鹰
  • 2篇潘磊
  • 2篇吴祥
  • 2篇郭静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成药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酮碱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血糖及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桑酮碱(桑叶总黄酮和总生物碱,STA)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血糖、淀粉耐量、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8周龄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阿卡波糖组(39 mg/kg)、桑酮碱组(105、210、420 mg/kg),db/m小鼠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小鼠灌胃给药100 d,每10 d测定小鼠随机血糖;第100天检测淀粉耐受情况;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olt法测定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磷酸化磷酯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蛋白表达。结果桑酮碱能够显著降低db/db小鼠随机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腺组织病理形态损伤,上调肝脏P-IRS1、P-PI3K、P-AKT、GLUT2蛋白表达。结论桑酮碱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血糖、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
孙鑫马志孟庆海蒯美玉卢颖景怡林超李育卞慧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桑叶总黄酮
慢性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7年
内质网应激(ERS)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非动脉壁系统和动脉壁系统因素均密切相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作为ERS长期激活的标志,可导致细胞的病理状态及组织功能受损。已有大量研究表明As斑块内的细胞,尤其是易损斑块区域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现有UPR被慢性激活。病理性的慢性ERS通过诱导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凋亡而促进坏死核形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影响易损斑块的形成与稳定性,有重要的促As效应。造成慢性ERS的应激源:氧化应激、氧化型胆固醇、细胞内高水平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等在As病程中表现明显,且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等促进As临床病程的因素中更为突出。近年研究已经部分揭示了ERS促As易损斑块形成的机制及体内的相关性,为ERS药物靶向性治疗途径提供了思路,但仍需大量深入的研究才能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防治方法。
景怡蔡丹凤林超孙鑫卞慧敏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动脉粥样硬化未折叠蛋白反应内皮细胞
Liguzinediol对普萘洛尔诱导的急性心衰豚鼠心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Liguzinediol对普萘洛尔所致豚鼠急性心衰模型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效能、效价和治疗指数。方法静脉注射普萘洛尔建立豚鼠急性心力衰竭(AHF)模型后,分组静脉恒速注射给予Liguzinediol(2.85、5.70、11.40、22.80、45.60、91.20 mg·kg-1)及阳性药盐酸肾上腺素(0.31 mg·kg-1),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给药0、5、10、20、40、60、90和120 min时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动脉收缩压(MSP)、动脉舒张压(MDP)和心率(HR)的变化;计算该药的效能、效价和治疗指数。结果 Liguzinediol(11.40、22.80和45.60 mg·kg-1)能有效升高模型豚鼠+dp/dtmax、LVSP、MSP、MDP和HR,降低-dp/dtmax,Liguzinediol(2.85、5.70mg·kg-1)作用较弱,ED50约为12.93 mg·kg-1,治疗指数(LD50/ED50)为131,45.60 mg·kg-1已达最大效能,再加大剂量至91.20 mg·kg-1其效应并不能相应增强。结论 Liguzinediol对急性心衰豚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安全性比同类药物高。
徐斌李育章嫡妮林超钱星李伟卞慧敏
关键词:LIGUZINEDIOL血流动力学效价
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林超卞慧敏
动脉粥样硬化中内皮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有着很高的致死率,而由该病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及对心脑血管的损伤更是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威胁。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林超卢颖吴祥刘兆国李育卞慧敏
桑酮碱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桑酮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大鼠喂以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值>16.7 mmol/L,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180 mg/kg)组、桑酮碱(73.5、147、294 mg/kg)组,空白组10只,治疗组灌胃给药12周。给药后每2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给药12周后,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结果桑酮碱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GSP、GHb、TC、TG、LDL-C、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HDL-C、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论桑酮碱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而成的。
蒯美玉马志孙鑫孟庆海林超卢颖李育彭国平欧阳臻卞慧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脂联素瘦素
通塞脉片治疗2型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TSM)对2型糖尿病足(DF)大鼠伤口愈合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加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再行足部手术,建立DF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35g/kg组、通塞脉片12.44、6.22、3.11g/kg 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8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TSM可促进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增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降低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血小板聚集率、血液黏度和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调节ET/NO、TXB2/6-K-PGF1α比值。结论 TSM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促进2型DF模型大鼠创面溃疡愈合。
郭静孟庆海殷秋忆卞慧敏胡小鹰张启春林超
关键词:通塞脉片胰岛素抵抗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中DNA甲基化与微小R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能侵袭全身血管,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DNA甲基化和微小RNA都属于表观遗传的重要内容,两者在动脉粥样硬化中都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已发现多种微小RNA出现异常表达,可能受甲基化的调节。DNA甲基化可以通过对微小RNA启动子区Cp G岛的甲基化修饰,直接调控微小RNA的表达;或通过改变转录因子甲基化状态,间接调节与其相关的微小RNA表达。微小RNA也可以通过调节甲基转移酶的表达进而调节DNA甲基化。两者相互调节机制构成了基因表达的复杂网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钱星林超徐斌包东桥王梦卞慧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DNA甲基化微小RNA
通塞脉片对实验性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TSM)对糖尿病足(DF)模型大鼠足部创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除10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成功复制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TSM高、中、低剂量组(12.44,6.22,3.11 g·kg-1)。分别于给药第1,4,8,13,18天对大鼠进行溃疡创面拍照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治疗18 d后对足溃疡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羟胺法和TBA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数。结果:TSM可以改善糖尿病足大鼠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加速4,8,13,18 d各时相点伤口愈合,降低第18天(修复后期)大鼠血清中MDA,IL-6,TNF-α的含量,升高SOD含量,其中TSM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18 d(修复后期)TSM高、中剂量组VEGF的表达,TSM高剂量组毛细血管的数目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TSM可以促进DF模型大鼠足部伤口愈合,降低血清中MDA,IL-6,TNF-α的含量,升高SOD含量,减少修复后期VEGF表达和毛细血管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郭静孟庆海殷秋忆林超马志徐斌钱星包东桥张亚云张启春卞慧敏胡小鹰
关键词:通塞脉片糖尿病足氧化应激促炎因子VEGF
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5
2015年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丹参因其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且取得较好的疗效。丹酚酸B是丹参提取物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研究证实丹酚酸B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不仅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的损伤。该文就近年来丹酚酸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丹酚酸B调控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关系,为丹酚酸B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林超刘兆国钱星姚远徐斌卞慧敏
关键词:丹酚酸B心肌梗塞心肌细胞肥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