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更多>>
19世纪西方艺术歌曲“表情”摭谈 被引量:1 2008年 来自心灵深处,体现身体与心灵之和谐,谓之歌唱。它以最简便、直白的方式植根于每个时代、每片土地、每个心灵的角落,反映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各异的情感需求。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然而,当自然地创作与歌唱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当艺术地创作与歌唱成为充分表达个体人性化意念的重要方式时。 林萍关键词:艺术歌曲 舒伯特 勃拉姆斯 西方音乐 西洋音乐 创作技法 闻得花香的音乐——浅释德彪西音乐中的通感意味 被引量:6 200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历了古典的理性、均衡,浪漫的情感历程后,作为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惟一代表,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毅然挣脱那满耳强烈、厚重的喧嚣,以独辟蹊径的灵韵,与众不同的创作语言,带给你一幅幅弥漫着香馨的可视、可触的诗意的音画。这是一种人的全方位的体验, 林萍关键词: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 意味 通感 全文增补中 一种“整体文化”释读——2010洛杉矶《指环》艺术节(Ring Festival LA)述评 2012年 本文将通过对"洛杉矶《指环》艺术节"(Ring Festival LA)主要内容的评介,阐释"整体文化"的理念,进而了解当代国际瓦格纳研究动态,为我国歌剧表演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林萍关键词:《指环》 RING FESTIVAL LA 整体艺术 整体文化 历时传承 共时交响——中国瓦格纳研究之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2020年 瓦格纳研究因其复杂性、跨学科性及不断发展的当代性至今仍是国际难题,对其认知和研究的水准也可从另一侧面反映各学科发展的深度及视野。在此领域,我国至今未见多学科观照的综合研究。本文将参照国际瓦格纳研究态势,并结合我国西方音乐文化引入及深化的大背景,以历时与共时交织审视对我国近百年瓦格纳研究历程予以述析。在对巨量繁杂文献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依据所属时期、所涉领域、成果内容、认知程度及影响等方面挖掘辨析后,整体对其接受理路逐步厘清,由此,笔者尝试将我国瓦格纳研究大致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初识瓦格纳(约20世纪20—40年代)、瓦格纳影响纷呈初现(约20世纪40—90年代末)及沟通与融合的自由境界(约2000—2019年),通过对各阶段相关学科代表性文献结合时期特色的论述,以期较全面认识我国瓦格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为未来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林萍关键词:整体艺术 共时 跨学科 文学 戏剧 同异相融 通专相长——高等音乐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之角色分析与策略 2015年 文章以西方音乐史教学为例,对高等音乐院校专业基础课之角色、评价及管理等共性问题予以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同异相融、通专相长"的教学理念及实施策略,以期进一步厘清专业教学与专业基础课教学之关系,探索当前社会环境下专业基础课教学行之有效、具有普适性的路径,从而推动此领域之教学研究与改革。 林萍关键词: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西方音乐史 永恒的魔咒——瓦格纳《指环》之“洛杉矶风格”解析 2011年 德国19世纪作曲家、歌剧改革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历时26年(1848--1874)创作的乐剧代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以下简称《指环》)是其歌剧改革和“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理念之最高境界体现。这部令世人震惊的、承载瓦格纳超凡艺术理念的鸿篇巨制包含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林萍关键词:《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 歌剧改革 析《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音乐技法 被引量:7 2003年 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的重要作品。本文通过对此部乐剧代表作从创作背景到音乐形态的全面分析并与传统进行比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瓦格纳是如何利用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段(包括综合艺术、主导动机、和声等要素)来体现他的乐剧理念的。 林萍关键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音乐技法 音乐形态 综合艺术 主导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