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玮

作品数:22 被引量:35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混凝土
  • 6篇水泥
  • 5篇地聚合物
  • 5篇煤灰
  • 5篇粉煤灰
  • 4篇镁水泥
  • 3篇水化
  • 3篇磷酸镁水泥
  • 3篇耐久
  • 3篇耐久性
  • 3篇矿渣
  • 3篇活性粉末
  • 3篇活性粉末混凝...
  • 3篇高性能混凝土
  • 3篇粉末混凝土
  • 3篇高岭土
  • 3篇环保型
  • 2篇徐变
  • 2篇压强度
  • 2篇水化过程

机构

  • 22篇东南大学
  • 4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燕山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江苏省建筑科...

作者

  • 22篇林玮
  • 21篇孙伟
  • 9篇刘斯凤
  • 9篇张云升
  • 8篇郑克仁
  • 7篇赖建中
  • 5篇沙建芳
  • 4篇李宗津
  • 4篇赵庆新
  • 3篇缪昌文
  • 3篇张亚梅
  • 3篇秦鸿根
  • 2篇金祖权
  • 2篇刘建忠
  • 2篇李刚
  • 1篇梁新政
  • 1篇郭丽萍
  • 1篇庞超明
  • 1篇李磊
  • 1篇郭飞

传媒

  • 5篇建筑材料学报
  • 3篇硅酸盐学报
  • 2篇建筑技术
  • 2篇工业建筑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对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解界面过渡区性质对混凝土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压痕硬度分布,并测试相应配合比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抗弯疲劳寿命.试验结果显示:随矿渣取代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加,基体与界面过渡区之间压痕硬度的差异减少;当应力水平低于0.85时,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对数值随基体压痕硬度与界面过渡区压痕硬度的比值的降低而增大;基体与界面过渡区间压痕硬度差异的减少,相对提高界面过渡区抑制疲劳损伤的能力,从而改善混凝土高周疲劳性能.
郑克仁孙伟林玮赵庆新张云升
关键词:混凝土界面过渡区高周疲劳
磷酸镁水泥中的粉煤灰效应研究被引量:58
2010年
采用宏观性能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粉煤灰在磷酸镁水泥体系中的多种效应,包括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和形貌效应,并通过试验设计与分析,确认粉煤灰在磷酸镁水泥体系中还存在着吸附效应.
林玮孙伟李宗津
关键词:磷酸镁水泥粉煤灰粉煤灰效应
环保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包括:活性组份、细集料、水和超塑造化剂,活性组份包括:水泥和粉煤灰,其配比(重量比)为:水泥∶粉煤灰=1∶(0.2-1.5),上述活性组份可以包括硅灰,水泥、粉煤灰及硅灰的配比(重量...
孙伟张亚梅刘斯凤秦鸿根李刚赖建中林玮
文献传递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ECO-RPC被引量:4
2005年
Ecological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ECO-RPC) with small sized and differentvolume fraction steel fibers was prepared by substitution of ultra-fine industrial waste powder for50% to 60% cement by weight and replacement of ground fine quartz sand with natural fine aggregate.The effect of steel fiber volume fraction and curing ages on the static mechanical behaviour ofECO-RPC was studied. Using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chnique, the dynamic mechanicalbehaviour of ECO-RPC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mechanical behaviour of ECO-RPC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eel fiber volume fraction andcuring ages. The type of ECO-RPC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25% ultra-fine slag, 25% ultra-fine flyash and 10% silica fume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with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andfracture energy more than 200 MPa, 60 MPa and 30 kJ/m^2, respectively. ECO-RPC has excellent strainrate stiffening effects under dynamic load. Its peak stress, peak strain and the area understrain-stress curv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Its fracture pattern changes frombrittleness to toughness under high strain rates.
赖建中孙伟林玮金祖权
地聚合物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利用粉煤灰取代部分偏高岭土,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地聚合物基体配合比。在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三种养护制度中,选出最有利于发挥胶凝材料活性的养护工艺;然后在最佳基体中掺入三种钢纤维,选用最优养护工艺,可得到一系列强度的纤维增强地聚合物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其抗压强度最高达55.2MPa,弯拉强度达22.44MPa。对其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聚合物基RPC具有非常优异的耐久性。
张云升孙伟沙建芳林玮
关键词:粉煤灰活性粉末混凝土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干燥收缩性能被引量:37
2011年
系统研究磷酸镁水泥砂浆的干燥收缩性能,从氧化镁活性、水胶比、磷镁比、粉煤灰掺量和缓凝剂使用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磷酸镁水泥砂浆干燥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DEMEC方法指出,磷酸镁水泥砂浆的干燥收缩随着氧化镁活性的降低、水胶比的提高、磷镁比的降低、粉煤灰掺量的降低和缓凝剂的使用而增大。同时,分析指出,自由水分的蒸发是干燥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粉煤灰对于抑制磷酸镁水泥砂浆干燥收缩的贡献。
林玮孙伟李宗津
关键词:磷酸镁水泥粉煤灰活性
粉煤灰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特性及机理被引量:60
2003年
利用粉煤灰作为配制地聚合物的一种基本Si Al质材料,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地聚合物配比;为优化养护制度,采用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3种养护制度,从中选出了最有利于发挥胶凝材料活性的养护制度.实验表明,当粉煤灰掺量为30%,80°C下蒸养8h时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优,分别为32.2和7.15MPa.将最优的地聚合物胶结材制成混凝土,并对其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非常优异的耐久性.利用红外、X射线衍射对地聚合物的形成机理及结构本质进行的分析发现,地聚合物在合成过程中SiO4对应的1086cm-1红外振动峰向低波数偏移,6配位Al也转化为4配位,最终形成无定形态的结构物质.
张云升孙伟沙建芳林玮郑克仁刘斯凤
关键词:粉煤灰地聚合物混凝土蒸汽养护压蒸养护
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对高性能砼徐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05年
为研究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在(20±1)℃、相对湿度为(60±5)%和33%的载荷水平下,测试了不掺磨细矿渣和粉煤灰的基准混凝土及磨细矿渣等量取代水泥量为30%、50%和80%、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量为12%、30%和50%、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双掺等量取代水泥50%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度。试验结果表明:磨细矿渣掺量为30%和50%时,磨细矿渣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当磨细矿渣掺量为80%时,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大大下降,其1年的徐变度为基准混凝土的1.74倍;粉煤灰掺量为12%和30%时,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随其掺量提高而增强,其1年的徐变度分别为基准混凝土的76%和46.5%;粉煤灰掺量为50%时,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没有得到改善,其1年的徐变度为基准混凝土的102%;磨细矿渣和粉煤灰总取代率为50%时,双掺的徐变度明显低于单掺磨细矿渣或粉煤灰的情况。
赵庆新孙伟缪昌文田倩郑克仁林玮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磨细矿渣粉煤灰徐变
磨细矿渣掺量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英文)被引量:13
2009年
为研究磨细矿渣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在(20±1)℃,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测试了33%载荷水平下磨细矿渣等量取代水泥量分别为0,30%,50%和80%4种情况下混凝土的徐变度。结果表明:磨细矿渣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0%和50%时,磨细矿渣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当磨细矿渣掺量增加为80%时,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大大下降,其1a的徐变度为不掺矿渣混凝土的1.74倍。通过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观测,结合压汞法测试基体的孔隙率与孔径分布,对不同掺量下的磨细矿渣及水泥颗粒与基体的结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烧失量法测试水泥-矿渣体系中的非蒸发水量来表征水化产物数量,并基于纳米压痕技术测量了磨细矿渣与水泥颗粒的弹性模量,通过上述几种实验方法的联合观测分析,对磨细矿渣影响混凝土徐变性能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由于磨细矿渣颗粒的弹性模量略低于水泥颗粒,故不能通过"微集料效应"抑制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徐变性能受水泥及磨细矿渣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况的影响较大,当界面结合良好时,可忽略其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混凝土的徐变度和体系的水化产物数量正相关;当界面结合不良时,其对抑制混凝土徐变的负面效应显著增强,徐变性能受到水化产物数量与界面结合情况的双重影响。
赵庆新孙伟缪昌文郑克仁刘建忠林玮
关键词:磨细矿渣掺量界面区徐变
矿渣对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时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纳米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以了解矿渣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渣掺量为30%时,距集料表面25μm以内区域的弹性模量、纳米压痕硬度明显低于距集料表面25μm以外的区域,而当矿渣掺量达到50%时,弹性模量和纳米压痕硬度沿界面的变化不显著;随矿渣取代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加,基体与界面过渡区之间压痕硬度、弹性模量的差值降低,从而使界面过渡区得到强化。
郑克仁孙伟林玮赵庆新
关键词:矿渣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