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联合止血夹治疗大肠宽蒂大息肉56例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用圈套器或IT刀切除宽蒂大息肉前后使用止血夹钳夹蒂柄治疗大肠宽蒂息肉56例,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本组56例大肠宽蒂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止血夹能有效防止切除宽蒂大息肉后并发的出血和穿孔。结肠镜下使用止血夹协助高频电圈套器或IT刀切除大肠宽蒂大息肉安全、有效。
- 何金财黄跃林国伟吴联晖宋鹏
- 关键词:大肠息肉止血夹圈套器
- EMR、ESD联合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联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的36例EMR、34例ESD联合EMR及28例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术中术后出血、穿孔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 EMR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ESD联合EMR组的手术时间与单独ESD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9、26.4、28.8分钟。三组的整块切除率(72.2%、94.1%、100%);三组的术中出血率(30.6%、17.6%、21.4%);三组的穿孔发生率(11.1%、0%、7.14%);局部残留及复发率(16.7%、5.9%、3.57%)。结论 ESD联合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而EMR组的整块切除率,局部残留复发率,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ESD联合EMR可以简化操作,在治疗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可做为ESD初学者的入门技术。
- 宋鹏吴联晖林国伟何金财林明芳李剑英陈生兰苏华丽纪艳华
-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 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术40例分析
- 2012年
- 目的:研究内镜下分块切除对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讨论。方法: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分块切除术40例,共40枚。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定期内镜随访1~24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枚息肉中18枚经首次或再次内镜下分块切除术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0%;4枚(占10%)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开腹手术。术中出血16例(40%),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5%)。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癌变分别占15%,5%,70%,10%,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分块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肠巨大息肉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 吴联晖林国伟何金财宋鹏李剑英
- 关键词:结肠镜大肠巨大息肉
- 白藜芦醇和顺铂联合作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和顺铂联合作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实验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和顺铂。 ①单独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24h;②单独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
- 林国伟
- 关键词:前列腺癌白藜芦醇PC-3细胞细胞增殖用药方式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小肿瘤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36例经超声内镜(EUS)明确肿瘤(长径≤12 mm)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患者,在内镜下先用橡皮圈套扎,而后使用尼龙绳在橡皮圈的底侧进行结扎,然后进行剥离治疗,记录术中术后出血、穿孔情况及标本大小,对切除物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于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及EUS随访。结果36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手术平均操作时间(15±2)min,术中出血量<2 ml,标本大小5 mm×6 mm^10 mm×11 mm,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确诊胃平滑肌瘤10例,胃间质瘤26例(危险度分级:均为极低)。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内镜下应用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的肿瘤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尚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其治疗价值。
- 何金财吴联晖宋鹏林国伟林明芳黄跃
- 关键词:橡皮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老年人肠息肉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老年人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86例老年人(≥60岁)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并与52例中年组(36~59岁)及47例青年组(≤35岁)结肠息肉相比较。结果血便、黏液便是老年人结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发现2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增加、右半结肠息肉增茄、癌变增加,病理类型以直肠、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为主。结论对以血便、黏液便采就诊的老年人应常规行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息肉、排除恶变。
- 陈宏斌黄跃黄淳林国伟吴联辉
- 关键词:老年人大肠息肉结肠镜
- 大肠黑变病1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大肠黑变病(melnaosis coli,MC)是大肠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主要认为与便秘及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本文拟对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 黄跃蒋义贵林国伟吴联晖
- 关键词:大肠黑变病蒽醌类泻药色素沉着性巨噬细胞脂褐素固有层
- 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内镜下套扎后剥离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先套扎后剥离的方法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6例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明确肿物(长径≤12 mm)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患者,在内镜下先用橡皮圈套扎,然后进行剥离治疗,记录术中术后出血、穿孔情况及标本大小,对切除物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并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胃镜复查及EUS随访。结果 26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手术操作时间:(15±2)min,术中出血量:<2 m L,标本大小:4 mm×6 mm^10 mm×12 mm,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确诊胃平滑肌瘤8例,胃间质瘤18例(危险度分级:均为极低)。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应用内镜下先套扎后剥离的技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的小肿瘤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尚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其治疗价值。
- 吴联晖何金财林国伟宋鹏林明芳陈生兰胡维维纪艳华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套扎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治疗体会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行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A组为经典ESD,B组为改进ESD.结果:A组与B组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40±11)min;整块切除率:A组96%,B组100%;手术并发症:A组、B组术中出血率分别为24%与8%,术中穿孔分别为8%与0%.结论:改进ESD可以作为上消化道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 吴联晖林国伟宋鹏何金财林明芳李剑英陈生兰苏华丽纪艳华
- 关键词:ESD手术时间
- 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10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射频导线,选择功率4档,时间4s,对疣状病灶依次点灼至整个病灶发白,凝固为主,每次治疗以不超过8枚为宜。术后均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4周,有HP感染的予HP根除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复查,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率达到86.2%,好转9.9%,无效3.9%,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一般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联晖林国伟李剑英
- 关键词:疣状胃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