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鹏程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无线传感
  • 4篇传感
  • 3篇应力
  • 3篇钢结构
  • 2篇应力监测
  • 2篇无线
  • 1篇吊装
  • 1篇施工吊装
  • 1篇体育
  • 1篇体育场
  • 1篇桁架
  • 1篇桁架结构
  • 1篇网络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应力
  • 1篇温度作用
  • 1篇无线传感技术
  • 1篇无线传感器
  • 1篇无线传感器网
  • 1篇无线传感器网...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6篇罗尧治
  • 6篇杨鹏程
  • 4篇沈雁彬
  • 2篇童若飞
  • 2篇金砺
  • 1篇洪江波
  • 1篇张鹏飞
  • 1篇王小波
  • 1篇程华强
  • 1篇俞锋
  • 1篇梅宇佳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钢结构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三届空间...
  • 1篇第十四届空间...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空间结构无线监测系统HMST的研发与应用
众多研究表明健康监测系统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目前这一领域还存着各种不足,监测系统的需求正在向统一、完备、直观、标准化等方向发展。本文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以空间结构为监测对象的软、硬件模块...
罗尧治杨鹏程俞锋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空间结构集成系统开发无线监测系统
大跨钢结构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温度应力实测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自主开发的无线应力传感监测系统,对某体育场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特殊气候条件(持续高温和低温)下的温度与应力进行实测,详细研究温度与应力的关系及温度变化所产生温度应力的大小,给出结构在不均匀温度场下的实测温度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构件的应力变化理论值,并将其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钢结构处于非均匀温度场作用下,温度和应力相关性明显,大多数实测数据与仅考虑均匀温度场的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测点实测值大于理论值较多。
罗尧治金砺沈雁彬杨鹏程
关键词:大跨钢结构温度应力无线传感
可旋转钢桁架结构的应力跟踪监测与分析
针对某一新型可动钢结构,以无线应力实时监测系统捕捉了其关键构件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并据此数据对结构的特性进行了一些讨论。该结构作为观众席使用,依靠底部导轮作为滑动支座,可在环向轨道上做360°自旋。根据其结构特点,架构实时...
罗尧治杨鹏程童若飞程华强洪江波
关键词:应力监测钢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
文献传递
基于功能单元的主动结构形状的仿生控制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主动结构(AS)形状控制的传统方法计算时间较长、实际结构与数值模型存在差异的局限,提出主动结构中功能单元的概念及仿生控制框架.指出功能单元是由传感器与执行器组成一类基本控制单位,讨论功能单元的集成与节律.建立含功能单元主动结构的基本模型,包括传感器采样、执行器动作以及结构运动的基本过程.给出适用于含功能单元主动结构的仿生控制框架的基本思想与具体流程.采用典型主动结构的定向运动控制问题作为数值算例进行分析,以验证所提出概念与控制框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控制方法,基于功能单元的仿生控制方法实时性更好,且避免来自实际结构的误差.
杨鹏程罗尧治沈雁彬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温度与应力实测及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应用自主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温度与应力实测系统,对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各部位的温度与应力进行长期实测。以全年实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结构温度分布规律,并根据结构温度场的非均匀性,将温度作用分为均匀温度场作用与非均匀温度场作用,分别详细研究均匀温度场作用与非均匀温度场作用对结构应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差,且构件的温度与周围的气温并不一致;均匀温度场作用下结构产生显著的应力变化,且构件应力与温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好;在结构的某些部位,非均匀温度场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变化超过均匀温度场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变化。
罗尧治梅宇佳沈雁彬杨鹏程金砺张鹏飞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温度作用无线传感
某钢结构廊桥施工吊装过程监测被引量:11
2010年
介绍基于无线传感的监测技术在钢结构廊桥施工吊装过程中的应用。该廊桥工程采用吊装提升方法,由于结构布置形式复杂、跨度和自重大、吊装位置高等特点,两侧结构以及吊装部分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均发生明显变化,与结构正常设计使用状态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为此,利用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应力和加速度监测系统以及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对整个施工提升过程中结构的应力、振动和变形进行了实时监测,保证了整个吊装部分结构在施工提升过程中的安全。
罗尧治王小波杨鹏程童若飞沈雁彬
关键词:施工吊装应力监测无线传感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