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疗效
  • 2篇胆管
  • 2篇胆囊
  • 2篇胆汁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皮血管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外科
  • 1篇胆道外科手术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炎
  • 1篇胆管引流
  • 1篇胆管引流术
  • 1篇胆囊结石

机构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6篇郑州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杨鹏生
  • 6篇林钟文
  • 5篇段希斌
  • 5篇梁占强
  • 4篇董少红
  • 4篇陈永久
  • 4篇李学民
  • 4篇陈科奇
  • 3篇王忠振
  • 3篇吴盛标
  • 3篇麦爱欢
  • 3篇罗林杰
  • 3篇李连涛
  • 2篇庄义浩
  • 2篇石丹
  • 2篇冯治西
  • 2篇黄志昕
  • 2篇孟冬冬
  • 1篇孙世波
  • 1篇吴胜楠

传媒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 (心衰 )的影响。方法 :将 6 2例冠心病伴糖尿病并出现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 31例。两组的基本用药类同 ,A组另给曲美他嗪 2 0mg ,tid ;B组加用谷维素 10mg ,tid ,疗程 5 2周 ,定期门诊随访 ,观察实验前后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 ,超声心动图检查等项目。结果 :A组与B组对比 ,心功能改善 (P <0 .0 5 )、生活质量提高 (P <0 .0 5 ) ,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 (P <0 .0 5 ) ,病情恶化减少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伴糖尿病的心衰患者 ,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 。
林钟文吴盛标杨鹏生陈焕展黄志昕陈科奇冯治西姜昕周其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曲美他嗪
异丙肾上腺素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 3 9例行电生理检查病人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过程中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的现象。 方法  3 9例病人分为房室结双径路 (AVNDP)组和非AVNDP组 ,电生理检查过程中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 ,观察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以及临床症状。 结果  6例AVNDP病人在行房室结改良后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了NPJT ,诱发NPJT前后血压无明显改变 ,无特殊伴随症状。AVNDP术前 ,非AVNDP组术前及术后均无一例诱发NPJT。 结论 AVNDP病人在行房室结改良后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可能诱发NPJT 。
李宜富石丹杨鹏生陈永久董少红麦爱欢张杏
关键词:异丙肾上腺素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胆汁及血液病原菌培养和抗生素药敏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胆汁及血液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培养的阳性率及其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和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高热和(或)寒战时取外周静脉血及术中或PCTD时抽取胆汁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术中或PCTD胆汁培养阳性率为66.89%(97/145),高于血培养的28.2%(41/145)(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具有较高敏感性,而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具有良好敏感性,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G、红霉素、庆大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胆汁培养其致病菌临床检出率较高,临床用药中应当根据胆汁致病菌的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梁占强王忠振李学民李连涛段希斌杨鹏生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评估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终点包括术后可下床走动时间与血管并发症。方法  10 5例病人 (男、80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5 .7± 12 .3岁 )在行心导管术后 ,随机分为人工压迫组 ( 组 ,5 3例 )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器组 ( 组 ,5 2例 ) ,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人抗凝水平行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止血时间、下床走动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组与人工压迫组止血时间 ( 7.5± 3.0和 19.5± 6.5分 ,P<0 .0 0 1)与下床走动时间 ( 4.5± 2 .0和 16.5± 5 .0小时 ,P<0 .0 0 1)有显著缩短 ,血管并发症 (有 6人伤口渗血和血肿 >4cm, 组 7.5 % ( 4/ 5 3) , 组 3.8% ( 2 / 5 2 ) ,两组无显著差异。有 4例病人首次应用缝合器止血失效 ,因为病人的缝合血管周围病变及皮肤组织凹陷 ,有一例缝合管拆除时缝合线断接 ,首次成功率达 94% ( 48/ 5 2 ) ,失败两例再用缝合器缝合获得成功 ,总成功率达 96% ( 5 0 /5 2 )。在 组有 1例病人在血管成形术 3天后出现再次急性心肌梗死 ,给予静脉 (尿激酶 )溶栓后于穿刺伤口再出血而需压迫止血 1小时。结论 表明经皮血管缝合器应用的安全性优于人工压迫组 。
杨鹏生董少红庄义浩罗林杰林钟文陈永久陈科奇
关键词:经皮血管缝合器安全性疗效观察并发症
胆汁回输在治疗远端胆管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胆汁回输在远端胆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因远端胆管癌造成梗阻性黄疸后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外引流的患者60例(其中行胆汁回输患者36例,未行胆汁回输患者24例),包括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的食欲、四肢活动性、电解质水平、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胆汁回输对远端胆管癌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胆汁回输组患者食欲差的发生率为36.11%,明显低于未行胆汁回输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4,P=0.017)。胆汁回输组四肢活动性差的发生率为27.78%,明显低于未行胆汁回输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31)。胆汁回输组血清K^(+)、Na^(+)、CL^(-)、Ca^(2+)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行胆汁回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1,P<0.001;t=7.566,P<0.001;t=3.129,P=0.003;t=4.553,P<0.001)。术后7 d,胆汁回输组的血清ALT水平为(83.472±11.165)u/L,明显低于未行胆汁回输组的(91.208±6.345)u/L;而胆汁回输组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109.778±8.177)g/L,明显高于未行胆汁回输组的(95.792±4.09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4,P=0.003;t=7.741,P<0.001)。结论胆汁回输能够改善术前减黄的远端胆管癌患者食欲和四肢活动性,减少电解质紊乱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对于患者营养状态的提升和辅助术前准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沈曦温孟冬冬梁占强杨鹏生段希斌李学民
关键词:胆汁回输远端胆管癌
尿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2017年
目的评估尿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130例血管瘤婴幼儿分为3组,A组42例口服普萘洛尔,B组40例局部注射尿素,C组48例联合应用尿素和普萘洛尔。比较3组对不同面积及浸润深度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愈20例(47.6%),B组治愈22例(55.0%),C组治愈38例(79.2%),C组治愈率高于A,B组(P<0.05);C组对不同面积及浸润深度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均优于A,B组(P<0.05)。口服普萘洛尔对治疗不同面积及浸润深度类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注射尿素对小面积、表浅型有较好疗效。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尿素治疗不同面积和浸润深度血管瘤,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局部注射尿素适用浸润深度较浅的小面积血管瘤。
李学民杨鹏生梁占强孙斌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尿素普萘洛尔
不留置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不留置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术组),55例行LC+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括约肌切开术组);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术前年龄、性别、胆红素、转氨酶及胆管结石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期缝合术组胆总管扩张直径明显大于括约肌切开术组(P〈0.05)。1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结石残余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期缝合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括约肌切开术组(均P〈0.05);并发症方面,一期缝合术组术后胆汁漏5例,括约肌切开术组术后急性胰腺炎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不留置T管引流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术,可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避免长期留置T管,更显微创技术优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应用。
尹飞飞李学民段希斌王忠振李连涛杨鹏生梁马可孙世波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诊疗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f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58例接受PTGBD治疗的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行PTGBD的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置管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后2-4小时腹部疼痛明显缓解,6-72h体温及实验室检查渐恢复正常,有效率100%。结论 PTGBD可作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段希斌李学民王忠振李连涛梁占强杨鹏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高龄高危
吲哚菁绿试验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脾脏切除术的风险评估
2023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在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行脾切断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中心医院43例行吲哚菁绿试验并行脾切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吲哚菁绿试验15min留滞率(ICG-R15)对于围手术期出现肝功能不全的价值。结果术后肝功能代偿组ICG-R15滞留时间为(13.75±3.263)min、Child-Pugh分值为(6.61±1.40)与肝功能不全组的ICG-R15滞留时间为(19.86±6.362)min、Child-Pugh分值为(7.86±0.90)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不全对ICG-R15滞留率和Child-Pugh分级分别进行χ^(2)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对于评估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69.4%。ICG-R15和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CG-R15在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中可以作为敏感指标,ICG-R15结合Child-Pugh分级可以很好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并能增加预测围手术期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准确性。
沈曦温杨鹏生孟冬冬段希斌梁占强宋黎明李兴民
关键词:脾脏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HILD-PUGH分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加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为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5 0mg治疗 ,加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内支架 (Stent)置入术与直接PTCA/Stent置入术临床疗效。方法  135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予以静脉rt 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A组 )和直接PTCA/Stent(B组 )。 6 8例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 ,接受rt PA5 0mg治疗 ,6 7例直接PTCA和支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 ,以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TCA/Stent。本研究终点包括分析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率 ,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左心室功能。结果 A组IRA开通率为 91 0 % ,B组IRA开通率 95 5 %。患者于首次PTCA前及在 3周后用超声心电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两组患者到达导管室时IRA血流已达TIMI3级者 (n =34其中A组 2 4例 ,B组 10例 ) ,最初和恢复期EF值分别为 6 0 8%和 6 2 5 % ,经介入治疗后变为TIMI 3级 (n =80 )者 ,其中A组 75 % (33/ 4 4 ) ,B组为 84 2 % (47/ 5 7) ,最初EF 5 7 0 %和恢复期EF5 7 2 %。从未获TIMI 3级 (n =2 1)者 ,其最初EF 5 4 1%和恢复期EF5 3 2 %为最低。结论 溶栓剂rt PA 5 0mg治疗加补救性PTCA/Stent与直接PTCA/Stent,在AMI中的疗效比较 。
杨鹏生陈永久董少红庄义浩罗林杰麦爱欢陈科奇林钟文吴盛标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