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囊虫
  • 9篇囊虫病
  • 9篇虫病
  • 5篇尾蚴
  • 5篇囊尾蚴
  • 5篇脑囊虫
  • 5篇脑囊虫病
  • 3篇吡喹酮
  • 3篇囊尾蚴病
  • 2篇绦虫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学
  • 2篇免疫学检查
  • 2篇阿苯达唑
  • 1篇低能量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照射
  • 1篇血清
  • 1篇远期

机构

  • 9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杨树芳
  • 6篇葛凌云
  • 4篇贾凤菊
  • 3篇孔巧云
  • 3篇徐洪秀
  • 3篇吴晓燕
  • 2篇时法茂
  • 2篇杨艳君
  • 2篇孔庆安
  • 2篇张敬举
  • 2篇王昌源
  • 2篇王振华
  • 1篇岳继娥
  • 1篇王月训
  • 1篇张洪花
  • 1篇唐桂长
  • 1篇杨淑芳
  • 1篇李怀菊
  • 1篇李惠
  • 1篇刘庆勇

传媒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0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干芜散对囊尾蚴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6
1991年
应用中药干芜散治疗囊虫病131例中,对服药1年以上的患者摘除残存的皮下结节做病理观察,部分呈纤维化,虫体消失;部分囊壁增厚,囊液浓缩,虫体呈不同程度损害,虫体头颈部有黑色颗粒沉淀。电镜观察见体壁外层微毛减少或消失;肌纤维稀疏紊乱;实质细胞内出现空泡,核破损;线粒体减少;焰细胞内部结构消失等变化。显示干芜散对囊虫各层结构有显著的损伤作用。
葛凌云何培绩曹仰臣王振华孙庆兰杨树芳
关键词:囊虫病
中药干芜散治疗囊虫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1989年
用中药干芜散每日三次,每次1.56g连续服药的方法治疗囊虫病131例,服药一年以上观察,有效率为90.83%,其中治愈率、基本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46.56%、27.48%和16.29%。该药具有明显的杀虫及控制癫痫作用,长期服用无明显副反应,适应于各类囊虫病患者,且可门诊投药,该药制作简单,药源较充足,可以推广应用。
葛凌云王振华曹仰臣孙庆兰杨树芳
关键词:囊虫病囊尾蚴癫痫
吡喹酮、干芜散治疗囊虫病的效果观察
1989年
1986年,我们用吡喹酮、干芜散治疗囊虫病37例,结果如下:一、治疗对象:病例中有皮下结节者33例,均经结节活组织检查确诊。无皮下结节者4例,均有神经精神症状,经脑CT和免疫学检查而确诊。病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6~55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多数为1~5年。二、药物分组甲组:12例。吡喹酮剂量10mg/kg/d。
曹仰臣葛凌云杨树芳
关键词:吡喹酮囊虫病皮下结节神经精神症状免疫学检查剧烈头痛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索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住院的156例高颅压患者为临床治疗观察对象.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以不同的抗囊方法及剂量进行治疗,一般3~5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个月. 结果对于绦虫现症病人15例,全部驱下绦虫,驱虫率100.00%;伴有皮下结节者50例,疗后均消失,消失率为100.00%.脑神经症状疗后有明显改善,93例癫痫者治疗后86例未再发作.疗后脑CT复查,其中56例颅内未见异常,原CT病灶已吸收;有95例可见散在钙化灶,5例除钙化灶外,仍可见有低密度灶,但较原片明显减少;10例行脑脊液分流术者,侧脑室及三脑室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剂量递增疗法是抗囊虫治疗的有效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恰当地对症治疗是保障病人安全和抗囊虫治疗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岳继娥李惠吴晓燕霍海英杨树芳
关键词:高颅压型脑囊虫病钙化灶阿苯达唑吡喹酮绦虫疗程
3956例绦、囊虫病门诊病例分析被引量:30
1993年
对3956例1973~1990年来就诊的绦、囊虫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绦、囊虫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病人分布广,来自山东15个地市、91个县区。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占多数,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最高。囊虫病者自体感染占51.86%、异体感染为48.14%.脑囊虫病约占80%,合并皮下囊虫者约占60%,癫痫型最多。目前囊虫病的误诊率仍较高,免疫诊断和脑CT的应用提高了单纯型脑囊虫病的诊断率。襄虫病的临床分型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葛凌云张敬举王昌源徐洪秀孔庆安曹仰臣杨树芳孔巧云贾凤菊杨艳君
关键词:绦虫病病例分析囊尾蚴病
四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囊虫病人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8.28%、65.19%、51.54%和63.84%。脑脊液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30.68%、39.98%、46.03%和41.94%。治疗后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7.40%、65.63%、12.33%和11.89%。结论血清及脑脊液IHA、ELISA检测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对囊虫病诊断方面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因抗体可持续数年,因此IHA、ELISA不能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囊虫循环抗原(CAg)检测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
杨艳君吴晓燕杨树芳贾凤菊时法茂魏艳彬
关键词:脑囊虫病血清脑脊液免疫诊断
低能量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在脑囊虫病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
2000年
吴晓燕王昌梅杨树芳李怀菊尹利新
关键词:激光血管内照射脑囊虫病
颅内压增高型脑囊虫病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观察
1993年
长期以来,对颅内压增高型脑囊虫病的治疗,一直采用静滴甘露醇内加地塞米松的方法,但该法能使病人产生类柯兴氏综合征的表现和其它副作用。为探索激素用量少、降颅压快的方法,自1991~1992年我们应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患者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组(甲组)凡确诊为脑囊虫病,脑脊液压力在2.54kPa以上者给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
孔巧云葛凌云曹仰臣杨树芳张敬举王昌源孔庆安贾凤菊徐洪秀杨淑芳于振华
关键词:脑囊虫病囊尾蚴病地塞米松
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干芜散治疗脑囊虫病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1992年
在1985年11月郑州脑囊虫病防治研究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脑囊虫病的远期疗效评定在5年以上。迄今,国内外很少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我们对经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干芜散治疗5年以上的患者在临床、CT 和血清、脑脊液免疫学方面进行了综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治疗对象与分组甲组:用吡喹酮治疗70例。男58例,女12例。病程平均9个月,最长5年,最短9d。平均年龄42岁。
田利平葛凌云曹仰臣杨树芳孔巧云刘庆勇贾凤菊徐洪秀时法茂张洪花唐桂长郝明珠王月训
关键词:囊尾蚴病脑囊虫病吡喹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