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洁

作品数:72 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能谱CT
  • 20篇心肌
  • 20篇成像
  • 14篇梗死
  • 13篇动脉
  • 12篇能谱成像
  • 12篇CT能谱成像
  • 11篇灌注
  • 10篇图像
  • 10篇冠状
  • 9篇碘浓度
  • 9篇心肌灌注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图像质量
  • 7篇低剂量
  • 7篇心功能
  • 7篇慢性
  • 6篇肾功能
  • 6篇肾功能不全
  • 6篇肾功能不全患...

机构

  • 7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通用电气公司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新疆兵团医院

作者

  • 70篇杨文洁
  • 49篇严福华
  • 39篇张欢
  • 36篇潘自来
  • 31篇卜玉莲
  • 20篇陈克敏
  • 10篇肖华
  • 10篇庞丽芳
  • 7篇曹立秀
  • 6篇曹琪琪
  • 5篇凌华威
  • 3篇董海鹏
  • 3篇丁蓓
  • 3篇秦乐
  • 2篇汪登斌
  • 2篇杨之涛
  • 2篇陈憩
  • 2篇柴维敏
  • 2篇陆勇
  • 2篇陆伟

传媒

  • 20篇诊断学理论与...
  • 6篇第十二次全国...
  • 6篇全国第十三次...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CT理论与应...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胰腺病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0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例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分别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对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术前CT灌注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迟及不同程度的CBF下降,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在支架置入后表现为灌注明显改善,CBF、M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另1例表现为缺血区灌注量进一步减低。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个月随访,有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丁蓓凌华威胡锦清张欢杨文洁江泓陈克敏
关键词: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能量扫描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病变和心肌病变的双能量CT 表现。方法 2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均行双能量冠脉、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一站式扫描,并在此检查的1 周内行心超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分...
曹立秀张欢肖华杨文洁庞丽芳卜玉莲潘自来严福华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病理诊断
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行胸部CT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前瞻性收集我院发热门诊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需要行胸部CT平扫的12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A、B、C、D 4组(n=30),按照不同扫描方案进行胸部CT检查。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B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30 mA;C组采用管电压10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D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完成后,对各组CT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和KARL迭代重建2种模式进行图像重建,测量、记录各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噪声值,并基于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三方面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各组胸部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同种重建图像及不同组中同种图像重建方法时的图像噪声值及辐射有效剂量;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及同组不同图像重建方法下的图像主观评分。结果:采用不同扫描方案的A、B、C、D组,受检者行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2.5±0.4)m Sv、(1.2±0.1)mSv、(1.6±0.2)mSv及(0.8±0.1)mSv,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均能明显降低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F=256.316,P<0.001)。相同扫描方案下,KARL迭代重建图像较传统FBP算法重建图像的噪声值更低,图像噪声、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更优(P<0.05)。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联合KARL迭代重建胸部CT平扫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同时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为4.0(四分位间距为0)。结论:与传统FBP重建算法相比,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够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当管电压为1
常蕊杨琰昭孔德艳徐嘉旭曹琪琪杨文洁严福华董海鹏
关键词:图像质量
能谱CT功能参数在左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能谱CT(Spectral CT)的HD模式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CTA扫描结合AW4.4后处理工作站在评价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GE...
卜玉莲张欢杨文洁严福华潘自来
关键词:能谱CT心功能
血管集束征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胸部增强CT图像中的血管集束征,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为5~20 mm的136个GGN的动态增强CT表现,包括良性结节20个、浸润前病变(pre-invasive lesions,PL)32个,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31个,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53个。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行胸部增强CT扫描,观察、比较GGN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根据扫描结果将血管集束征分为肺动脉异常(Ⅰ型)、肺静脉异常(Ⅱ型)两型,比较Ⅰ、Ⅱ型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结节及不同浸润程度结节中的差异。结果: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上,GGN中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为53.68%(73/136),而恶性结节中的血管集束征显示率(57.76%,67/116)高于良性结节(30.00%,6/20)(P=0.021)。良、恶性结节间的Ⅰ型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2/20)比13.79%(16/116),P=0.644];在不同病理亚型的恶性结节间,Ⅰ型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L,12.50%(4/32);MIA,25.81%(8/31);IAC,7.55%(4/53),P=0.062]。但Ⅱ型血管集束征在恶性结节中的出现率(43.97%,51/116)高于良性结节(20.00%,4/20)(P=0.044),且随着恶性结节病变级别的增加,Ⅱ型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增高[PL,21.88%(7/32);MIA,25.81%(8/31);IAC,67.92%(36/53),P<0.001],其在IAC中的出现率为最高,诊断灵敏度为67.92%,特异度为76.19%。IAC组与PL组、MIA组比较,Ⅱ型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PL组与MIA组间的Ⅱ型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结论:肺静脉异常型(Ⅱ型)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当GGN为IAC时出现血管集束征的概率更高。
曹琪琪杨文洁严福华刘燕
关键词:血管集束征肺腺癌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2年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疾病,其主要累及器官为肺,即肺LAM(pulmonary LAM,PLAM),表现为两肺弥漫肺气囊。近年来PLAM的影像学研究及其进展迅速,包括CT图像中的肺气囊定量、纹理分析,PET-CT显示肺实质及淋巴病变等。基于CT的PLAM肺气囊半定量、全定量、组学分析等,不仅能够精准地反映PLAM患者肺内病变的范围,且与肺功能关联度高,为患者病情评估、疗效预测等提供了新方法。PET/CT及SPECT/CT能够较好地评估PLAM患者的淋巴系统病变情况。
立克拉虎杨文洁
关键词: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影像学
泌尿系结石相关结肠郁积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2007年
目的:回顾89例已确诊因泌尿系结石导致结肠郁积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程、结石分布与形态及疗效与结肠郁积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结肠郁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按结肠郁积标准对44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筛选,其中有89例患者伴随结肠郁积表现。对该89例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KUB)和CT进行盲法分析,将全结肠分为5个部分,记录结肠郁积累及肠段数和结肠最大横径,分析内容如下:①发病和疼痛缓解后结肠郁积程度差异;②结石部位、最大径、形态与结肠郁积程度的相关性;③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治疗效果与结肠郁积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结石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肠扩张肠段数和结肠最大横径有显著差异(F扩张肠段=168.064,P=0.027;F结肠最大横径=245.23,P=0.015);而患者的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结石部位、最大径、形态与结肠郁积程度间无关治疗效果与结肠郁积累及肠段数和结肠最大横径间均呈负相关(P最大径=0.031,r最大径=-0.573;P肠段=0.022,r肠段=-0.704)。结论:泌尿系结石致结肠郁积的最显著影响因素是结石治疗效果,结石分布与形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对结肠郁积程度无显著影响。结肠郁积的影像表现有助于隐匿型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陆勇黄欣江浩杨文洁朱晓雷杜联军陈克敏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影像学
CT灌注与MRI增强在脑膜瘤术前分型的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比较CT灌注成像与MR I增强检查对脑膜瘤分型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行CT血流灌注成像及MR I增强扫描,计算肿瘤实质强化区的T1强化率,CT原始图像推经灌注软件处理获得灌注参数。结果MR I增强检查纤维型、血管瘤型及上皮型脑膜瘤的T1强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各型脑膜瘤的血容量、血流量、血管通透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水肿程度与血管通透性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显著相关性(r=0.676,P<0.01)。肿瘤实质区血容量、血流量、血管通透性与相应T1强化率比较,所得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17、0.753(P<0.05)。结论脑膜瘤MR T1强化率与CT血流灌注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两者对脑膜瘤的术前分型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CT灌注能够在术前提供更详细明确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丁蓓凌华威张欢杨文洁吴振芳陈克敏
关键词:体层摄影技术脑膜瘤CT灌注成像MRI增强
宝石CT心肌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不同缺血时间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行CT心肌灌注扫描,评价其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结扎左前降支近段建立缺血性心脏病模型。于建模后6h、3天、7天、14天行CT首过心肌灌注扫描,扫描结束后取病理,行HE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析比较各组的血流灌注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的差异及各指标与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结果 (1)缺血心肌BF值随缺血时间延长其值呈下降趋势,各不同缺血时间组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心肌BF值与MVD之间存在负相关rp=-0.525,P=0.018。结论宝石CT首过心肌灌注可以评估不同缺血时间缺血心肌的灌注特征,有助于定性评价缺血性心脏病。
庞丽芳张欢杨文洁陆伟肖华卜玉莲陈颖许伟青潘自来陈克敏严福华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动物实验心肌灌注
双能CT在非小细胞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双能CT对肿瘤总碘含量的量化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非手术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建立基于肿瘤碘含量测定的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0例经活检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晚期NSCLC病例,在非手术治疗的第一疗程前、后行双能CT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软件测得30枚靶病灶的最大径、CT值及总碘含量。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Choi标准及双能CT标准分别对30枚靶病灶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病灶最大径、CT值及碘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差异,Kappa检验分别比较双能CT检查结果与RECIST、Choi标准评估结果间的一致性,并采用配对χ2检验分别比较双能CT标准评估的部分缓解率与RECIST标准、Choi标准评估结果间的差异。结果:靶病灶的最大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小,平均变化率仅为缩小[(-3.45±15.76)%(P>0.05)];CT值的变化率亦不明显,平均变化率为减低[(-4.80±25.00)%(P>0.05)]。靶病灶总碘含量的平均变化率为减低[(-10.47±23.34)%(P<0.05)],较最大径及CT值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RECIST评估结果相比的一致性(Kappa=0.302, P<0.05),双能CT标准与Choi标准评估结果间的一致性更好(Kappa=0.718, P<0.05);双能CT评估的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RECIST标准(P<0.05),而与Choi标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能CT测定的病灶碘含量较最大径、CT值在治疗前后变化更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碘含量能更早地反映NSCLC肿瘤对药物的应答。相较于RECIST,采用总碘含量结合最大径测量建立的双能CT标准的评估结果与兼顾肿瘤血供的Choi标准间的一致性更好,因此双能CT标准评估化疗疗效的建立具有可行性。
顾圣佳曹琪琪严福华杨文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双能量CT碘含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