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林

作品数:85 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37篇乳腺
  • 35篇腺癌
  • 28篇乳腺癌
  • 21篇肿瘤
  • 20篇细胞
  • 15篇手术
  • 11篇乳腺肿
  • 11篇腺肿瘤
  • 10篇乳腺肿瘤
  • 10篇耐药
  • 9篇肝移植
  • 8篇术后
  • 8篇免疫
  • 8篇干细胞
  • 7篇疗效
  • 7篇甲状腺
  • 6篇胰腺
  • 6篇乳腺癌干细胞
  • 6篇化疗
  • 6篇大鼠肝移植

机构

  • 72篇滨州医学院附...
  • 8篇滨州医学院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滨州市立医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83篇杨振林
  • 29篇程凯
  • 18篇邹伟伟
  • 15篇韩勇
  • 13篇贾中明
  • 13篇王晓红
  • 12篇王荣华
  • 10篇王希龙
  • 9篇武孟孟
  • 8篇郑树森
  • 8篇徐树建
  • 8篇蒋宏
  • 8篇孙洪光
  • 7篇张国强
  • 6篇陈强谱
  • 6篇杨宏新
  • 6篇张英哲
  • 5篇朱峰
  • 4篇李玉明
  • 4篇邢雪

传媒

  • 11篇滨州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现代普通...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2004年浙...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2 (IL 6、IL 2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放免法测定 3 8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 4 0例正常人血清TNF α、IL 6和IL 2的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TNF α为 ( 960± 4 5 )pg/ml、IL 6为 ( 13 7± 14 )pg/ml,较正常人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 (P <0 0 1) ,而IL 2水平 ( 3 110± 13 6)pg/ml则明显降低 (P <0 0 1) ;乳腺癌手术后 2周IL 2 ( 4 0 12± 10 1)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 ,而IL 6( 86± 9)pg/ml、TNF α( 62 5± 19)pg/ml较术前明显降低 (P值均 <0 0 1)。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NF α和IL 6升高及IL 2降低与肿瘤负荷有关。
杨振林刘敬波张岩江李保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血清乳腺癌
脾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报告脾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发生于术后10天~11年。术前误诊7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肠管及其相应系膜。治愈3例,死亡5例。本病是脾切除后一种严重致死性并发症,一旦发生,诊治困难,死亡率极高,外科医师对其应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对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详细讨论。
陈强谱徐宏欧琨邢雪杨振林周旭
关键词:脾切除肠系膜血栓形成并发症
乳腺癌术后重建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重建的基本术式和发展现状。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乳腺癌术后重建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对新观念进行总结。结果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及治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术后重建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只要病情允许均可进行乳房重建。目前乳腺癌术后重建大体可分为植入物型重建、自体重建、脂肪填充重建等,不同的重建方式对应不同的适应证并有其相应的并发症,对不同患者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术后是否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以及患者对术后外观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重建方式。结论乳腺癌术后重建在国外已趋于成熟,国内也早已开展相应的研究,并且国内外之间一直进行着不断的交流学习,相信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乳腺癌术后重建或许会成为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常规选项之一。
刘健张英哲王晓红程凯滕晓飞谭龙涛杨振林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诊治体会
1995年
我院外科1976~1994年收治7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53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70~87岁,平均75岁,以70~79岁(43例)最多。 本组胆囊化脓、坏疽者12例,穿孔者3例;伴有胆囊结石44例,胆总管结石24例,化脓性胆管炎9例。无结石性胆囊炎9例,其中6例并有胆总管结石,2例并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例并有壶腹癌。初诊时主要症状:上腹痛52例,发热29例,恶心呕吐31例,黄疸20例,右上腹压痛48例,腹肌紧张17例,休克9例,白细胞升高38例。术前有并发症者36例,其中冠心病25例。
张洪臣边风国邢雪杨振林张瑞亭
关键词:胆囊炎老年人外科手术
铁死亡与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4年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虽然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患者存在恶性程度高、化疗耐药等问题,使得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以细胞内铁过表达和脂质活性氧累积为特征。研究发现,铁死亡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演进有关,并且诱导铁死亡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远处转移,增强其化疗药物的疗效,进而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因此,诱导铁死亡可成为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乳腺癌化疗耐药、铁死亡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于潇杰程立浩张浩张浩杰杨振林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化疗耐药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022年
乳腺癌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参与免疫检查点的调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PD-L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癌中表达不同,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免疫检查点是乳腺癌治疗中具有前景和挑战的靶点,其抑制剂在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PD-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作用机制以及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做一综述。
尹方旭杨振林王松张湘生王晓红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治疗
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方式的选择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切除乳房良性肿块的差别,为患者提供比较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31例乳房良性肿块患者,分为传统手术切除组(133例)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组(98例),比较两组的年龄、肿块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一次切除肿块个数、手术时间、花费、术后并发症。结果和传统手术组相比,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切口短、出血少,一次切除肿块多,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但花费多。结论对于乳房内肿块直径<3cm、多发性肿块的年轻患者建议选择Mammotome微创旋切手术,传统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大、肿块直径≥3cm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杨振林崔广和王希龙贾中明韩勇毕晔
关键词:乳腺肿块手术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过表达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过表达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正常小鼠MSC(C3)、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C3+N)和基因修饰过表达VCAM-1的小鼠MSC(C3+VCAM-1)分别接种在Transwell培养体系培养8和12 h,以胎牛血清为趋化物质诱导MSC迁移。甲紫(结晶紫)和DAPI染色法观察并计数各组细胞的迁移细胞数和迁移率。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PD98059和Jun激酶(JNK)抑制剂Ⅱ〕阻断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观察各组MSC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MSC在Transwell体系培养8和12 h,C3+VCAM-1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7467±485和8795±255,迁移率分别为(14.9±1.0)%和(17.6±0.5)%,均显著高于C3组〔2731±562和4779±224;(5.5±1.1)%和(9.6±0.4)%〕和C3+N组〔2539±321和5645±1080;(5.1±0.6)%和(11.3±1.1)%〕(P<0.05,P<0.01)。加入JNK抑制剂Ⅱ可抑制MSC的迁移能力,C3+VCAM-1组迁移的细胞数为4843±167,迁移率为(9.7%±0.3)%,显著低于不加JNK抑制剂Ⅱ的C3+VCAM-1组(P<0.01)。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PD98059对MSC的迁移能力无抑制作用。结论 VCAM-1过表达可能通过活化JNK/MAPK通路促进小鼠MSC的体外迁移作用。
程岩朱恒刘元林王艳国赵岳陈秀慧杨振林张毅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迁移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NP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和干预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单克隆抗MIF抗体),每组20只。采用左旋精氨酸改良方法建立ANP模型,分别于3、6、12、24h四个不同时点处死5只大鼠,剖腹后从肠系膜上静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MIF、TNF-α、IL-1、IL-6和IL-8水平;碘比法测定血淀粉酶;切取胰腺组织依据Kusske标准行胰腺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ANP组血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各时点㈦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干预组㈦ANP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于造模后3h开始呈持续性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显著增多,在干预组其表达水平㈦ANP组相比明显下调(P<0.01);血清MIF、TNF-α、IL-1、IL-6各时点在AN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在干预组其水平㈦ANP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IL-8在6、12、24h不同时点水平变化同上述因子,但在3h时点其水平无明显升高;MIF、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建立ANP的模型是稳定的;MIF可能通过调控核因子NF-κB的途径影响血清TNF-α、IL-1、IL-6及IL-8水平而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杨振林程凯
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比较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式颈清扫术,观察组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皮肤感觉功能、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肤感觉功能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与改良式颈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安兴国刘松韩勇武孟孟程凯徐树建邹伟伟杨振林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