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生肌
  • 7篇生肌膏
  • 7篇术后
  • 7篇创面
  • 6篇愈合
  • 6篇肛瘘
  • 6篇创面愈合
  • 5篇中医
  • 4篇术后创面
  • 4篇术后创面愈合
  • 4篇中医外科
  • 3篇痔术后
  • 2篇熏洗
  • 2篇炎症
  • 2篇痔术后疼痛
  • 2篇术后疼痛
  • 2篇水肿
  • 2篇疼痛
  • 2篇切除
  • 2篇中药熏

机构

  • 19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杨建华
  • 7篇王晓鹏
  • 5篇张一辉
  • 4篇陈映辉
  • 3篇甄曙光
  • 3篇颜帅
  • 2篇孙薛亮
  • 2篇文科
  • 2篇王晓鹏
  • 2篇张一辉
  • 2篇杨建华
  • 1篇文科
  • 1篇何宗琦
  • 1篇何宗琦
  • 1篇吴本升
  • 1篇顾尽晖
  • 1篇钱海华
  • 1篇朱永康
  • 1篇付志辉
  • 1篇孙明明

传媒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内括约肌部分切断的手术方法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各34例,观察痔术后疼痛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5例发生剧烈疼痛,5例发生肛缘水肿;对照组有18例发生剧烈疼痛,20例发生肛缘水肿,两组疼痛、水肿例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的手术方法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具有显著的疗效。
杨建华钱海华
关键词:外剥内扎术内括约肌切断术后疼痛水肿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在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混合痔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大黄、芒硝、黄柏、苦参等)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6.58±1.42)d、肛缘水肿消失时间(7.86±2.14)d、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49±2.36)d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而且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杨建华王晓鹏孙明明陈映辉
关键词:中药熏洗湿热下注混合痔术后
紫黄生肌膏对大鼠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紫黄生肌膏的促愈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每组2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用人粪污染创面制作肛瘘术后创面模型,观察用药后第3、7、14 d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后第3、7、14d肉芽组织中TNF-α、I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率均小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紫黄生肌膏组在用药后第7、14 d的创面愈合率大于贝复济组(P<0.01);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创面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用药后第7、14 d紫黄生肌膏组创面的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低于贝复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黄生肌膏能够提高大鼠人粪污染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且可以下调创面TNF-α、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
杨建华王晓鹏杨筱张一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紫黄生肌膏对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紫黄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创面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术后创面常规在消毒创面后以紫黄生肌膏外敷;对照组30例,...
王晓鹏杨建华颜帅甄曙光陈映辉
关键词:肛瘘
临床诊疗指南在中医肛肠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价以临床指南为纽带的教学法对于中医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的中的作用。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肛肠科临床规培医师中符合标准的60名学生为研究资料,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研究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以临床指南为纽带的教学法。入科培训前填写《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出科考核填写《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考核表,并匿名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学生满意度及评分。结果研究组学生对于轮转期间知识的学习较对照组更牢固,考核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评价具有更高的满意度(P<0.05)。结论以临床指南为纽带的教学法,可使短期轮转的规培医师快速高效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颜帅杨建华杜骏夏烨陈竞纬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后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后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后位马蹄形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患者采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创面渗出物、疼痛、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和疤痕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创面渗出物、术后疼痛以及肛门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疤痕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后位马蹄形肛瘘不但治疗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而且可以维护肛门的正常生理形态和功能。
杨建华杨建华张一辉王晓鹏文科
关键词:马蹄形肛瘘隧道式拖线术肛门功能
紫黄生肌膏对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创面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术后创面常规在消毒创面后以紫黄生肌膏外敷;对照组30例,术后在消毒创面后以康复新液外敷;治疗过程中分别记录治疗后1、7、14和21 d两组患者创面(创面疼痛、创面愈合时间)积分情况以及创面愈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第7 d、第14 d、第21 d的创面愈合率,术后第7d、第14 d的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术后创面应用紫黄生肌膏能明显减轻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王晓鹏杨建华颜帅甄曙光陈映辉
关键词:肛瘘创面愈合
中医外科煨脓长肉湿润法再思考被引量:21
2018年
煨脓长肉是中医外科一种特有的换药方法,作为中医外科领域的特色疗法,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经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显著。文章就煨脓长肉湿润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重新整理和思考这些研究,为中医药在加速康复外科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杨建华朱永康
关键词:中医外科煨脓长肉湿润疗法
内括约肌自体延长对痔术后疼痛水肿影响的研究
背景:疼痛和水肿是痔术后最常见的两个并发症,两者常相伴发生,相互影响,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常引起或加重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广大患者恐惧的手术的最大原因。目前临床中常常在痔手术中采用切断内括约肌的方式来减...
杨建华
关键词:疼痛水肿
文献传递
紫黄生肌膏对慢性感染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慢性感染性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贝复济组、紫黄生肌膏组,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每天换药前在创面上涂粪液1 mL,保留30 min后予以清洁换药,于用药后3、7、14 d观察创面的大体愈合情况,同时在第3、7、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观察毛细血管生长数量,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的VEGF、Ang-1的含量。结果:紫黄生肌膏大鼠创面渗血渗液较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在第7和14天,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及贝复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和14天,与模型组、贝复济组相比,紫黄生肌膏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VEGF、Ang-1的含量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黄生肌膏对大鼠慢性感染性创面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快速有效上调VEGF、Ang-1有关。
杨筱吴本升何宗琦杨建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