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渊源
  • 3篇郑声淫
  • 3篇儒家诗教
  • 3篇诗教
  • 3篇王船山
  • 3篇考论
  • 3篇楚辞
  • 2篇政治功利
  • 2篇思无邪
  • 2篇无邪
  • 2篇功利
  • 2篇汉代
  • 2篇《楚辞通释》
  • 1篇丹法
  • 1篇信实
  • 1篇兴衰
  • 1篇学术影响
  • 1篇娱乐功能
  • 1篇责难

机构

  • 22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杨兴华
  • 1篇马婧

传媒

  • 7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船山学刊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楚辞兴衰论被引量:1
2003年
杨兴华
关键词:文学楚辞
“郑声淫”考论被引量:8
2002年
有关“郑声淫”的传统解释,多不离《诗经·郑风》,或认为“郑声”则《郑风》,或认为“郑声”乃《郑风》之音乐。前者与“思无邪”及《诗》之为经相抵牾,后者乐淫而诗不淫的观点有违“诗乐一致”的原则。事实上,“郑声”是产生于《诗经》之后的一种“新声”,与《郑风》无关。《郑风》与“郑声”虽然都不脱郑俗的影响,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前者虽难掩其浪漫与野性,但却自然、纯净,符合孔子时代的“无邪”标准;后者则以满足声色享受为目的而有涉于淫,故孔子称前者为“无邪”,而斥后者以“淫”。
杨兴华
关键词:《郑风》
“大团圆”模式的儒学渊源被引量:9
2002年
中国悲剧文学中的“大团圆”结构模式渊源于“乐感”精神的观点 ,缺乏文化依据和文本支持。“大团圆”结构模式是由儒家文化所规定的。在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下 ,中国叙事文学注重“信实” ,而“信实”之作又往往与儒家的道德理想抵牾不合 ,于是作家们不得不在主体故事之外加上一个“大团圆”的尾巴 ,以实现“惩恶扬善”的功利目的 ,张扬理想道德和理想人格 ,并使情感的发泄归于中正平和。
杨兴华
关键词:渊源乐感信实悲剧文学
史诗阙如与文化垄断被引量:1
2005年
汉民族虽然不乏作为史诗基础的早期叙史歌谣,但却没有发育出典型的民族史诗。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官方文化垄断使叙史歌谣丧失了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间自由说唱这一文化环境。而文化垄断背景下的叙史散文化倾向,更使得叙史歌谣离史诗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作为文化垄断的直接后果,史诗最终与华夏文学无缘。
杨兴华
关键词:史诗
从原始宗教意识看《山海经》作者的楚人身份被引量:1
2005年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从宗教文化环境,整理典籍的文化能力,特别是《山海经》中表现出来的战国时楚人特有的崇日、崇凤、尊帝俊等原始宗教意识看,《山海经》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整理成书者当为楚人。
杨兴华
关键词:楚人
儒家诗教与“礼乐”传统被引量:2
2003年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观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并不具备原创性。儒家诗教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脱胎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礼乐"传统。
杨兴华
关键词:儒家诗教渊源
《楚辞通释》的诠释特色与其在清代的影响
2012年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杨兴华
关键词:《楚辞通释》学术影响
汉儒功利诗学的人文蕴涵
2008年
汉儒诗学不顾诗歌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因素,把诗歌当作单纯的政治教化工具,有极端追求政治功利之弊。但这种功利追求却是在政治理想受扼于君主之势的政治环境之下,于无可奈何中选择的一种舍枝节而求根本的人性关怀之术,蕴涵着满足生命个体的根本性心理欲求以舒展人性的人文精神。
杨兴华
关键词:政治功利人性关怀
王船山数责朱熹“过于忠”论的原因探究被引量:1
2012年
汉代以来,非议屈原之词甚众,王船山一概弃而不论,却对给予屈原以相对好评的朱熹耿耿于怀,在《楚辞通释》中多次责难朱熹的"过于忠"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楚辞通释》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承蕴含于楚辞之中的刚烈雄健的文化精神,以号召救亡图存运动;朱熹"过于忠"论所倡导的儒雅温驯的文化精神,与船山的文化精神取向和《楚辞通释》的创作意图相左。
杨兴华
关键词:王船山责难
小说史上的先秦文学被引量:2
2000年
先秦的许多作品 ,如《说剑》、《盗跖》等 ,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及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等小说要素 ,已是比较成熟的短篇小说。因此 ,中国小说的形成期应是先秦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小说”概念本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理性文化的“尚实”精神导致了先秦之后数百年的小说空白 ,割断了先秦小说与后世小说的表面联系 ,使人们忽略了先秦小说的真实存在 ,而把魏晋南北朝看作中国小说的形成期。事实上 ,这一空白并不意味着先秦小说与后世小说没有传承关系 ,先秦之后 ,小说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停滞 ,而是转入潜流 ,在野史杂传等文体中继续发展 ,为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杨兴华
关键词:先秦文学小说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