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 作品数:76 被引量:990 H指数:2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宁夏盐池沙尘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2003年 对盐池气象站1961—2000年逐月气象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多风的气候特征在时间搭配上的一致性,是沙尘暴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沙尘暴频率与降水量和大风日数显著相关,降水量对沙尘暴的影响滞后1~3个月。从较长时间序列看,影响沙尘暴发生的自然因子(以降水和大风为代表)的作用在逐渐下降,而人为因素的权重在不断加强,反映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沙尘暴逐年序列的2~8a周期,是受到厄尔尼诺影响的结果。 刘立超 安兴琴 李新荣 杨保 王涛关键词:沙尘暴 气候 生态环境 降水 大风 利用树轮资料集成重建的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 被引量:32 2015年 为了解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6条长度超过2000年的树木年轮年表,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序列.结果显示,过去2000年存在1个极端低温年和4个极端高温年、50个低温年和53个高温年,以及2个冷期和3个暖期.其中,第一个冷期大约在500~ 550A.D.,这期间出现了8个低温年,第二个冷期是小冰期(1450~ 1850A.D.),出现了38个低温年和1个极端低温年.3个暖期除发生了17个高温年的中世纪暖期(900~1250A.D.)外,1000A.D.前还存在一个大约是在400 ~ 500A.D.的暖期,该时期发生了1个极端高温年和11个高温年.第三个暖期是受人类影响显著的20世纪暖期,该时期未出现极端低温年和低温年,而出现了2个极端高温年和21个高温年,这意味着在全球持续增温的情景下,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低温年和极端低温年再次出现的概率很小.对重建温度变化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Atlantic Muhi-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AMO)、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对北半球的温度变化有贡献.年平均AMO指数可以解释36%的年代际以上尺度的温度变率,而太阳活动的贡献仅限于与北半球的温度序列具有类似周期信号,其相关性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AMO可能是北半球过去200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由于AMO指数重建时包括了与本文资料的地理位置相同的资料,那么资料本身的相似性可能会影响AMO和北半球温度的关系,未来需要利用海洋沉积等其他类型的地质记录重建AMO指数,以进一步对比检验AMO的贡献.重建结果与全球34个强火山事件对比发现,火山爆发后的第一年北半球降温最为明显,这种降温效应在第四年完全消失,说明火山爆发对北半球年平均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上,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史锋 杨保 冯娟 李建平 杨凤梅 郭正堂关键词:北半球 利用改进的区域优化平均法重建过去1400年北半球夏季平均温度 被引量:3 2015年 区域优化平均法是一种有效的过去温度重建方法.它具有使用较少的数据达到较高重建精度的优点,能较好地解决过去温度重建过程中数据分布稀疏的问题.然而,区域优化平均法只能重建局部区域内的平均温度,无法重建较大范围的平均温度.为克服该缺陷,本文引入球谐分析法改进现有方法,使区域优化平均法可以计算全球或半球的平均温度.本文使用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的年平均温度数据计算1951~2013年全球年平均温度序列,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重建了过去1400年北半球夏季平均温度序列.结果表明,改进的区域优化平均法可以较好地重建过去温度序列. 时光磊 黄宁 杨保关键词:球谐分析 北半球 南海季风爆发期间中尺度对流云带演变特征与持续性加强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011年 南海季风爆发与随后爆发的东亚季风,与夏季东亚地区旱涝关系密切,而相伴的南海对流活动与季风爆发的维持和发展存在何种相互关系,是需要探究的。为此,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的雷达(Precipitation Radar,PR)、微波成像仪(TRMM Microwave Imager,TMI)、加密探空等综合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5~6月中国南海季风试验(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SCSMEX)期间南海北部(15°N^25°N,108°E^122°E)中尺度对流云带的结构、演变和降水特征,探讨了对流有效位能、风切变及相变潜热在对流云带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南海北部地区尽管存在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但垂直风切变很小。季风爆发后,季风环流使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加强和维持,从而导致南海的对流云呈现维持和加强的态势,可发展为深厚中尺度对流云,降水加强。季风爆发期间对流发展产生的水分相变潜热加热率可增加2倍以上,加热、加湿廓线幅度加大、厚度变深,不仅为南海热量、水汽的向上持续性传输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频繁持续的对流活动所提供的热力、动力效应对季风环流的发展和维持的是起正作用的。 李香淑 郭学良 付丹红 杨保利用树轮资料集成重建的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 为了解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6条长度超过2000年的树木年轮年表,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序列。结果显示,过去2000年存在1个极端低温年和4个极端高温年、50个低温年... 史锋 杨保 冯娟 李建平 杨凤梅 郭正堂关键词:TREE-RING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南部南木林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2011年 树木年轮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并且易于获取复本,已经成为过去气候变化重建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南部南木林地区大果圆柏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发现树木生长季前期的温度与树木径向生长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夏季温度与树木径向生长呈负相关关系;年总降水量(上年7月到当年6月)是当地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相关系数为0.66(P<0.01),表明南木林地区树轮宽度变化可以指示该地区年总降水量变化。南木林树轮年表(1560—2008年)的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该年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1627年和1829年左右的突变点,表明南木林地区降水量在过去499a间经历了两次突变。对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南木林树轮记录具有150a、100a、75a、60a、50a以及3.7a和3.06a的显著周期,其中3.7a和3.06a周期可能与ENSO有关。 刘晶晶 杨保关键词:青藏高原 气候因子 湖泊沉积记录的区域风沙特征及湖泊演化历史:以陕西红碱淖湖泊为例 被引量:51 2006年 沙漠区湖泊沉积岩芯是记录历史时期风沙发生频率和强度的良好载体.通过沉积岩芯中粒度、磁化率、有机碳以及Rb/Sr等物理、化学指标分析,对陕西红碱淖地区近80年以来风沙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红碱淖湖泊于1928年开始成湖,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1939和1941年有3次强风暴气候,沉积物中记录了3次显著的粗颗粒沉降事件.1952~1960年为该湖泊快速扩张期,由于入湖水量增加,地表径流搬运入湖的物质也明显增多.1960年以后湖区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也由双峰变为单峰.流域生态研究表明,近40年来湖区植树造林和地表水土涵养生物工程措施有效遏止了风沙的发生. 沈吉 汪勇 羊向东 张恩楼 杨保 季峻峰关键词:湖泊沉积 演化历史 武威市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将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方法应用于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县,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各地区域人类活动指数依次为0.601,0.215,0.269,0.177,即自南北向中间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升高.该法可有效地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为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陈红翔 杨保 王章勇过去千年气候变化重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9 2011年 20世纪气候变暖的归因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对过去千年的气候变化历史进行精确重建。简要回顾过去千年气候重建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古气候空间重建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将目前古气候空间重建方法划分为3类,即综合-比例法(Composite Plus Scale,CPS)、气候场重建法(Cli mate Field Reconstruction,CFR)以及状态空间模型(State-space Model)法,同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杨保 史锋 Sonechkin D M 王章勇 秦春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研究 施雅风 沈永平 李栋梁 丁永建 张国威 康尔泗 胡汝骥 宋连春 苏宏超 吴素芬 魏文寿 杨保 高学杰 燕华云 郭铌 俞亚勋 马晓波 李忠勤 杨青 蓝永超 马明国 罗格平 袁玉江 徐影 王亚俊 李宇安 王顺德 张济世 曾庆江 张存杰 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新疆、甘肃、青海的水文、气象和相关的科研部门等十单位,完成了由60多位学者参加的“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报告,提出了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报告和论文比较详细地收集了...关键词:关键词:气候转型 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