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官印
- 作品数:9 被引量:3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1997-2007年中国分省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5
- 2010年
- 测算了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份分省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得出如下结论:1)2007年的碳排放比1997年几乎增长一倍,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应。2)1997年以来,有25个省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大多数省份在2002年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开始小幅反弹。3)1997-2007年,除北京外,其余29个省份的人均碳排放强度呈现递增趋势,单位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上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型化"相对应,表明化石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强度越来越大。
- 杜官印蔡运龙李双成
- 关键词:化石能源碳排放建设用地
- 国际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进展被引量:11
- 2005年
-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正式开始.
- 蔡玉梅杜官印
- 关键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影响评价法海域
- 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
- 赵云泰张晓玲杜官印
- 关键词:新区建设城市新区协调发展人地关系
- 荷兰土地整理对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被引量:66
- 2004年
- 荷兰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理较早的国家之一 ,在土地整理的立法和政策等方面都较为完善。本文回顾了荷兰土地整理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近一百年的历史 ,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在土地整理的立法、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整理的一些建议。
- 廖蓉杜官印
-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作
- 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被引量:92
- 2005年
-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蔡玉梅谢俊奇杜官印纪文燕
-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被引量:52
- 2010年
-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随机形式的环境影响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回归分析的STIRPAT模型方法。研究结果:测算1997—2007年分省碳排放量,分析1997—2007年碳排放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研究结论: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设用地扩张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体现,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起到抑制或缓解碳排放影响的作用。
- 杜官印
-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建设用地
- 中国近十年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和环境效应研究
-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在1979-2008年间平均为9.8%。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粗放增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由大量资本、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
- 杜官印
- 中国1997—2007年包含建设用地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途径,并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测算的1997—2007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表明将建设用地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论:1997—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带动;技术效率处于无效状态,表明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发挥最大效益。
- 杜官印蔡运龙廖蓉
- 关键词:土地经济经济增长数据包络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用地
- 1997-2007年中国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利用效率被引量:60
- 2010年
- 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与经济同步增长,但也存在低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面向投入的CCR模型,测算得到了1997-2007年28个省份的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对GDP产出的效率。研究表明:①多数省份的建设用地等要素投入平均效率较低,各地区效率水平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致;②以1997-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时间段分别计算平均效率,有21个省份后一时段的效率相对降低,这个趋势与后一时段中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趋势相吻合;③在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方面,存在不同形式的投入要素的松弛,即纯超量投入,主要以就业人口和建设用地的松弛为主,进一步表明这些生产要素没有实现最佳配置。
- 杜官印蔡运龙
- 关键词:建设用地经济增长数据包络分析